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内,春节的庆祝多以家庭或朋友团聚的方式举行,海外春节则偏向于公共性节庆,华人社会与当地社会共同参与庆祝活动。
作者:徐文欣 金旭
全文字数:2187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编者按: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中国传统的兔年春节将至,历经疫情考验的人们心怀希冀。自2023年1月18日起,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探究春节文化、“双立春”等的意涵与影响。
春节是传承华人身份的文化符号与情感纽带。在庆祝春节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重新认识、理解和定义自我族群身份,通过文化实践,适应变化中的海外社会,将民族历史文化记忆与所处地方社会的现实经验进行改造与融合,构建了既尊重传统又反映现实的文化意识和身份认同。
春节习俗如何跨越国家走向世界?海外华人过春节的方式如何变迁?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李牧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中新社记者:华人移民历史悠久,华人过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与当地社会变迁有何联系? 李牧:从华人抵达住在国的第一天,春节习俗便在当地扎根。以加拿大纽芬兰地区为例,1895年8月,第一批华人移民抵达,1896年2月14日,纽芬兰地方媒体《每日新闻》(Daily News)对华人移居当地后的第一个春节进行了报道:“高华新街的天朝人在本周三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庆祝活动。他们采用的庆祝方式与我们不同,十分喧闹,吸引了很多人在他们的店铺周围观望。(他们的)洗衣店内灯火通明,(中国人)还燃放了烟火。”报道呈现了当地人对中国新年的复杂态度:对异文化的好奇交织着排斥。庆祝春节成为华人文化存在的标志符号,不时为当地主流话语所重述。 1988年,加拿大通过保护多元文化主义的相关法案,鼓励各族裔保护和发扬本社区的文化遗产,提倡相互尊重不同文化。随着华人社会地位的提升,春节作为华人重要文化表征,更被当地主流社会承认和吸纳。多任加拿大总理面向华社发布春节祝福。2016年,加拿大将中国春节规定为官方节日。可以说,春节已成为海外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22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一晚,加拿大著名旅游景点尼亚加拉大瀑布用灯光点亮“中国红”,庆祝中国农历虎年春节。余瑞冬 摄中新社记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侨华人庆祝春节的方式有何异同?春节作为“第三种文化”,是否受到住在国的文化影响? 李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庆祝春节方式各有不同。马来西亚峇峇娘惹族群的春节融合了中华文化和马来文化;旧金山唐人街的中国农历新年大游行是新春佳节的“重头戏”,自然也少不了舞龙舞狮、燃放鞭炮、祈福求神;纽约帝国大厦的彩灯亮起华裔最喜爱的红色和金色,这些庆祝形式一直延续至今。2020年1月18日,美国旧金山,民众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中国城”上演舞狮、踩高跷等中国传统民俗表演,拉开庆祝春节系列活动的帷幕。刘关关 摄
华侨华人的春节是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多文化互动后形成的新文化传统。身处异乡的华侨华人并不是机械地照搬中国文化,而是对它进行了符合所处社会环境和自身需要的文化重塑,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具有明显文化间性的、基于日常生活实践的“第三种文化”。通过诸如春节庆祝等文化实践,既确保了华侨华人在当地社会中的文化合法性,又延续了他们与祖先文明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结与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在族裔文化向公共文化转变的进程中,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被不断建构和塑造,提供了全球化趋势下超越种族、民族、国家和地域文化的可能。2020年1月23日晚,纽约哈德逊河上空燃放焰火、帝国大厦点亮红色彩灯,庆祝中国春节。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华人庆祝活动在传递春节文化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李牧:在中国国内,春节的庆祝多以家庭或朋友团聚的方式举行,海外春节则偏向于公共性节庆,华人社会与当地社会共同参与庆祝活动。 纽芬兰华协会曾在春节持续举办舞狮活动,这项活动曾因人手不够中途取消,后来很多当地人致信协会,询问为何突然取消舞狮活动。 通过唐人街及华人聚集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外社会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也直观地体会到,何种中国文化能够进入到外国人的视野。2020年1月26日,加拿大温哥华唐人街举行庚子鼠年华埠春节大游行。图为游行队伍中的醒狮。余瑞冬 摄
中新社记者:海外春节庆祝活动反映了华人社区世界观和行为模式的哪些变化? 李牧:海外华人社区是海外华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各地华人以“五缘”(包括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基准庆祝中国节日、发展华文媒体、支持华文教育等,海外华人社区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春节对华人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在加拿大纽芬兰,早期华人多来自中国广东沿海的四邑地区,相互之间多有亲缘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相互扶持。因此,春节庆祝往往局限在私人领域或华人社区的公共空间中,对中国舞、中国结、剪纸等“中国符号”的重视是华人身份的体现。 随着华人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庆祝春节的活动从社区内部“小众”的自娱自乐,转变为向公众推介中华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华人社区积极寻求文化融入,除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节目外,许多充满异域风情的表演也被纳入春节庆典,兼顾了多元文化的不同需要。可以说,海外华人社区与其他文化和谐共存,在坚持传统的同时让世界更多民族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温哥华华埠春节庆会已成为加拿大华人社区主办的最具规模的新春活动之一,亦是展现温哥华多元文化特色的代表性节庆活动。图为艺术家们在游行中演奏乐器。余瑞冬 摄
中新社记者:春节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何独特意义?海外华裔青少年要如何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李牧:春节是海外华人的文化实践。通过对传统节庆、习俗的传承和坚守,海外华人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联系,强化了对祖(籍)国、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对华裔青少年来说,春节是了解中国的重要一课。从父母、祖辈的讲述中体悟过年的时光,在近距离观察、体验春节民俗和文化活动中感受热闹氛围和味蕾记忆,中国文化无疑越来越受华裔青少年喜爱。青少年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华埠春节大游行。余瑞冬 摄
更为重要的是,华裔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萌发出一种“对话”的本能。他们愿意探寻节日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更愿意向住在国民众介绍华人节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华人春节既能体现华人作为少数族裔群体的独特性,也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下表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海外华裔青少年也会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传承者、生动讲述者,成为中国与住在国交流互鉴的友好促进者。
受访者简介:
李牧,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院德育导师;江苏民间文艺研究中心秘书长、江苏省民俗学会理事、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艺术与人类学、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著有《遗产的旅行:中国非遗的北美之路》。
原标题:《东西问·解码兔年丨李牧:海外华人如何欢度“中国年”?》责编:李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