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锋思密达”到“亚尔斯思密达”——朝鲜固体远程导弹的“进化”
来源:蒋蒋的兵工厂
在2023年2月8日夜间举行的纪念朝鲜人民军建军75周年的阅兵式上压轴出场的,是一种由9轴(18×12)特种车辆装载的洲际导弹发射筒,就和2020年10月10日的“太阳节”夜间阅兵式上压轴出场的“火星”-17一样,最后出镜的东西获得朝鲜军民的“满塞”欢呼是最多的。记得当年“火星”-17出场时引起外媒“嘉宾”用英语惊呼“这是什么导弹啊,太不可思议了……”,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这种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大的机动发射洲际导弹就迎来了首次成功的试射。而这次出场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若是今后真的成功试射,那就更“不可思议”了。因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朝鲜仅仅在模型论证的情况下,就实现了固体燃料远程导弹的体量从类似“先锋”到类似“亚尔斯”的跨越,实在很有“人力是否能为之”的疑问了……
这个是……“亚尔斯”附体吗?
早在2013年,朝鲜就曾经在阅兵式上展示过采用发射筒的固体燃料远程导弹(模型),当时采用的还是8轴(16×12)特种车辆运载的,当时连“火星”-12都没有完成首次试射,因此外界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些东西的存在,倒是揪着运载底盘的来源不放,非要咬死说是哪个国家偷偷摸摸卖给朝鲜的。而当时那玩意的外形也有些违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体量可以驮载“白杨”-M洲际导弹的底盘上装了一个和“先锋”中远程导弹发射筒差不多大的玩意,怎么看都很“假”,而且当时朝鲜能拿出来试射的导弹武器还很粗糙,就是那个大奶瓶一般都“火星”-10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率还不大高,如此基础,能被高看才怪了。
那年展示的“固体燃料远程导弹”的形态和当年朝鲜能达到的水平,外人信才怪了……
到了2018年,朝鲜已经完成了从“火星”-12到“火星”-15的,液体燃料机动发射弹道导弹从中远程到洲际的“技术飞跃”,固体燃料导弹方面,“北极星”-1潜射导弹和“北极星”-2陆基中程导弹,前者的“开创性”自不必说,后者能进化到这种程度对于朝鲜这样的后起国家来说也是可以刮目相看了,毕竟不需要依托阵地发射的中程导弹,对于新兴大国来说掌握的时间也没提早几年。也就在2018年,朝鲜在阅兵式上展示了类似“白杨”的车载洲际导弹发射筒,依然采用16×12特种车辆驮载,彼时的发射筒无疑也是模型,但看上去更“现实”,就是将“北极星”-2的发射筒拉长,那么类比从“先锋”到“白杨”的进化历程,加上朝鲜的技术飞跃,理论上就有了付诸实施的可能性……
2018年出现的发射筒模型更像是拉长的“北极星”-2发射筒
2021年以后,随着朝鲜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和远程巡航导弹,尤其是高超音速导弹方面不可思议地达到甚至超过了超级大国的水平,外界对于它在尖端技术上可能的奇迹预估已经“上不封顶”。朝鲜之后还试射了“火星”-17车载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展示了“北极星”-4/5潜射导弹,这些成果都非常了得,但他们的眼界似乎还不止于此,于是就有了这次新展示的,外观更加完善的固体燃料车载洲际导弹发射筒,换句话说,从“先锋思密达”到“亚尔斯思密达”,朝鲜就在模型中完成了论证过程。
因为只能看到发射筒且只是模型,所以我们无法有效地评估这种新型洲际导弹的性能,但显然它比之前拉长型“北极星”-2发射筒更粗更长,那么里面容纳的导弹的长度和直径也就更大,较大的可能是一种三级固体燃料洲际导弹,但也可能是集成了高超音速弹头或者上面级的两级(不含可能的乘波体上面级)的远程/洲际导弹,射程可能在8000-10000公里之间,可以威胁到美国本土起码是西海岸的一些城市。
不得不说,这样“空对空”地估计一个后起国家的尖端武器发展,是颇为主观的。至少从一般规律上说,后起国家的尖端武器发展,至少在大多数时间里应该是追赶式发展,在此之前其实几乎就找不到例外的。但朝鲜显然不符合这个一般规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和苏联都对机动发射液体燃料洲际导弹进行过论证,但即使是大国,也无法做到“两条路一起走”,中苏两国也都选择了地井式液体燃料洲际导弹继续发展,机动发射洲际导弹则走固体燃料路线,对于各种资源投入肯定不能和我国,更不可能和苏联相比的朝鲜来说,能反其道而行之在机动发射液体燃料洲际导弹上开创先河已经是奇迹,如果还能出一个高性能的固体燃料机动发射洲际导弹,那简直就是“神迹”了。作为外人,我们不可能去相信那是因为某个领导人多么厉害,领导人再有本事也是决策者不可能负责具体设计研究,而朝鲜在10年前的底子有多差大家有目共睹,这种难以想象的技术飞跃一定包含着某种鲜为人知的技术移转,但那种移转是如何实现的?行文至此,笔者还不想把它上升到“科幻”的程度……
另外,朝鲜在2020年的阅兵式上就已经开出了4辆9轴特车和2辆11轴特种发射车,所以之前“只靠偷买4辆特车”的说法已经不攻自破。这次朝鲜已经开出了10余辆11轴特种发射车。所以无论多么不可思议,朝鲜已经可以靠自己实现了“特车自由”。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