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想对你说
我们一同感受着你的心跳。集贸市场人来人往,手里提着艾叶和菖蒲,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做准备。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处排起了队,那些相信爱情的年轻人,以一份承诺点亮新的生活。老城隍庙的小店开门迎客,九曲桥再度和游人的笑脸同框,它已经寂寞了好久。轮渡笛声准点响起,驶向曾被隔断的对岸。
这是2022年6月1日的早晨,这是你久违的样子。经历了两个多月的静默之后,上海市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零点前,城市就被一股久违的热情包围了。街边理发的市民、外滩上的烟火、重聚时的相拥——爷爷奶奶几个月没看到儿孙了,新天地的歌声和高架路上的车流……所有这些,都在迫不及待地证明这座城的醒来。
上海仍然需要时间。很难言说此刻心绪吧。过去几个月,上海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人的视线。即便不在这里的人们也心心念念。而对于身处这座城的人来说,那些守护和失去刻骨铭心,那些倔强和坚持更是无言。当城市不再静默,人流重新回到大街小巷、写字楼和地下铁,或许大家会轻轻地关上记忆的闸门,小心地安放那些悲欢离合。
可是上海啊,想对你说,那不是遗忘——没有人可以忘记。一座城市的记忆是所有和这座城市共命运的人们书写的,它们刻录在2500万人的日常中,刻录在每一条陌生或者熟悉的街巷里弄。即使时光沉淀,岁月淘洗多少往事,谁敢于忘记呢,那些真真切切地走过,那些世道人心的证明。
这个6月,城市希望尽最大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抢回来。此时此刻,上海正在努力找回自己的姿态。之前不是所有人能理解,一旦上海停摆,中国将会怎样——实际上,整个世界也不会无动于衷。这座城在复杂敏感的经济网络中牵系万千。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想象它真的会停下来。
有人这样问,上海真的可以回来么——这个被称为魔都的东方都会。即使隔离栅栏正在撤去,社区大门不再紧闭。当咖啡的香味飘散在街巷,弄堂里呢喃依旧,穿梭的人群又一次装点了外滩,上海就算是回来了吗?那个讲究体面和精致的上海,那个在外人眼中自带优越感的上海,那个与他人保持着距离感却不乏热心肠的上海,那个有腔调的上海,是否就真的回来了?
这是上海的模样。想对你说,回溯过去近180年的历史,从开埠到今天的上海,经历了风雨捶打的上海,你是被商业文明浸染最深的城市,也最淋淋尽致地展示了市场繁荣可能创造的奇迹。选择你是因为确信,大家可以在这里追寻并实现梦想,不仅因为你的包容和开放,愿意接纳四面八方操着各种口音和语言的人。还因为你有契约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求,尊重市场的力量。在这里,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商业精英,人们相信勤奋和努力终有所得,个人尊严和价值可以得到应有的体现。
你承载着我们对城市的全部想象。相信你就是相信,城市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一座城市和一群人的关系,就是彼此成就。这是城市最好的样子。每个人在这里得到、拥有或者失去,无怨无悔,这是他和她的所欲所求。城市因此而枝繁叶茂,独具魅力。
因此不难理解,在困难的日子里,是普通人守住了城市的体面、尊严和底线。我们记得那些声音和面孔,那个市民和浦东疾控医生的对话,那个送外卖的政协委员,那个在昏暗的灯光中喊话,说你们在这里建方舱不合规的大白——那是一个女医生,她说,我参加过武汉抗疫,你们这样做不合规矩。还有那些上海邻居和“团长”们,他们努力安顿自己,也尽可能照顾别人。那些原本想尽快离开却滞留在虹桥站的人们。他们来过,笑过,哭过。志愿者给他们送去餐食,对他们说:“谢谢你们来过上海。”
这真的很上海。这是非常的你,也是城市的底色。我们想紧紧拥抱上海,感知你心的跳动,确认你安然无恙,你风采依然。这样的你让我们安心,知道最小的梦想也会继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想对所有知道上海的人说,记住,是为了不辜负——不辜负那些未能达成的愿望,那些中途失落的梦想,还有始终热切的憧憬。这些愿望、梦想和憧憬汇聚成大江大河,浪奔浪流,生生不息,塑造着城市的未来。请相信,正是在这样的奔流中,生长着对一座城、一个国的相信、扎根和热爱。
早安,上海;早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