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项贤明:把情感发展留给生活教育

项贤明:把情感发展留给生活教育

公众号新闻

作者:项贤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本次论坛的海报出来,我发在朋友圈时,就有教育界的同行在下面留言,“教育又转向了吗?”,我说,我决定并没有。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担忧,一会儿说这个转向,一会儿又说那个转向。很多转向最后都变成了学生的新的学习负担,因此我们要保持很高的警惕。


我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学校教育是不是真的发生转向?第二,学校教育应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转向?我试图简短地回答这两个问题。


第一位嘉宾蒂亚•卢科拉的报告,这是一个做教育测量的学者,至少她的报告主要讲测量。她只是客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状况,她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社会现象。这个报告从头到尾,我们看不到学校教育发生了转向或者应该发生转向,只是告诉我们要重视这样的问题而已。


我们的学校教育从欧洲产生班级制开始, 直到今天, 其主要使命就是夸美纽斯所说的“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 ”。这条主线贯穿了整个现代教育的基本历史过程,直到今天,仍然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灵魂主线。在我看来,实事求是地说,我看不到教育在哪里发生了什么转向。真的是抛弃了知识,已经转向了情感了吗?至少我没看到这样的证据。


学校教育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其基本的灵魂,就是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贯穿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它也是科学思维最底层的逻辑,所以说整个现代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理性主义。我这么说,并不代表理性主义就是好的。

对人来说,一半是理性,一半是非理性。这是客观存在,每个人都是这样。问题在于,到目前为止学科和理性的逻辑之光,暂时还没办法完全照亮非理性领域。我们的理性逻辑还没办法去解析非理性的那一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天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在教育科学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它的背景仍然是理性的。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观察非理性的那一半,会面对很多问题。


我们老讲要重视情感教育,这到底有没有可能呢?我们有没有情感教育呢?有。比如我们对演员进行的训练,让他在不同情况下,做出不同的表情,这确实是一个科学的情感教育。但这真的是情感教育吗?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表情教学,在教人控制自己的表情,而不是真正的具备社会内容的情感教育,这完全是两码事。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授的方式。影响人的主要渠道是理性的渠道。虽然在课堂上,对孩子的非理性也会产生影响,但这些往往是处于生活层面的东西,是我们教育科学不能完全控制的那一部分。同样一个教学措施,每一个孩子的情感反应都会完全不一样。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情感没有标准答案。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如果讲到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表述。他经常讲的是“社会的现实个人”,有时候讲是“具体的、感性的人”。这就是强调除了理性之外,人有感性的方面。不过,这些关于“人”的理论表述,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这里的“人”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实践着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实践或社会生活。他强调感性的人,具体的社会人,是存在于最具体的实实在的社会中的人。生活本身有它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内容,这么多年来,人类情感的发展, 并非必须要专门有一个老师教,但是它发展得很好,哪来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教育的结果。

关于生活教育的理论,匈牙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格尼丝·赫勒的相关理论表述能够清晰地说明问题 她说,如个体要再生产出社会,她就必须再生产出个体的自身。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界定为同使使社会再生产成为可能的个体再生 产要素的集合。人的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和道德发展一样,离不开生活世界。脱离了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只能是没有真实情感内容的表演训练。


哪怕一个人从来没有上过学,只要经历了基本的社会生活,就已经接受了生活的教育,就能发展出自己真实的情感。这种情感,由于跟他的社会生活直接相关联,本身就具有社会内容。跟我们去训练一个演员表达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才是具有本质意义上的社会情感教育。


大家对情感问题的焦虑,确实就像第一个报告人蒂亚•卢科拉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学生确实情感发展出现了很多危机和问题。那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情感重视不够呢?我认为恰恰不是。在我看来,真正的原因,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对我们的扭曲,导致人的情感发展出现很多危机。


倘若今天我们的教育强调重视人的情感教育,把情感教育纳入到课程中,甚至有一天上大学必须要考试,EQ低了不能上北大清华,这可能是灾难性。


首先这对人的发展来说,EQ低不一定是问题。我们看很多大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的传记,会发现其中很多人的IQ很高,但EQ平平。比如著名的犹太人爱因斯坦,我们都被关于他的那把小提琴的传说迷惑了,以为他是风情万种的人,但读他的传记就指导,他的情感生活甚至可以说比较糟糕 。但这些人是教育的失败吗?我们真的要求一个人抽象思维特别发达,同时情感特别丰富。如果真的EQ不高的人,就是教育失败的产物吗?恐怕完全不是,我一会儿会讲另外一种担忧。


正是基于此,我们在课堂里,通过教育科学能控制的教育,很有可能培养出像演员表演一样的情感。但那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情感。这是我今天到这个论坛,讲这个话的主要原因,也我最大的担心。


和道德教育无法脱离社会生活而在课堂里教授一样,情感教育也无法脱离社会生活在课堂中进行。我们在课堂上只能教关于道德的知识,却很难把真正的道德教授给学生。我们如今把道德教育提到不能再高的地位,结果却教出一批又一批的伪君子。我特别不希望看到的是,我们又用脱离生活的情感教育,去训练孩子的虚情假意。


在我看来,我从事实上也没看到我们的教育发生了情感的转向。从理论上看,以教育科学为指导的学校教育,也做不到这样的转向。我们即使能把孩子训练成表情极其丰富的人,但我必须告诉大家,这不是孩子内心真正的情感,只是表演给你看的虚情假意。真正的情感只能回到生活中,才能获得他的生命和意义。这是目前我们没有能力去触碰的领域,那应不应该呢?


这里推荐一本书,学习哲学或学习文艺理论的人,都读过的另外一位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卢卡奇。他有一本名著就是《理性的毁灭》。全书分七章,从谢林、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起,经过尼采、海德格尔,一个个分析下来,一直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结果是纳粹的激情燃烧。我们不要总以为情感是美好的东西,这可真的不一定。脱离了理性的激情燃烧,有时候很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在这里给大家提这么一个醒,觉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警惕。如果让我从专业的角度做一个判断,我认为,尽管情感发展十分重要,但离开与社会生活过程统一一体的那种生活教育,就单纯的学校教育而言,无论是从事实角度还是理论角度看,对目前的学校教育来说, 情感转向既不可能,也不应该。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的主旨演讲整理,原题为《把情感发展留给生活教育》,有删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重大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出生头一年,除了吃喝拉撒睡,爸妈还要关注宝宝的情感发育变化!【年度盛会】教育的情感转向——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即将举办给生活加点甜,少不了这两种仪式感鹏华基金总裁邓召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募力量创梦天地关嵩:把握存量用户新机遇 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失真两会前瞻: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余华老师把悲伤留给我们!快乐留给自己!一周报告390起!流感样病例破10万,流感发病拐点还未到来同心服务·聚力发展——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顺利召开老婆不给生活费,超级高手只能猛虎出山!这里是盐镇,女人在给生活止血,男人在撒盐【35/50】DIY 把绿色圣诞树变成白色圣诞树+松香氛围感中国人的迎春仪式感:你想给生活添点什么?刚刚,艾博年发表澳中建交50周年公告!外长黄英贤明日启程访华,两国关系将迎重大突破!坚持去做哪些事情,能给生活带来巨大改​变?那些高考没教会我们的,生活教会了我们。一日禅 | 给生命找到生存的价值蔚来,把情人节过成了清明节!德国“帝国公民”是什么公民?教育信息周刊|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发布,学历教育在校生达2.93亿人预见金兔|财通基金吴林惠:把握高质量发展新机遇;金梓才:2023年是信心恢复之年长期坚持做一件事,给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 荐号歌手郭聪明:那些和生活一起重启的“书香节”书单|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孩子知道得越及时越好Gut:六大研究队列近80万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或能预防高达60%的炎性肠病病例的发生新冠疫情之后美国医疗系统的变化《更多的诗歌》:8: 给我一片枝茂叶盛的土地情感麻木、感觉带着“人格面具”生活?警惕越来越普遍的这种心理问题——《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与2022年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发布|聚焦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了给生活添点“绿”,这届大学生操碎了心教育信息周刊|习近平: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教育部对青少年科学教育作出部署程介明:学习是人的天性,教育却不是干净整齐,过得舒心,给生活增添小确幸的收纳好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