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在幼儿园的社交“潜规则”,令人心疼!教会ta这句话,孩子受益终生
今年下半年又有很多娃要入园入托了,也要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社交。
在学校没有家长顺着,娃会碰到很多被小朋友拒绝的情况。如果没有准备好,是会给孩子很多冲击的。
这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潜规则”:“经不起”被拒绝的孩子,可能交不到朋友。
编辑部里就有妈妈吐槽过,以前娃好几次哭得很崩溃、不想去上学,就是因为有同学不要跟自己一起玩。
后台也有很多妈妈有这类担忧:孩子经不起拒绝,该怎么办?
非常能理解大家的无奈,不管娃是可怜兮兮地跑来哭诉,还是直接原地“爆炸”,都折磨着老母亲垂危的神经细胞。
来源:哔哩哔哩@小蘑菇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可以怎么做?
首先妈妈们需要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被拒绝”会导致 “社会疼痛” 。这跟伤口会让人感受到“疼痛”是一个道理,它们都会引起大脑的“疼痛”反应。(我们大人遇到了,也同样会难过,更何况孩子)
但为什么有些宝宝被拒绝后会情绪低落、大哭,甚至发脾气,而有些宝宝却能云淡风轻?
🔎一方面,这跟个人特质有关,“拒绝敏感性”高的人,感受到的痛苦会更强烈,甚至还会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主动了。
🔎另一方面,也跟处理情绪的能力有关。哭泣、闹脾气的孩子,是他们还不太会处理自己的疼痛和情绪,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
🔎娃的剧烈反应也有可能是为了向别人提需求,毕竟为了止住哭闹,我们真的很容易妥协。
而这些,看起来都可以用一句“经不起被拒绝”来描述。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经不起被拒绝”都不利于娃发起或维持一段社交关系,也让 ta 更难适应园所生活。
娃还只是个“社交小白”,所以我们大人的引导很重要,甚至会影响日后孩子的社交方式。
但现实总是很骨感,因为娃真的太难哄了:
就算跟娃“统一战线,一致对外”,都有可能被 ta 怼👇
👩:“那我们不跟他玩,我们玩自己的。”
👶:“我就要跟他玩!”
👩:“他的游戏也也没什么好玩的,我们自己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不!我就要和他玩!”
讲道理就更行不通了,娃的小脑袋都哭当机了,每次局面都会变成我说我的,他哭他的。
要是来一句“乖,不哭了”,反而会哭得更大声。
那带娃买好吃的、好玩的?想都不敢想!有了第 1 次,就有第 23456……N 次!
仿佛遇到了一个无解之谜,尽管我们想出 100 种应对方式,但娃好像总有 100 种“变本加厉”的本事,有时候还挺挫败的。(你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到最后没了耐心,脾气上来了,甚至会忍不住“凶”孩子。
直到有一次,轮到自己被老公安慰时,才恍然大悟。
我好像一直在“好心办坏事”!
妈妈们有没有过这种感受,尽管老公很用心地讲道理、提供解决办法,但在很多瞬间,还是会觉得自己的感受、自己在意的东西,他其实不理解。(虽然很感激老公的心意)
连我们都这样,娃岂不是更无助、更委屈?
这么看来,真正跟妈妈在较劲儿的,是娃那来势汹汹,却又无处可去的情绪。
云开雾散后,就会发现,娃需要妈妈做的,只不过是这些。👇
“妈妈理解你的感受”
娃很失落时,首要需求就是情绪宣泄,表达出对 ta 的情绪支持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被拒绝是一件很令人伤心的事情,妈妈被拒绝的时候也会很伤心的。
如果需要,也可以抱一抱娃,或者拍拍 ta 的肩膀,用身体接触和肢体语言,无声但又能“狠狠”地告诉娃:妈妈在乎你。
“他们拒绝你,不是你的错”
但有时候,不管怎么“出谋划策”,不管怎么鼓励娃再尝试,可娃还是会很难过地说“可是他们不喜欢我”。
其实娃知道怎么去重新“搭讪”,但正是这个心结,让 ta 不敢也不想这么去做。
来源:《不可思议的妈妈》第 2 季
有研究发现,有一些人会拥有更长期、深刻的“被拒绝的痛”,他们往往会倾向于 “向内归因” ,认为“被拒绝”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不好。
后果可能是,把自己藏起来,不敢去尝试,也不敢主动交朋友,从而对未来很多事情都会失去信心。
但其实客观上来说,别人会拒绝,往往都是拒绝你当时的行为和请求。
我们要跟孩子说明白这一点,让 ta 知道更具体、客观的原因,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例如:
ta 不给你玩玩具,让你很伤心是吗?现在 ta 还不认识你,你刚加入可能让 ta 有点紧张,所以还不能把心爱的玩具给你。
他觉得自己的玩具很好玩,还没玩够,想自己先多玩一会再来加入你的游戏。
如果娃还是在“向内归因”中走不出来,我们可以教娃一个小方法——去问问对方为什么会拒绝自己。
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带来的能量是巨大的,因为问出“为什么”的时候,娃就不再是自我怀疑,而是到“外部”去寻找原因。
当年,一个社恐小伙发起的“碰壁 100 天”实验在网络上走红,他的实验总结是,只要能勇敢开口,并坚持“多问一句”,就能打破被拒绝的困境。
就像他所经历的,问一句为什么,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来源:TED 演讲《What I learned from 100 days of rejection》
也许你的孩子就是下一个受益人~
随着娃的社交世界逐渐充盈,类似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一遍又一遍。
除了让孩子从当下的痛苦走出来,更重要的是让 ta 能继续鼓起“被拒绝”的勇气。
来源:哔哩哔哩@小蘑菇
但这也是很多妈妈所苦恼的,为什么自家娃不敢向别人提需求、不敢主动,特别害怕被拒绝。
其实,不主动也算是一种避免受伤的保护机制吧。
不妨平时多做一些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社交,让娃在可控的情况下多去适应。
但也别忘了告诉孩子:如果你实在不敢,那妈妈再帮你。有妈妈做后盾,娃才好放下顾虑向前奔跑呀。
你家娃遭遇拒绝后会咋样?你都是怎么处理的?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参考资料:
[1] Eisenberger, N. I., & Lieberman, M. D. (2004). Why rejection hurts: a common neural alarm system for physical and social pai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8(7), 294-300.
[2] Howe, L. C., & Dweck, C. S. (2016). Changes in self-definition impede recovery from rejec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2(1), 54-71.
[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02138142/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