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一年新歌超过百万首,为何再没出一个周杰伦?
▲ (IC phtot / 图)
全文共2548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互联网时代,音乐的生产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技术的助推下,音乐的创作可以没有门槛(音乐的质量另当别论),人人都可以当作曲人、作词人,人人都可以当歌手。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你可能不知道,在你身边,不到半分钟就有一首新歌诞生。
最新发布的《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2021年度发布的华语新歌数量达到了114.5万首,同比增长53.1%,这一速度意味着平均每27秒就会诞生一首新歌。
哪怕每年新歌数量超过100万,但能够出圈的寥寥无几。反而是,这两年娱乐圈出现了怀旧热,老歌更受欢迎。
《声生不息》的播出,很多人的歌单里循环播放的是粤语金曲;虽然短视频上的热歌一波接一波,但音乐平台上的顶流仍然是周杰伦、孙燕姿、罗大佑等“老歌手”……
为什么每年推出的新歌数量会如此庞大?为何能够从中脱颖而出的华语金曲数量稀少?
几秒钟就可以出一首歌
2000-2010年期间,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可就算是这个时期,每年推出的新歌数量也相对有限——这主要是受到音乐生产方式的制约。
音乐的生产媒介,有过几番更迭。1980年代是磁带,1990年代开始有了CD,2000年代随身听开始普及,到了2010年代之后,手机互联网时代出现,一个听歌APP就可以容纳海量的歌曲。
2000-2010年可谓唱片工业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周杰伦、孙燕姿、蔡依林等天王天后的专辑的发行量,动辄破百万张。
彼时唱片主要经由CD发行,歌手的包装、歌曲的选择都由唱片公司的专业人士把控,精英音乐人主导了音乐生产和推介的过程。由于唱片发行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专辑制作自然是优中选优。所以,唱片时代每年推出的新歌数量、专辑数量,相对有限。
互联网时代,音乐的生产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方面,音乐生产的门槛和成本大大降低。一个歌手想发歌,不需要……
全文共2548字,剩余1936字……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即可获取完整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