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近期指增产品的业绩出来了,风云君看了一下,1000指增和量化选股策略表现强势,各家又都有了正超额,不少管理人单周上涨超3个点。当然这也得益于小票上周表现很不错,1000指数单周上涨2.79%。23年开年以来,大家经常吐槽指增变指减,其实我们看看绝对收益的话,大部分500、1000指增管理人都收获了超过8%的业绩(300相对弱一些),而这个成绩整体看也要好于主观多头类策略。而大家吐槽的超额不行,其实和量化的环境密切相关,在指数普涨行情下超额的获取相对困难一些。其实经历了2022的完整一年,指增策略的不俗表现真正吸引到了投资人的关注,那么量化策略到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1000指增为啥领跑两年?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对量化更友好?今天我们聊下这几个比较重要的话题。首先是量化有啥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果描述的稍微专业一些,那就是速度和广度。速度很好解释,计算机可以同时对4000只股票进行决策和交易,在速度上是具有绝对优势的。那广度又是啥?这一点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模型可以捕捉到一些颗粒化和精细化的逻辑。举个例子,假如我掷一枚硬币,硬币被做了手脚导致正面的概率变成51%,反面变成49%,但你掷个几十次可能也发现不了被动了手脚,但计算机绝对可以,在海量的历史数据中发现这个规律。而我们经常所说的alpha就是很多小的甚至主观无法识别的弱逻辑的策略累加而成的。所以说即使每个因子即每个小的投资逻辑的胜率仅有51%,通过持仓上千只股票并不断换手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这一点上,量化同主观选股有不一样的逻辑,各有千秋,但我们看到在极端行情下量化大厂也会出现超额回撤大半年的情况,但相比于一些主观多头,能长期大幅跑输指数,踩雷风险要低很多,简单说做的差的量化相比做的好的可能全年差个十个点的超额,但也不会太差,不会大幅跑输指数。因此,我们看到量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的方法论下的较高的确定性,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风控管理,这一点量化做的更细致,包括风控模型的约束、敞口的管理等等。再说第二个问题,纵观近两年变化莫测的行情,1000指增为啥能领跑?首先从指数Beta的角度,近两年确实是小票行情比较明显,沪深300自21年2月开启了长达两年的熊市,而以小盘股为代表的中证1000指数在21年全年和22年5-8月都有阶段性的强势表现。其次从Alpha角度,风云君在之前的文章曾论述过多次,简单说就是1000指增更契合量化的方法论,1000指增可选标的更多更广、机构占比低导致错误定价机会更多、小票的高换手高波动都更容易做出超额。而1000赛道相对于500,近两年确实是有一些超额优势在的,一方面近两年中证500的成分股的Alpha有明显下降的趋势,500赛道相对于其他赛道管理人更多更卷,这一点从各家500产品的相关性相对于其他赛道更高也可以略窥一二。上图展示了头部量化大厂近一年的1000指增产品表现,整体看1000指增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近一年超额30%+的有两家,稳博和九坤;超额20%+的有宽德、佳期、衍复、龙旗、赫富。近期稳博的呼声很高,风云君在这里谈谈对他家的一点理解。稳博不是海归派,是本土成长起来的量化管理人。14、15年开始做股指期货,高频交易和统计套利,之后引入深度学习,2019年引入海外知名对冲基金人才组建了alpha团队,引入截面alpha策略并持续迭代。这个发展路径也算是比较典型的本土量化的发展模式。期货高频起家,从高频量价到全频段信号融合到基本面策略,持续迭代。从近两年的业绩表现,可以发现这家的进化和迭代能力是比较强的,这一点我们从超额的持续跟踪上不难发现,体现在21年以来超额、超额夏普有显著的提升,在四季度基本面策略遭遇较大的超额回撤后,持续迭代擅长的量价策略,在最擅长的小票赛道上发挥了在高频量价多年积累下来的特色优势,比如在因子开发中对高频数据的挖掘和一些高频思维逻辑的应用,跑出了22年全年领先的超额。总结来说,在人才和策略储备上的布局比较超前,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思维能够持续迭代并且发挥出自己的特色优势,或许是稳博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原因。上周它家的规模破了百亿,做得好自然被看见,希望后面稳博还能有持续稳定的表现。最后,我们探讨一下什么样的市场环境量化机构更容易做出超额?影响超额环境的主要有2个指标:一个是成交量,另一个则是截面波动率。截面波动率是啥呢?这个其实是指全市场所有个股涨跌幅的差异情况。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如某天全市场4000只个股全部涨停或者全部跌停,那量化模型就无能为力了,无法选出有超额的股票。但如果市场的分化很明显,一部分涨停,一部分跌停,这种情况量化模型则可能会选到部分的涨停个股,从而就产生了超额。所以我们说当截面波动率越高成交量也越高的时候,是量化比较喜欢的市场环境。如果你还是不清楚怎么选私募产品,且对私募感兴趣,欢迎关注专注私募研究的风云君:
专注私募基金,分享私募基金测评、私募行业话题、基金经理认知、产品归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