*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高昂的房贷下,当一个家庭还要同时养育两娃,是种怎样的体验?在大城市买房安家、年收入四五十万、对生活品质和子女教育都有一定的要求……他们是别人眼中光鲜的“中产家庭”,但在采访过程中,他们却都认为自己“抗风险能力不高”。
变化都是从有了孩子开始的。他们在育儿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扣除房贷后,很难维持原有的生活,更攒不下钱。为了不从“中产”赛道跌落,有人决定“消费降级”,有人一天定好几个闹钟记账,也有人放弃了“精细化育儿”……正如受访者高丹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困难总会过去,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文 | 王一凡
高丹 北京 大孩10岁 二孩3岁
我现在在“打两份工”,养孩子算一份,另一份是金融产品销售。但养孩子这份工作,把我变成了“流水线工人”。
每天早上5:30左右我就得起床做饭,7点时叫孩子起床,帮两个孩子洗漱穿衣,早餐后大女儿自己去上学, 8点前,我把老二送到幼儿园,然后再冲向单位。9点,我的第二份工作才能开始。生了二胎后,我愈发觉得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因为工作的原因,之前我每天都得在朋友圈更新一两条理财产品的信息,但现在只要孩子有个“风吹草动”,我忙得发产品朋友圈的时间都没有。生育二胎后的两年,我没有再看过一次电影,没有夜生活,更没有单独的旅游,每个周末出去玩永远是以孩子为中心。尽管这样,我也乐在其中,因为我和老公都是真心喜欢孩子。《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此外,别说消费降级了,我连消费喜好都变了。以前我会买一些名牌的包包、新款衣服,可现在心思都在孩子上面,对穿衣打扮、包包饰品什么的没有太大的需求,因为没地儿可穿,我以前喜欢去酒吧这种炫一点的地方玩,但如今人到中年,我竟听不来那种嘈杂的东西了。都说养小孩贵,其实看怎么个养法儿。目前除了全家的日常开销一月一万出头,孩子的补课费和托园费也要一万。我跟老公都来自农村,学历不高,所以在教育上我们是很愿意投资的。因为大宝是第一个孩子,那会儿特别焦虑,被妈妈群和各种帖子卷来卷去,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力。什么舞蹈、画画、游泳班都报过,尽管很多她也不喜欢。如今只留下了她喜欢的编程课, 1年60节课总共3998元,绘画班一节课200元,语文阅读班一节课320元。生二胎后,我反而学会了减负,知道什么必须做,哪些无需勉强,甚至一年也不会给老二买几件新衣服,别人送的二手玩具也都不嫌弃,什么早教班、智力开发课也没报,浪费钱、收获不大的事,经历一次就够了。在北京,学区房才是真正的“奢侈品”。为了能让孩子有好的教育资源,2015年,我们换了奥森附近的学区房。刚买的时候觉得特别开心,小区内有幼儿园和小学,离家5分钟的路程。最开始,每月一万六的房贷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压力,但迎来了二宝,原本安稳的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怀孕初期我孕吐厉害,又赶上疫情,当时我在保险公司上班,大环境不好,保险很难卖,大家手里钱紧张,把保险这项开支都砍掉了,收入大减,我们开始动用积蓄还房贷。房贷是没有感情的,不管你收入稳定不稳定,每个月到时间就必须交钱,一还就是30年,每天睡前一想起550万的房贷,就会失眠,责怪自己买房太冲动。现在情况就好多了,我和老公工作都很拼,他做房地产销售,开始带团队,月薪5万多,我在做金融产品销售,工资也有了大幅提高,底薪3000元起,提成单独算,做得好的话,一个月能拿到3万多。但漂亮的月收入背后,我几乎全年无休,朝9晚10很正常,遇到难谈的单子到凌晨三四点也是常事,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安家》剧照即使北京生活压力大,孩子未来的教育和房贷令人焦虑,但我总能回到平和积极的状态中,未来可能会好,也可能会坏,坏能坏到哪里去,充其量不就是卖房子吗?人生本身就是起起落落的,我不为这些选择后悔。我也不考虑离开北京,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这个城市发生的。记得2010年,我丈夫还没跟我恋爱,在公司的年度表彰大会上,他拿到了前三名,颁奖时领导问他有什么梦想,他说想回村修路,因为村里是土路,下雨时特别泥泞,回村要挽起裤腿,脱鞋光脚走进去,村里小伙都不好说媳妇。当时全场的人都笑了,只有同样来自于小村庄的我心里不是滋味。到现在,我们一家4口能住在房本上写着自己名字的100多平米的房子里,每天回到家,能跟丈夫一起陪两个孩子做作业,休息时,姐姐会跟二宝一起手拉手玩游戏,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北漂16年,感觉自己还是很幸运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
我31岁时才生了孩子,还是双胞胎,因为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我考虑的因素很多,我想什么都要准备好了再生。比如金钱上,我要提前把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这几年,请阿姨的钱、奶粉钱、早教班、学区房的钱攒出来。所以,从2015年有生育念头起,我就跟老公一起认真攒钱,直到2021年买新房子时,差不多攒了一百多万。一个小小的意外是,2019年我发现自己怀的是双胞胎,两个宝宝同时出生后,花费的金钱和精力都是双倍的。现在我们家每个月的支出大概是2.5万元,家庭收入减去支出后,只能存下很少的钱。照顾双胞胎就跟买房用全款一样,大家都是分期,我们是一次性的。所以,想来现在还能维持着体面的生活,多亏了我们攒下的这笔钱。我是一家普通公司的文员,年薪10万左右,老公是国企的投资项目经理,年薪20万左右。生娃前,我们的二人世界过得非常滋润,我用的是海蓝之谜和sk2的护肤品,现在就换成了无印良品,奢侈品牌的洗发水也换成了日常超市品牌,因为用奢侈品的快乐完全抵不上看着存款增加的快乐。我真的是一个喜欢攒钱的人,有一段时间我看我们家的收支表,一点儿钱都攒不下来,就会有点焦虑。孩子出生前后,赶上疫情暴发,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就更坚定了我继续存钱的信心。但有时候我也会心情不好,特别想要花钱买衣服发泄,可是买完又心疼。我便拿着想买衣服的钱去买基金,现在我的个人基金账户都有十六万了,就是这样攒起来的。我以前会用手机软件记账,但最开始没有记账的习惯,总是会漏掉一些,后来我就给自己定好多个闹铃,比如我中午会买菜,就会有一个下午一点的闹铃专门记中午的账。下午三点、晚上七点、睡前我都定了闹钟,就看在两个闹铃响之间有没有什么要记的账目。生娃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和家人都太苛刻了,刻意去追求存款数字上的好看,也压了压宝宝的预算。比如穿衣服方面,他俩刚出生那会儿买了很多衣服鞋子,所以我不再经常买,直到有一次我看到老大的左脚走路有点不正常,才发现是鞋子小了。老公看我有两条裤子都磨坏了,立刻带我去给自己买了裤子。后来,我也反思了自己,确实没必要那么锱铢必较,因为我从不会胡乱买东西,都是货比三家,只在网上购买,从不在实体店买那种价格偏高的。但我偶尔也会找到方式爱自己一下。都说中年人爱买金,有段时间我特别想买一个金镯子,但金价挺高的,也算是奢侈品了,即使再想买,我也没有急于下手,等了一段时间,老公抢到了石家庄消费券,减了一千元,我才果断买了下来。现在想想,一开始养孩子时崩溃的瞬间偏多,但熬过那两年,孩子能跟我交流了,身心上就没有那么累了,攒钱的执念也被我暂时放下。两个宝宝现在都知道我到点要出门,就会跟我拜拜,然后拥抱我,这个时候是特别温馨幸福的,我去上班,感觉连工作效率都高了。
怀上第二个小孩是个意外,但我和老公商量后还是决定留下宝宝。我在南京一家公司做母婴类的网络工作,月薪一万五左右,老公是程序员,他自己在上海租房住,月薪大概三到四万。
对我们家来说,房贷算是大头,孩子的花费次之。2014年,我们在结婚前买了一套房子,家里付了十几万首付,剩下的二十几万是我和丈夫借的。今年上半年,考虑到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如果上公办小学的话要买学区房,民办的话要交很高的建校费,南京最好的私立学校大概要50万左右。因为我初中的时候是读的本地私立学校,当时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总感觉那个地方不属于我,很不喜欢,所以我们还是决定为孩子买一个小的学区房,算下来每年房子和车子要还贷15万。《坡道上的家》剧照孩子们的支出主要是教育方面。一开始不确定小孩喜欢什么,报了很多门课都去上一上,发现大宝对艺术完全没兴趣,她反而比较喜欢机器人课,一年一万元,主要是一些乐高的搭建,比如可以搭一些轮轴、旋转木马这种简单机械运动的玩具,但还没有涉及到编程,因为现在她才上幼儿园。我也给二宝报了一个早教班,一年一万五,一周去一到两节。早教就是蒙特梭利的教学,包括做手工等运动型的课。还会有很多蒙式的教具,动物、植物、历史等玩教具,可以让小朋友自己选择玩具,培养专注力。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消费没认真算过,真正算了之后就发现钱太不经花了。比如小孩的鞋子,一个小孩春秋运动鞋2双,皮鞋1双,幼儿园还需要买双小白鞋;因为小朋友动作大容易磨破,夏天的凉鞋至少3双换着穿;冬天雪地靴一双、毛皮靴一双、再有两双运动鞋。一年光鞋子一个娃就10双,一双鞋子200元左右,就差不多四五千元了。虽然我们现在收入还尚可,但因为房贷和育儿的巨大花销,抗风险能力比较差。一旦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就会拖垮整个家庭。所以从孩子出生起,我为一家4口购买了医疗险重疾险,一年3万元。我认为,如今的压力都是由我们生育和买房的选择带来的,而不是“孩子”本身带来的。做这些选择之前,我们对自己的薪资、家庭情况都有所考量,认清这一点,有助于在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养孩子层面,家长也没必要有愧疚感,不要对照网络上 “怎么样才是爱小孩”的标准把自己框在里面了,顺其自然就好。保有自己的生活也很重要。像我每周末还是会去上瑜伽私教课,不会完全抛弃自己的消费习惯,为了孩子特别节省。我每年的消费规划里,都有一个奢侈品项目,也许是一个包或是一个首饰,大概2万块。不过这种一次性金额比较大的消费,为了避免自己纠结,就让老公买了给我当作礼物。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选择与预期。现在我们手头相对宽松,准备趁有能力时多还一些房贷,减轻未来的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以后即使工资到不到预期,也不至于绷得太紧。排版:周蕾 / 编辑、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