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前高管视光数字疗法领域创业,搭建视光训练版“iOS”系统,探索VR垂直领域应用更多可能
似乎没人能够否认视光项目对近几年眼科行业发展的卓越贡献。
以爱尔眼科为例,2022年上半年,其视光服务项目的营业收入为17亿6千3百余万,仅次于屈光项目的34亿3千8百余万,是爱尔眼科的第二大营收来源,且相比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5.67%,增长幅度同样仅次于屈光项目。(数据来源:爱尔眼科2022年半年报)
从某种程度而言,营收结构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战略布局,营收结果也是对企业战略的最好验收。而鉴于爱尔眼科在国内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龙头地位,其战略部署似乎也可视为国内眼科医疗服务乃至整个眼科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因此,从爱尔眼科2022年的半年报中,可以看出视光项目对爱尔眼科营收的重要程度。并且,视光项目之于爱尔眼科还将越来越重要。
“我们希望通过视光门诊部模式的探索创新,使视光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营收占比逐步提高到20%-30%以上。”2013年,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曾向外界透露到。这意味着,早在2013年,这位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巨头便意识到了视光业务的重要性并调整了战略以迎合这份重要性。
自然,同样意识到视光业务重要性并为此付诸实践的还有国内诸多其他企业,诸如专注于眼健康和近视防控技术与服务的欧普康视,朝聚眼科、何氏眼科等眼科医疗服务机构以及翻转镜、传统视训仪等医疗器械企业。而随着近年来数字疗法概念的兴起,其在视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吸引了创新企业进行探索。本篇文章的主角——深圳远见睿视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远见睿视)便是其中之一。
远见睿视的管理团队极具医工研商管融合色彩,既有500强企业高管,通信技术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也汇集了医学、VR技术的资深专家,基于中科院生理所30余年的前期研发成果、现代眼科理论实践以及VR技术,其推出了“火眼睛晶”智能卫视仪,可用于近视防控以及弱视训练。
并且,该智能卫视仪还于2022年通过了由中山眼科牵头制定的国家级标准——《虚拟现实产品视觉健康影响评价方法》,经实验室检测和人体实验后,验证其为视觉健康低风险产品,并将于2023年4月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资质。
不容忽视的视光问题,需要更专业、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故事的起因,从三个男人一场酒,一个宏大的想法开始。
CEO杨鹏和首席营销战略官陈玮——一位曾在华为工作18年,历任研发产品线总裁、海外多国总经理以及拉美区域运营商业务部总裁;一位曾为华为无线4G&4.5G上市负责人,历任百思特咨询集团常务副总裁、兴森科技集团副总裁。拥有通信行业深厚经验的两位远见睿视核心成员坚定地看好后5G时代的终端和生态应用,尤其是VR技术的发展。因此,在职业生涯的下半场,杨鹏与陈玮试图寻找VR垂直领域的创业机会,希望利用过去积累的ICT、数字化经验去帮助和赋能某些传统行业。
机缘巧合之下,两位创业者遇见了现任远见睿视首席产品官的熊旭,是PANCAKE技术专业人才,具有VR/AR行业8年的产品经验,曾为N多知名大企业设计过VR方案。遗憾的是,熊旭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弱视,在过去求医问药过程中备受煎熬。因此,一场酒宴之后,一个创业想法自三位父亲心底升起——既然VR的成像原理与人眼类似,国外也有VR用于眼健康恢复的成功案例,是否能够将视光训练的内容搬至VR平台中,通过趣味性的内容提升患者依从性,再加之更科学的训练范式从而提升训练效果?
并且,在前期市场调研之后,三人更感兴奋: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市场空间大,政策鼓励,家长焦虑,但却存在行业碎片化,医疗资源不均等性问题——例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口的眼科医院数量仅为0.7家,每百万人口的眼科医生数量约为3.5人,远低于日本的127人,美国的72.1人以及欧洲的56人。
同时,在近年来政策的助推下,诸如“近视防控三件套”OK镜、阿托品、离焦镜等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产业迎来蓬勃发展,但各自均存一定不足和适应性。例如OK镜价格昂贵且需专业验光复查,每年需要更换,二级医疗机构以下并无资质。而离焦镜为纯光学解决方案,并无主动干预效果,阿托品则有药物不良潜在风险,目前仅为院内试剂。
换言之,“一方面,近视防控的需求十分庞大;另一方面,近视防控这一市场还相对碎片化且在一定程度上较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远见睿视首席营销战略官陈玮表示,这意味着,非手术、非药物、安全健康、有效的专业视训方案可以为医生和家长提供另外一种很好的选择。
而面对碎片化的业态,如何提出更为专业的解决方案去满足庞大的需求?远见睿视参考了互联网平台的逻辑——一方面通过跟专家联合创新,转化知识成果,反馈用户诊疗数据进一步迭代,最终形成统一的医学范式;另一方面通过好的产品、好的内容进一步去聚合用户。也因此,其实远见睿视更希望做一个眼视光数字疗法的平台型企业,而非纯粹的医疗器械企业。
基于中科院卫视仪,坚持调节力学说,让视训“更科学、更便携、更智能”
但毫无疑问,好的产品、优质的内容是远见睿视业务构想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我们探究远见睿视不可忽略的一环。
远见睿视“火眼睛晶”智能卫视仪第一代的训练范式,脱胎于中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季皖中教授与中科院院士杨雄里先生基于《眼稳定调节的测量与研究》所共同研制的中科卫视仪。
该款卫视仪所应用的学术原理为调节学说,即近视的成因为视疲劳引起睫状肌调节能力下降,形成假性近视,增加了远视离焦和成像滞后的情况,进而容易诱发眼轴增长,发展为真性近视这一病例链条,通过针对性地训练睫状肌调节力和灵敏度,可减少调节滞后对眼轴生长的刺激从而有效控制近视。
而在早期国家教委、上海及南京市教委发布的提及中科院卫视仪的相关文件中,出现了“治疗有效率达92%”的字样。
但这款中科院卫视仪毕竟是1993年的产物,如何使之更好地满足现阶段以及未来视光训练的需求,便成了远见睿视的首要任务。
对此,基于中科院卫视仪的核心功能,远见睿视提出了“更科学、更便携、更智能”的产品研发理念。所谓“更科学”是指,中科院卫视仪仅为视光训练仪器,而远见睿视在此基础上从“测、护、练、询”整体方案出发,增加了视光检测、视力建档、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医疗训练计划、训练效果追踪、专家咨询等板块,以适应近视防控慢病管理的特点。
并且,在训练范式以及训练内容方面,远见睿视也继承和优化了中科院卫视仪的产品优势。其中,增加了趣味性的训练内容以提高依从性自不必多言,需要特别指出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延续了中科院卫视仪“单眼训练”的特色。这主要是由于“针对双眼屈光参差较大的情况,如采用双眼训练,则大脑会自动屏蔽辅眼的图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双眼训练实际上也只训练了单眼,且辅眼还可能会训练中的‘屏蔽’而导致视力越来越差。”陈玮解释到。
二是与中科院卫视仪采用特定节律+特定光谱+视标亮度的训练范式一样,远见睿视也采用了特定节律+特定光谱+视标亮度的训练范式。但不同的是,远见睿视采用VR显示技术,能够实现视标在0.15米到无穷远之间按照特定节律做连续地往复运动,从而提升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并且,由于高能蓝光容易造成视网膜上皮细胞伤害,远见睿视还联合京东方推出了定制防蓝光的设计并通过了德国TUV莱茵防蓝光认证,在保证色彩不失真的同时降低77.5%的高能蓝光强度。
不仅如此,中科院卫视仪重约1kg且需插电使用,而远见睿视智能卫视仪仅重0.16kg,可随身携带使用。产品的轻巧便携得益于远见睿视在硬件技术方面所积累的核心优势。
据陈玮介绍,远见睿视智能卫视仪采用的镜头为Pancake镜头,镜筒的加工精度和难度甚至超过尼康单反相机,是行业中最轻薄的家庭验光仪,视光训练仪和头戴式投影仪。
至于“更智能”,则是远见睿视希望通过更多数据的积累使个性化训练方案更为精细化。据悉,截至目前,远见睿视已经积累了超过5000名用户,提供了累计120万分钟的视训服务。基未来更多用户的训练数据,其希望“让用户测试数据更精准,训练计划更科学,训练效果评价更优化”,在用户训练模式,训练时长,训练内容,训练频次,训练效果上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最终形成精准数字疗法的闭环。
而在远见睿视与合作民营眼科证所开设的视力提升集训营中,结束后的视力检测结果显示,营员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这相当于我们的预临床,在4月通过二类医疗器械资质之后,远见睿视会正式启动临床实验。”陈玮介绍到。
搭建眼视光数字疗法“iOS”系统,探索更多合作可能
但正如前文所言,远见睿视真正想成为的是眼视光领域的数字疗法平台型企业。
对此,远见睿视具体做了两件事:一是搭建了眼视光领域数字疗法的“iOS”系统,这是一套光、机、电、软、算的数字化、智能化研发平台,集成了客户端APP,VR训练终端,具有完整的Saas\Paas\Iass系统。除了调节训练之外,目前该系统已经导入了调节灵敏度训练,加博尔视标训练,融像训练等综合训练方式。而基于VR 光谱可调,3D分视的特点,远见睿视还开发了独有的无极变焦专利设计(从0.15米调焦到无穷远),可以逐步支撑近视、视疲劳恢复、弱视、早老花、低视等方案。
这也是陈玮口中所说的“标准”。按照远见睿视所搭建的平台,更多眼视光专家的理论成果可以不断转化为产品内容得以入驻,就像苹果与苹果应用商店中众多APP的关系一样。基于这样的模式,远见睿视得以“腾出手”专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VR,大数据,AI),同时,平台中内容的更新迭代也有了保障。
二是拓展合作边界,不断探索更多合作可能。例如,远见睿视不仅在探索与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和医疗生态企业的合作,还在与学校洽谈部署线下“爱眼教室”部署相关事宜。
并且,在采访的最后,陈玮也坦言,“在未来,一方面,我们会继续沿着我们现有的思路跟主流医院合作完善对远见睿视智能卫视仪的临床效果验证;另一方面,我们还会首先在深圳、广州、上海开设直营的智能社区视光中心,进行场景深耕,梳理视光服务流程、打磨视光训练方案,逐步实现运营管理的云化,实现商业模式的盈利,从而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产品+服务”的生态闭环。”
“服务中国人视力健康,把专业视光服务带回家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初心,我们也相信眼视光数字疗法很快会有光明的未来。”陈玮表示。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扫描小程序码进入VB100人脉圈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