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班,是不是会有那么一丝不舍居家的幸福?
北京抗疫宣布阶段性胜利,餐厅博物馆都开了,又要上班了,各位还好吗?
虽然居家期间,总是会有很多吐槽,静悄悄的社会,意味着许多人的生计受困,精神涣散,未来迷茫,但是,真到了上班的时候,会不会心里还有一丝留恋:困在家里其实还蛮舒服的呢!
可不是吗,每天起来,做核酸,认认真真筹备三餐,为了保持体力还要搭配一定运动量,再每天检查一下政府的发布会,生活的需求降低到基本,规律,平静。
尤其重要的是,大家都困在家中,所以不努力,没得努力,大家公平。
跟费心挣扎着去竞争比起来,跟投标啊,看孩子考试成绩啊,被领导训话啊比起来,被要求静默就是爱国,真是便捷的心安理得捷径。
以前总听年长一些的人,有的会回忆旧时代,说六七十年代好,人情朴实,活得安心。我们这一代是疑惑的。我一点都不想回到那时候去,因为那个时代对我来说,是商品紧缺,票证消费;是户口锁定,不得随便迁移,每个人都有一个“单位”,干什么都需要单位允许;看不到世界的样子,更不要说拔腿就去旅行;精神世界单一,听歌读书乃至看的绘画都要符合组织的调性……可是对一部分亲历者来说,那个时代则是安宁。不需要像后来改革开放那样经历下岗后隔壁能人成了万元户那样的落差,被迫躺平,只要心甘情愿,毕竟也是躺啊。
仅仅居家了两三个礼拜,懒惰的苗子就能在心里发芽,在上班的早晨痒痒地——何况被躺个十年八年的。
社会发展有激流就有河湾,甚至还会有干涸的沙滩。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辈到底也选不了自己在某个时间点,到底在浪尖还在沙滩。
常常想起我的大学老师,两位亲近的老师,一位资本家后代,在西北修铁路的时候,闲来无聊,想玩的还是英语,竟组织同组的工人们一起学英语。一位知识分子后代,在号召读马列原著的时候,十几岁的少年读了两本书以后心比天高感到懂了天下所有道理,竟开始著书立说自己写了好长的理论。在貌似毫无希望的底层劳动生活中,学习本身带给他们的,不仅是乐趣,还有恢复高考以后迅速捡起武器就回到轨道内的底气。
翻开朋友圈,能看到很多很多人的现状:自我修行的鸡汤、健身或学习打卡、努力卖货、一言不发默默发美丽的自然、阳台院子茶桌的小美好、还有若干朋友紧咬时事,倔强吐槽……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坚持这段闲置的日子。
我想,到底,仅仅活着是不够的。
仅仅比别人能先想好万一隔离能带什么,比别人更会囤货更会做饭,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技能。
人生的标尺还是应该拉远一点,此刻蛰伏,不是放弃。
也不要说什么这是难得的机会来体会慢生活,自己选的,才叫机会,被迫就是被迫,别自欺欺人地合理化。
一个朋友说,所谓经济不好,要再刺激发展,可能不会像车抛锚了修一修再开,而可能是飞机坠毁以后再造一架。
可以想见,接着的日子里我们将要面对的挑战,每一件曾经想做就做了的事的周围,都有一道铁栅栏;每一条以为可以走的路,都可能长着荆棘或至少是杂草。
我们是不是有足够坚定的意志,相信栅栏外面,杂草尽头,有我们要的小宇宙?能不能别被躺平的舒适诱惑,保有少年心性,等到风再起来的时候,顺手还能扯起云帆吗?
可以穷,不可以认穷;可以躺,不可以坐不起来;可以宅,不可以宅为荣。毕竟生来的义务,是体验和汇入这个自然的交响乐,你看屋檐岩间的杂草,自然就应该是努力生长的。
礼拜一的早上写给自己和朋友,赶紧的,发了这篇我就去找餐厅今天约堂食。
今日好货
夏天,吃点爽的,家常很少自己做的冬阴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