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们应该感谢满江红
“满江红”三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可算耳熟能详了。
从小学到大,谁不会背几句“怒发冲冠”或者“小小寰球”呢。可小时候只有《满江红》,还没有“满江红事件”。一个词牌还成了事件,引起热议?我们也算是活久见的一代了。
春来绿如蓝,秋来红如火
白居易有名句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一派学者认为,宋词词牌《满江红》的名字就是化用此句意境而得。可对于学生物的我来说,这首词就颇耐寻味。
绿如蓝好解释,蓝嘛,古代指菘蓝、蓼蓝之类的植物或者由它们身上榨取出的染料。这红胜火的江花是什么花呢?开在江边?还是南方常见北方罕见的?又和日出有什么关系呢?
菘蓝
图片来自:susan.dye
白居易说的江花,究竟是不是课本里注解的“江边的花”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可能他只是看到了红红的太阳倒映在水面上,染成一片红色的水花,谓之“江花”。
白居易:课本总是替我们解释
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白居易只是看到了满江的满江红把江染得满江红了。
咦?这是一句怎样八级的中文?要是你没读明白,这篇你可来着了,说明你不知道一个关键信息——“满江红”不仅是一个词牌名,更是一种蕨类植物的名字。
你再多读几遍就明白了。
红透的满江红
没错,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这个满江红,和电影没关系,就是这么顽皮,打我呀~
满江红是一类蕨类植物,归于槐叶萍目满江红科,目前现存有七种左右。我国最常见这种满江红(目前最新分法算作羽叶满江红的亚洲亚种)就是主要生在南方,北方到河北辽宁也有分布,但少见得多。它漂在水面一层,到秋来由绿变红,尤其是光强的时候,的确是灿灿如火。
看:南方、日出、红,又是和下句“春来”相对的秋天,的确有理由相信白居易所描绘的“江花”可能就是指满江红。古人所谓词牌《满江红》名源于此篇的看法也就更顺理成章了。
满江红有个更为人熟知的俗名,就叫“红萍”。也有叫“绿萍”的,也是它——秋天之前是绿的嘛。
红萍和绿萍其实只是时间问题,就跟金银花似的
插一句,萍,也可以写成“苹”或者“蘋”,是古人压根没搞清楚的植物,反正小小的漂着的就叫萍了,其实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大类。
我们常说的“浮萍”是种子植物,原来还有个浮萍科,现在归并了。而“苹”本苹以及我们今天提到的红萍、槐叶萍是蕨类植物,不开花的。
浮萍类是种子植物
摄影:老信
满江红事件
你可能觉得,这个热度蹭得不讲究,你上面可提到什么热议“满江红事件”了。没错。“满江红事件”根本就和电影搭不上关系,它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在地球上的一次地质事件。
远古的事,也没记录,证据也不好找,很多都是科学家根据考察和研究推测出来的,跟推理探案似的。所以地质学里跟《柯南》一样,老叫什么什么事件,比如“新仙女木事件”、“雨林崩溃事件”等等,有机会单说它们。
中国最常见的满江红 Azolla pinnata subsp. asiatica
“满江红事件”是2006年在《自然》杂志上提出来的一个假说,英文叫“Azolla event”。Azolla就是满江红属的拉丁文名,这个词由azo(使干燥)和ollyo(杀死)两个词根组成,如果意译成中文,就是“没水活不了”,或者“干就挂”什么的,非常接地气。
这个事件是咋回事呢?
话说——在5500万年前,地球表面二氧化碳浓度极高,是现在的七八倍,甲烷也不少。咱老说温室效应,这都赶上电炉子了。地质学里有个名,叫“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又是事件。
根据化石证据复原的格陵兰岛古代可能的样子
那会有多热呢?反正北极也就十多度吧,有土的地方都长成林子里,你品品。可在之后的渐新世,气温突然就冷下来了,这才有了今天你我生存的世界。怎么冷下来的,谁也不知道。
20年前,科学家在北冰洋区域向下打洞,取出来的大冰柱子保留了很多历史证据。原来,那会的北冰洋与其他海洋不怎么联通,就是个大湖。日久天长形成沉积,再加上炎热多雨,表面出现了一层淡水层,满江红类就成了这片水面的主宰。
科学家钻取的冰芯样本
满江红在条件合适的时候生长繁殖极快,不到两天就能增长一倍。就这样,北冰洋的满江红成了全球的空气净化器,用80万年时间把二氧化碳消耗了一半甚至八成,这很有可能就是这场地球大冷却的真相。
所以说,我们能有今天,真得感谢满江红。
今天的饭,明天的油
别着急,这只是满江红功劳簿的一角。
我们总听说豆科植物是“固氮”大户,其实满江红在固氮方面一点也不遑多让。有一种蓝藻叫“满江红鱼腥藻”,它已经和满江红共生了千百万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离开谁都活不好,甚至活不了。这种蓝藻能把空气里的氮元素“捕捉”为固态的氮,和满江红共生后这种能力更是神勇许多。
生长在美洲的满江红种类
固氮有啥好处吗?当然!你总听说过氮肥吧,这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空气里都是氮气,却不能作为肥料。固氮生物就把这些化学能固定在了土壤里,最终变成食物供给我们。我们的老祖宗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就发现了满江红的这个本事,它们在水田里种上满满的满江红,这不仅能封锁水面,减少杂草和害虫生长,还可以在农闲时抽干水分,让这些含氮的满江红烂在地里,成为来年的氮肥。
另外,满江红也是很好的饲料,氮最终会转化为禽畜的蛋白质,为我们所用。
满江红是真能铺满水面
满江红还可以吸附大量有害物质、重金属等等,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这只是今天。还记得刚才说的“满江红事件”吧。对,它不光固氮,也能固碳啊!吸收的那些二氧化碳都去了哪呢?自然是随着死去的满江红一起烂到了海底。海底环境缺氧,生物的尸体最终会形成了可燃烧的碳化石能源。也许就在北冰洋的冰海之下,藏着由八十万年的满江红转化成的石油或天然气……
哇,一旦证实了这部分能源的存在,那真是全人类的巨大福音啊!
当然,可能也就离打起来不远了……
👇
撰文 | 信浮沉
部分图片来自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高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