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宇庭
◎来源 | 智友学堂(ID:zhiyoucf88) 已获授权
2023年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都是关键的转折之年。
年末年初这一个月,各大机构陆续发布对2023年的展望。
有分歧,有共识。
我们整理了一些关于经济,关于投资的重要话题,争取能让我们在2023年的迷雾中,看到些许前行的方向。
关于2023年GDP增速,有分歧
12月防疫政策全面优化后,海外不少机构都调高了对中国2023年GDP增速预测,但具体增速有分歧。分歧点,取决于他们怎么看待2023年两会后的工作重心,到底是经济增长,还是国家安全。例如,高盛把增速预期从之前的4.8%,调高到5.2%;德意志银行预计2023年4.5%,2024年6.5%。日经中文网的调查中,一半经济学家预测增长4%左右,一半预测5%增速。
乐观一些的,预测2023年我们的GDP增速在5%-5.4%,这些机构认为,从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来看,稳增长排在了稳就业前面,预计2023年两会后,会重新关注经济增长。稍微中性一些的在4.3%-5%左右,他们担心的是,咱们2023年的工作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向国家安全和供应链自给,因此对2023年GDP增速的预测,没有高出5%。虽然二十大报告里,安全一词提到的次数是最多的,但是这部分仍然是一个中长期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的前提,也得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2023年预计还是会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消费全面复苏,预计要等到楼市回暖之后
居民消费增长是经济恢复的结果,而不是经济恢复的原因。消费全面复苏,预计要等到楼市回暖之后,以及企业盈利逐步看到好转趋势后,才会迎来消费的全面复苏。这个可能和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会有差别。尤其是12月份,《扩大内需战略》、《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出来后,我们看到文件里一直在强调,未来的消费会是政策重点。居民在2022年存下了天量存款,让大家拿出来消费的前提,是大家对未来的收入更有信心了。东北证券付鹏提到一个关于消费信心的分析框架,我觉得很清晰地解释了消费复苏的节奏:而居民未来收入信心=金融资产预期+劳动收入预期,其中金融资产的预期,占主要地位。这里的金融资产,左手是房产,右手是基金、股票、银行理财等等。如果老百姓在房子、股市里都看不到赚钱希望,那要提振消费,就只能指望稳住甚至提高大家的工资收入。提高老百姓工资收入的前提是,企业的经营环境在变好,利润在变好。如果有计划押注消费复苏赛道的,可以重点监控下一季度的楼市销售和拿地数据,以及上市公司发布的利润增速,看看有没有更乐观的信号出来。我们准备了各大机构展望2023年的资料包,扫码免费领。2023年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在美联储
2023年最大的分歧和不确定性,在于美联储加息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降息。国内的券商,有的认为2023年一季度就停止加息,有的认为美国经济有韧性,不会那么快就停止加息。而海外的金融机构,则大部分预计会在二季度暂停加息。目前一致的预期是2023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出现重大转折,只是时间点的问题。如果美联储政策出现转折,那科技股和成长行业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我们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也能更大些。房企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地产的复苏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并不是说去考虑买房投资,而是这关系到经济复苏的步伐。专注宏观对冲的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对于楼市给出了2点分析,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分享出来辩证看待:1、房企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目前还活着的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大概率能活下来了,不会因为现金流断裂而暴雷了。因为房地产三支箭给房地产的债务续命了,而销售和开工量的下降,银行的支出也会大幅减少,随着楼市复苏,房企收回的现金流增多,能够让房企的现金流逐渐变得安全一些。2、复苏之后,房产供应短缺的问题,可能会持续很久,房地产能拉动的投资有限。李蓓认为,2022年的楼市降温,相当于是房地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房企在被动去杠杆过程中,是最早倒下的部门,再加上前期的严监管,也让部分房企不敢再大规模拿地和开工,所以部分城市在2023年的拿地、施工、开工都不会太积极。一是会导致楼市供应会比这一轮危机之前要稍微紧张一些;前段时间我们写复盘时提到高善文博士的演讲,他俩的观点其实比较一致。二是房企之前的高周转模式,遇到了严厉的去杠杆,产生了现金流危机,导致供给端最先出问题,让老百姓也不敢买房了,怕交不了楼。但当时间来到2023年,笼罩在楼市里的最大危机,已经解除。站在2023年初,当我们再去回头看2022年的那些不确定性,楼市、疫情、美联储加息,这些在2023年到来之际,都有了都更清晰明朗的迹象。2023年可能仍然很难,但一定不会比2022年更糟糕了。迎接2023年,我们精心准备了各大机构展望2023年的资料包。
里面包含了3份重磅投研报告,包括对今年的市场预测,还有即将到来的春季行情分析。下方扫码可以免费领取。
声明: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