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重大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的脊梁
3月31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主办的2023赛迪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在先进制造分论坛演讲时表示,重大技术装备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部分重大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热别是绿色能源装备的群体性突破有可能引领世界绿色能源装备发展的新潮流。但部分重大技术装备差距明显,也尚存原创技术少、部分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等环节未实现突破等问题。
部分重大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建设制造强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任务、重中之重。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战略性产品,具有系统成套、技术复杂、附加价值高、带动性强、投入强度大等特点。
“经过40年特别是近10年的奋斗,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取得显著成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1.9万亿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37.9%,重大技术装备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屈贤明表示。
屈贤明指出,我国部分重大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清洁能源装备(如大型水电、光伏发电、风电、核电、大型高效低排放煤电、特高压输变电等装备)、交通运载装备(如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航天装备、船舶)、煤化工装备及大型工程机械,均已出现了群体性突破,达到了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这些装备不仅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已成为我国在国际上的优势长板产业。”他说。
以光伏产业为例,作为全球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光伏产业已经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完整、具有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屈贤明介绍,2021年,我国光伏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其中多晶硅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硅片产量占全球96%,电池片产量占全球93%,电池组件产量占全球91%。我国在光伏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居全球首位,我国商业化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23.7%,实验室N型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超过26%,处于全球最高水平。
“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已取得重大进展,热别是绿色能源装备的群体性突破,有可能引领世界绿色能源装备发展的新潮流。以光伏发电装备为代表的绿色能源装备+储能装备+智能电网,可以代替石化能源电力,引发绿色能源革命。”屈贤明表示。
分类施策和产用结合并举
然而,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的装备尚存在原创技术少、部分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如集成电路、传感器、轴承)、关键材料(如船体耐低温钢、光刻胶)等环节未实现突破等问题。
“此外,部分重大技术装备差距明显,我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装备、高端工业母机、航空发动机与重型燃气轮机、民用飞机、精密仪器仪表、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六类高技术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差距巨大。”屈贤明表示。
屈贤明指出,我国世界领先或先进的重大技术装备核心技术虽然有所突破,但主要是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薄弱。
“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走的是逆向发展之路,先发展市场亟需的整机产品,而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先进制造工艺、试验检测设备、工业软件大多依赖进口,产业基础薄弱。”屈贤明表示。
此外,重大技术装备的攻关,涉及到多部门、制造商、用户和地方政府,目前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和强有力的协调机构。
为解决以上问题,屈贤明提出两个对策。
一是分类施策。“对于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通过制定普惠政策,强化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以及基础产品的攻关,使这些重大技术装备真正成为中国制造的长板,保持并扩大在国际上的领先优势。而对于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重大技术装备,单靠市场化手段难以改变现状,必须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国家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尽快予以突破。”屈贤明说。
二是产用结合。屈贤明指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工程为载体,搭建由制造企业与用户企业组成的产需对接平台;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机制;对于用户主导的重大建设工程,其所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可由用户牵头组织攻关。
编辑丨赵晨
美编丨马利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