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NOA圈出得分点:要像人的思考
在智能驾驶量产落地的过程中,评判车企智能驾驶能力的标准浮出水面。
智能驾驶不再是用技术逻辑自圆其说,而是搭载于具体车型上,向外展示真正的智驾水平。
智己与 Momenta 联合共创的 IM AD 智能驾驶系统,目前正在以大量的实测与用户真实体验,向外输出车企与自动驾驶企业的共创成果。
一个是上汽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另一个是自动驾驶硬科技企业,智己与 Momenta 的合作互为拼图。
为用户打造真正舒服、放心的智驾体验,这个目标把智己和 Momenta 拧成了一股绳。
在这里,Momenta 不相信自动驾驶天才,智己也不相信技术不经积累就可跃升,只有实打实跑过的数据积累,才能构成可以持续迭代成长的自动驾驶。
在智驾时代,判断智驾系统优劣的标准还没有建立好,但是智己和 Momenta 的智驾实践似乎呈现了最基本的定理:
好的智驾系统不仅应该像人的动作,更应该像人的思考。
为了验证定理,智己汽车联席 CEO 刘涛、Momenta 创始人曹旭东两位汽车界和 AI 界的先锋人物凑在一起,测试了智己 IM AD NOA 高速高架领航辅助,同时也一起被智己科技日的活动推至台前,直接面向智己用户交流他们对智己智能驾驶想法及规划。
01
超预期的 NOA 应该是什么样?
一场好的测评不应该止步于表面。
一位智己用户曾表示,在游戏层面,内测的意义是确保游戏能够顺利进入公测,直至推出市场,因此内测往往会完全放开让用户全方位测试。对于汽车来说也类似,单纯的赛道体验只是试驾活动,并非内测。
作为一家用户型企业,智己两年前设立智己科技日,做到了与用户共创、聆听用户的建议与想法。
1 月 12 日,智己邀请首批用户抢先体验了 IM AD NOA 高速高架领航辅助 Beta 版,邀请用户在高速路上全流程开车内测高速 NOA。
据悉,此次用户体验的高速 NOA,是在 Pilot 基础上融入导航指引,可通过封闭高速高架道路的动态路径规划,在设计区域内完成主动变道、自动上下匝道、加塞处理、自动速度调节等行为。
高速 NOA 内测场景涵盖高速、高架典型使用场景,共经过 4 个匝道,1 个大曲率盘桥,可最大程度展现 IM AD「更像人」的思考和策略机制。
在首批用户的高速 NOA 测评中,汽车之心总结出三个智己用户的高频评价词:像人、顺滑、超预期。
参与内测的智己用户 @ 石头 SKP 在测评后表示,智己高速 NOA 变道动作非常果断,会主动创造一些变道机会,跟人非常像。
在石头的体验中最为惊喜的是,智己高速 NOA 在过一些比较急的大曲率弯道时,速度控制、车身转向控制都比较顺滑,能够在安全和效率之间达到不错的平衡。
智己用户 @Kevin 耀耀仔在内测中也体会到了顺滑感,Kevin 认为智己高速 NOA 的跟车距离、控制距离以及加速的顺畅度让他眼前一亮。
同时,上下匝道的处理也非常柔和。一次内测下来,Kevin 表示体验远超预期,智己已经是他心中位列成熟产品的第一梯队。
参与内测的大包子狸曾试驾过小鹏,但试过智己高速 NOA 后,他认为智己更加灵活。
「和小鹏的车相比,智己会更加灵活地向提高效率、体验的方向优化,尤其是它会搜索更适合它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标定去做。」
据汽车之心了解,IM AD NOA 高速高架领航辅助功能已经在上海区域开启 Beta 版内部员工测试,计划于春节后正式开启用户公测。智己 IM AD 高速 NOA 正式版本将在 2023 年第一季度上线。
经过 OTA 升级,高速 NOA 将逐步扩展至全国更多城市范围内的高速高架路段。
在智己科技日的现场,刘涛和曹旭东一改往常严肃的车企管理者、技术大佬者形象,与智己用户面对面坦诚交流。
智能化汽车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进化」。
智己汽车在现场首次公布了 IM AD 2022 年 9-12 月数据成果。
智己用户中使用 IM AD 的用户占比超过 89%,高频使用 IM AD 的用户占比接近 60%,这些用户在超过 25% 的行程中开启了 IM AD。
这个数据在证明 IM AD 好用程度的同时,也意味着 IM AD 以及开启了技术飞轮的正循环,通过源源不断的用户数据,智己和 Momenta 将驱动 IM AD 快速迭代进化。
02
高速 NOA 要像人的动作,更要像人的思考
智己 IM AD 正在向外界发出「零接管」挑战书。
去年 8 月,智己 IM AD 先后挑战了上海中环、内环、外环。当时 IM AD 选择了在周五晚高峰挑战上海外环 99 公里,保持了 2 小时 42 分钟连续无人接管到达目的地。
无论是正式发布时与其他智驾系统正面硬刚,还是路测征服上海中环、内环、外环高速,智己 IM AD 从发布之初便带着「能打」的气质。
现在智己 IM AD 正在往高速 NOA 进攻。
高速 NOA 是考验各家智驾水平的主赛场。
一方面高速 NOA 是智驾系统进入城市 NOA 的必经之路,由于高速高架路封闭性较强,驾驶环境相对于城市 NOA 更为简单,高速 NOA 的智驾实测更能一目了然比出高下。
另一方面,目前各家车企的高速 NOA 已逐渐出炉,高速 NOA 进入规模化量产竞赛,能够作出全面比较。
目前一些车企的高速 NOA 稳定性仍待提升。
早前就有消费者反应在有些车企的高速 NOA 在高速汇入车流时比较惊悚,有种强行并入主路的感觉,此外在下大雨时一旦检测到恶劣天气,高速 NOA 就无法使用,体验感极差。
破局,就要看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其他车企遇到的痛点。
这一次,刘涛和曹旭东来了一场智己高速 NOA 上车实测。
此次测评路线是从上海汽车城收费站进入高速,通过京沪、沈海、嘉闵、崧泽高速路等。
其中经过的高速、高架、匝道以及大曲率弯道,几乎涵盖了多数高速路中遇到的驾驶场景。
在 45 公里的测评路途中,刘涛和曹旭东评价最多的就是「很像人」。
甚至于,曹旭东因坐在在主驾驶后排,他表示如果他事先不知道已经开启辅助驾驶,就分辨不出来这到底是人在开车还是系统在开车。
「相当于在对我做一个图灵测试」,这一评价其实足以窥见智己高速 NOA 的流畅和灵活。
在汇入匝道过程中,智己做了一套极为体现换道能力的动作。智己从最左侧车道经历了后车紧追的情况下、自车经历减速换道、加速换道之后,最终在到达匝道前 600 米位置时汇入匝道。
智己除了更像人的动作之外,更像人的思考和人的预判。
在高速路行驶过程中,智己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博弈式」变道。刘涛在车上就讲述了自己碰到过的情况:
当时车的左侧空位小,智己尝试性向左调整了一下,尝试看后面车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进而根据后车与前车的动作决定加速或减速,智己的这一套思考方式已经基本跟老司机类似。
智己高速 NOA 的核心能力正是主动换道能力,这也是最能体现思考的核心动作。此次,路测也验证了智己高速 NOA 是在「真思考」。
在车辆行驶在高速三分之一处时,智己前方左车道是一辆快车,再前方的位置是一辆速度较慢的大车。智己更早、更快且准确地预判车速,最终果断向左方变道继而提高车速保证车辆快速行驶。
「预判你的预判」老司机的过人之处,智己已经做到了。
在大曲率过弯时,智己仍可以保持较为居中的位置稳定前进,甚至比其他人类驾驶车辆还更快,连续超越了 3、4 辆车。
一个能体现对比的案例是,在转弯半径为 50 米的大曲率弯道中,有不少品牌高速 NOA 都遇到过退出智驾的情况。
除了像人一样思考,也要做到像人一样体贴。
在整个路测中,智己遇到各种大车时,都会有明显的避让动作,且会在屏幕上显示正在躲避大车,通过与用户交互提供充分的信息增量提升用户安全感。
据汽车之心了解,智己高速 NOA 躲避大车的幅度经过算法和海量数据精心调教,与大车的距离保持在 30cm 左右,既可以让驾驶者知道前方有大车在做避让动作,同时也会让驾驶者更安心。
再比如,在进入收费站前高速 NOA 会退出,智己在离收费站 200m 时就会提醒驾驶者,再来退出,为用户接管车辆留出充足反应时间。
「安心」这个词可能是高速 NOA 里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词。
自动驾驶最大的挑战就是从相对小众的产品,变成广大用户敢用、好用、爱用的大众化产品。
事实上,目前仍有一大部分智能汽车观望者对于智能驾驶的可靠性存疑。
进入智能驾驶大规模量产落地之时,所有车企的当务之急正式化解用户的安全疑虑。
这样的疑虑并非多余,有智能汽车用户表示,虽然买了智能车但高速 NOA 使用率几乎为 0,这是因为曾经开启过一次之后发现过于激进,之后再也不敢轻易开启。
因此,智己高速 NOA 在于打开了用户对于智能驾驶的信任感大门,让用户敢于开智驾、安心地用驾驶数据赋能更加流畅、优秀的智驾体验。
03
自动驾驶优等生 Momenta:
一个飞轮两条腿走路
2021 年 3 月,上汽正式宣布智己汽车将搭载 Momenta 智能驾驶技术解决方案 Mpilot,而双方团队仅用时 15 个月就正式发布智己 IM AD,如今智己 IM AD 迎来重大版本升级,全新高速 NOA 功能开启内测在此基础上仅用时 3 个月。
智己 IM AD 对外展现的月更速度,对内则是周更速度。
在路测过程中曹旭东表示,智己和 Momenta 两边团队的合作基本上是以周为单位在更新迭代,经过充分的测试验证后一两个月就会有个大版本升级给到用户,意味着一年有 8-12 次更新。
当然,用户不一定每次都对更新的功能有强感知,但是过了 3、4 个月后用户再去体验就会发现智己的智驾体验已经不同了。「过了半年、一年就会明显感受车在成长。」
成长的本质就是数据的积累、数据的竞争。
只有积累足够多的智驾数据,将数以百万的老司机驾驶经验转换为一套可升级迭代的技术,智能驾驶这件事才算成了。
在这个过程中,Momenta 自动驾驶优等生的身影逐渐浮现。
2018 年时,Momenta 就拿到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估值,当时已经是中国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公司。
相比于不断换路线的众多自动驾驶公司来说,Momenta 的技术路线非常准确也没有反复动摇。
站在智己背后的上汽也看重了这一点,在过去两年中不断追投 Momenta,显示出对自动驾驶的坚持。
回顾 Momenta 的成长史,没有命悬一刻的惊险,也没有榜上车企的玛丽苏剧情。
事实上,Momenta 的确定性非常强。
第一阶段,Momenta 建设大数据、大计算和模型平台;
第二阶段,基于底层平台建立环境感知、高精地图与定位、驾驶决策规划等系列软件算法;
第三阶段,形成不同级别的安全可靠、可量产的自动驾驶软件算法。
早在成立之初,曹旭东就发现「后装改造车辆—路测收集数据——试运营」的行驶千亿公里模式难以落地,便坚定的走出了「一个飞轮、两条腿」的产品模式。
两条腿指的 Momenta 的量产自动驾驶(Mpilot)与完全无人驾驶(MSD)。
Mpilot 与车企合作量产自动驾驶产品,将算法预测结果与真实行驶轨迹进行比对和标注自动生成数据流,「右腿」MSD 则通过 L4 级别的完全无人驾驶技术,并反馈给量产产品技术流。
而飞轮原本是个机械概念,指的是「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要花费很大力气反复推动,但而后转速就会越来越快」。
Momenta 的技术飞轮就是要通过 Mpilot 和 MSD 数据驱动的飞轮、以及海量数据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和商业闭环。
用曹旭东讲过的话就是,用 L4 的技术做 L2 的量产,最终实现量产的 L4,最高效地实现可规模化的无人驾驶落地。
将这一模式用在智己 IM AD 的诞生中更好理解。
在路测中,刘涛与曹旭东认为,自动驾驶真正的挑战在于百万级的长尾解决,而智己和 Momenta 的超级数据工厂可以根据用户和开发车辆的数据反馈实时进行迭代,可以说,一旦数据飞轮转起来之后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智己 IM AD 诞生靠的既是数据与技术的底层力量,也是智己与 Momenta 深度信任通力合作的体现。
据汽车之心了解,Momenta 对于车企的合作模式极为开放,在 Mpilot 的量产落地中采用「开放式」实施方案,可以提供广泛的工具链赋能车企智驾,满足车企定制化、差异化产品开发和体验。
比如 Mpilot 通过 Open Solution 适配十种以上的主流量产芯片平台以及不同的硬件传感器系统架构。
智己 IM AD 的诞生并非个例,目前有 Momenta 与车企合作共创的还有长城沙龙机甲龙,机甲龙 Captain 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应用了 Momenta 基于数据驱动的 AI 飞轮能力,具备全生命周期场景的持续进化能力。
此外,比亚迪、通用汽车 2021 年先后与 Momenta 进行战略合作,前者与 Momenta 合作成立迪派智行,助推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快速突破和量产;
后者则战略投资 Momenta,支持通用汽车加速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下一代解决方案并投入应用。
在外界看来,Momenta 作为自动驾驶绩优生,似乎必须也要有对于这个身份的焦虑和烦恼,但回顾 Momenta 的自动驾驶之路,看到最多的是长期主义。
做自动驾驶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曹旭东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做自动驾驶可能是个十年之约,做国际整车厂量产的合作可能要准备 5 年时间,后面交付实现又得 5 年的时间,加起来就是 10 年。
到了 2023 年,Momenta 已经走进第六年。
曹旭东曾表示,在自动驾驶行业有一个说法是「20%」,意思是现在 20% 的车装载了自动驾驶系统,而这些装载的车上 20% 的时间开启了自动驾驶功能。
20% 这个数字并不理想,但回归 Momenta 自身来看,在创业第一天就定下「一个飞轮、两条腿」战略,其中显示出的前瞻性仍值得肯定。
未来,Momenta 的技术飞轮如何飞速转动,后续又会有何动作、进展,将会是 Momenta 作为自动驾驶「绩优生」为行业带来的价值所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