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奔三了,这批 90 后的歌单为啥就离不开周杰伦?
最近,70、80、90 后们迎来了怀旧的夏天。
王心凌、孙燕姿、罗大佑、周杰伦……曾经的歌坛巨星们,带着一首首当年的热门旋律,强势在抖音、微博、朋友圈开启刷屏,再一次让 00 后 10 后们感受到了互联网中年人的激情。
每个人似乎都找到了自己心中那个少年:
70 后们为「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流泪
80 后们集体合唱「我爱上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
90 后们一夜间纷纷沉溺于「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
也伴随「oh baby 情话多说一点~」开启舞蹈模式
……
我们常以为怀旧是因为十年前的岁月更美好,但实际上,八十岁的人并不会特别怀念自己的七十岁。
相反,几乎所有人怀念的都是青春期,十多、二十多的年纪。年轻时的歌总是更好听,剧总是更好看,日子总是更幸福。
让我们坐下来,「斟一杯酒(不健康),唱一首老歌」,聊聊十七八岁的日子为何总显得那么光鲜。
你一辈子听的歌
大部分在二十多岁就听完了
每个年代的人,都有一些句子无法正常用普通话读出来。
不信?如果你是 90 后,请跟我一起大声朗读:
「你是电,你是光
你是唯一的神话」
「快使用双截棍 哼哼哈兮
快使用双截棍 哼哼哈兮」
「圈圈圆圆圈圈
天天年年天天的我」
不管是用 mp3,还是用磁带机、复读机,中学和大学时常听的歌总是更深入灵魂。爸妈们即便用上了智能手机,还会反复播放他们那个年代的老歌。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旦长大,新歌就总是处于鄙视链底端。每一代人都会对下一代产生同样的疑问:「你听的这都是啥?」
这可不是错觉。从 12 到 22 岁,大脑飞速发育,审美偏好也在这期间逐渐形成,对于音乐的兴趣逐渐打开。
2018 年,一家知名音乐平台调研了一千名英国人,发现在一生维度上,人发现新音乐的高峰年龄是 24 岁。这个年龄中,75% 的受访者每周听的新歌超过十种,64% 的人每月发掘五个新的音乐人。
能听歌的年纪,就是最好的年纪。
那时的我们还是个孩子,还没被雄激素性脱发、中年发福和养家糊口的压力找上门,还有时间跳进音乐的汪洋大海,跟同龄人一起,用耳朵筛选出这个时代最值得听的作品。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成家立业之后,听歌的时间日渐减少。
大多数人到了 30 岁左右就不再主动接触新的音乐风格,大概 60% 的成年人只会循环播放自己已经爱过的音乐。
这些歌,真就,陪你过完了一生。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别再怪爸妈嫌弃你的歌单了。他们的音乐品味已经被那个年代锁定,我们也很可能将步他们后尘,继续对子子孙孙的播放列表嫌弃下去。
现在,请理直气壮地说着「最近的新歌怎么都这么难听」,理直气壮地开始怀旧吧。
我们怀旧的不是歌
而是年轻的自己
每个在青春期失恋过的男男女女,心中都有一首歌永远不会出现在歌单上。
他们只是偶然听见这首歌时,才会不由得想起那天半夜,自己怎样躲在漆黑的被窝里,一边流着泪,一边用 mp3 简陋的按键把它设置成单曲循环。
总有一些歌,让我们听见的不是歌,而是年轻时的自己。
成年人往往以为,少年不识愁滋味。但心理学告诉我们,其实青少年比成人更能体验到强烈的情绪。
青少年时期,大脑的灰质逐渐萎缩,使得人逐渐走向成熟;而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逐渐被髓磷质包裹,这种变化能提升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这一时期的大脑有极强的可塑性,对同样的刺激,青少年可能比成年人更敏感。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对恐惧的体验程度要高于成年人,因此青春期也是焦虑最容易在灵魂中扎根的时期。
而伴随着强烈情绪的事件,往往记得最真切。
如果你参加过高考,就很难忘记当天的情景,很多人连自己穿的什么衣服、中午吃的什么饭都记得一清二楚。每年到了高考季,这段记忆就不自觉地浮上来,成为怀旧的素材。
「旗」开得胜,「紫腚」能成,祝你高「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你在少年时被表白过,或许至今都记得初恋当时说的话、穿的衣服、脸上的表情,甚至当天的天气。
所谓刻骨铭心,实际上是一种情绪被印刻进了记忆中,不论是欢喜还是苦悲。
同时,工作记忆——短时间内进行信息储存和处理的系统——的发展在青春期达到顶峰。因此,这时的每一段经历也都显得难以忘怀。
人对自己身上发生的事的产生记忆,叫做「自传式记忆」。青春时代产生的自传式记忆最为鲜活而持久。人的脑子里储存得最多的,就是自己 10 岁至 30 岁的事情。
就像一句名言所说:「不管你能活多久,前 20 年都是你生命中最长的一半。」
这些老歌就是我们青春的音符,伴随着当时的人、事、物,和我们的情感,被深深印刻在记忆中,每当旋律响起,就会快速被唤醒。
听《同桌的你》时,我们脑海中想到的不是下一句歌词,而是那个或阳光或阴雨的日子,那个吵吵闹闹的教室,那个坐在旁边穿着校服的 TA。
曾经的那个少年
其实从未离开
怀旧似乎总包含着某种痛苦。就像南宋文学家刘过所说,一旦你老了,即便「欲买桂花同载酒」,也终不似,少年游。
在西方,思旧(nostalgia)起初也真的被当成了一种病。
在 17 世纪,一位医生发明了这个词,用于描述离家作战的士兵所经历的强烈忧郁和怀乡症状。
最开始,医生们认为这种病只在瑞士发生,是由于瑞士的某种民俗音乐损害大脑神经引起的(瑞士音乐做错了什么?!)。
但很快,怀旧就不再被仅仅当成疾病,而是成了对一种人类普遍情感的描述。
道理很简单:什么都不怀念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人生意义的一部分就建立在怀旧之上。
国外有学者曾做过研究,发现更「怀旧」的老歌,更能让人感觉「生活值得过」。怀旧让人们觉得与亲人、朋友更亲密,与社会的联系更紧密。人生的意义感也更强烈了。
当人们情绪相对低落,孤独,或正在经历痛苦时,可能更容易产生怀旧情绪。而怀旧恰恰能让你想起朋友、家人和各种各样的熟人,用回忆抹去你的孤独。
「活在当下」是一种不错的心态,不过我们存在的意义不只来自于「现在」,也来自于我们经历的所有「过去」。
小时候的记忆并不总是美好,但总是年轻,总是鲜亮,总是「人满为患」。
无论是周杰伦,还是孙燕姿,又或是王心凌、朴树、罗大佑、萧亚轩、五月天……每一段熟悉的旋律背后,都是一段属于我们的青春,是一段和朋友一起,哭过、笑过、甜过、傻过的日子。
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
我怀念的是一起做梦。
人生不能重来,但我们的青春一直在。
不管活到六十、七十、八十还是九十,心中的那个少年都永远不会离开。
有没有一首老歌
你永远不会从歌单中删除
有没有一句歌词
哪怕念出来都让你热泪盈眶
评论区 大合唱 开始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策划制作
策划:ZYing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丁香医生 App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