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年轻人存钱上瘾?

为什么年轻人存钱上瘾?

公众号新闻


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存钱正在成为新的风潮。打工人们消费降级、记账、缩减开支,甚至开始搞副业,只为了每个月底账户里的数字能多增加一些。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届年轻人存钱的原因更遥远,更模糊,环境与时代的变化以蝴蝶效应的方式作用在他们身上。不过无论如何,存钱的后面永远跟着「然后呢」的疑问,存多少钱,为什么存钱,以及存钱之后要做什么,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课题。

 


 

文|徐晴

编辑|金匝



数字游戏

当一个人开始存钱,接下来的生活大概率会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设计目标。人们往往会选一个对自己有些困难,但同时又有可能达成的数字和时间,以确保存钱的可实现性。比如今年初,22岁女孩刘乐游计划一年存下5万,她每月到手薪资在7000元左右。在武汉,2021届毕业生赵新叶设定了一年存10万的目标,他的平均月薪大约是8000元。也有人会越过自己能力,比如在内蒙做公务员的王蕊,月收入3000元,也想要在2022年里存下10万元。

不管是怎样的目标,都会直接导致第二步——缩减开支的发生。每个月的工资发下来,刘乐游会把收入分成两份,可储蓄部分和不可储蓄部分。生活在安徽,她尽量把不可储蓄部分,也就是每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2000元以内,将消费欲望强行「摁下去」。赵新叶也一样,疫情三年,消费降级,曾经钟爱的几百甚至上千的乔丹篮球鞋不买了,换成一两百、没有品牌的鞋。

年轻人各显神通,降低消费的方法会细节到——想喝奶茶的时候退出外卖软件,将买奶茶的20块钱转入储蓄卡里;在淘宝或闲鱼低价购买视频网站会员,用积分兑换话费,购买临期食品,或是减少社交活动,换成不用花钱的看书;用来支撑他们存钱的理论包括反消费主义、极简主义、断舍离,小红书上一年存款30万的案例,或是理财畅销书《小狗钱钱》中的金句,「当你定下大目标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

养成记账的习惯也发生在这一阶段。社交平台上,一个盘点记账软件的笔记获得了4904个点赞。在各大应用商店,可以搜索到至少几十个相似的软件,排在榜首的鲨鱼记账下载量超过了3亿。

赵新叶有两张银行卡,一张工资卡,一张生活用卡。前者不和微信、支付宝绑定,专门用来储蓄,后者负责所有的生活开支,只绑定微信支付。当花费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月底就可以收获一个自动的数据总结,他会更清晰地知道,钱都花在了哪里。

随着存钱推进,人们会逐渐患上「数字强迫症」。大家开始更喜欢整数,比如1万和10万,如果卡里的余额是10万零20元,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管多久,只有那20元是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

破坏整数的美观是不可以的。在长沙,家庭主妇于小文因为不想动用存款,在买一辆电动车时,刷了3000多元的信用卡。那是去年8月18号,一个精心挑选过的日子——信用卡的记账日期是每个月18号,如果是在17号买,她需要在9月12号还款,但如果是18号,可以10月12号再还款,这样可以让两万的存款数字再保持两个月的「完美状态」。

存钱会演变成一个数字游戏,就像积累欢乐豆一样,数额越大,累计的速度越快,游戏体验就越好,一个人越可能呈现出成瘾的症状。郑诗妍会在月初就打开手机计算器,反复计算自己本月的绩效、奖金,预估月底可以存下多少钱。王蕊喜欢每晚睡前打开银行的App,将不同卡上的钱转到一处,直观地查看所拥有的全部资产,欣赏一番后再转回去,心满意足地睡去,「感觉自己像坐拥金子的守财奴」。

当缩减开支也无法让钱更快积累的时候,人们会走出第三步:寻找开源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搞副业。

王蕊的本职工作是体制内公务员,副业是舞蹈老师,每个周末的早上8点到晚上6点,她会带着一群小朋友上一整天的课,两份工作加起来,全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郑诗妍则在本职的工作市场营销之外,兼职另一家公司的社群运营,用打两份工、每月多赚2000块钱的方式,向10万的存钱目标靠拢。赵新叶在一家房地产国企做宣传工作,下了班,他会变身为兼职的考研辅导老师,端坐在手机屏幕前,给大学生们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存钱。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存钱的人太多,有些银行出台政策,存款超过5万元,需要提前至少一天向网点预约。浙江湖州的一位女士,在去银行存5万元时,被要求提供收入证明。她抽了一张100元出来,存49900元,才最终成功。

全民存钱的风潮里,连一直被看作只消费不存钱的大学生,也在本可以理直气壮享受人生的四年里使劲儿储蓄。豆瓣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有大学生发起「300元过半个月」「一个月饭费300元」挑战;不少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们存下了3万、5万,立志毕业后的第一笔房租由自己而不是父母支付。

00后林晖就是四川一所大学的准毕业生,她就读于美术专业,但过去的三年,她的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搞钱事业」——做微商代理,卖衣服,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发产品信息,寻找客源。学校里的课大多都荒废了,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拿到毕业证就好」,而她最终的存款数字是7万元,比一些已经工作的人存款还要多。

不知是不是巧合,多数受访者都发现,当自己开始存钱,至少有过一次辞职或是跳槽的念头,因为想要赚更多的钱。有人付出了行动,2022年,赵新叶找到了一份位于北京的新工作,薪水接近过去的两倍。

当一个人完成了第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将会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但越往后,存钱越难,到底可以持续多久,取决于他们对自己人性弱点的了解和掌控。

有人是强制派——每月定时定量,钱转入支付软件的存钱产品,或是存三年定期,让钱有进无出。王蕊就是其中之一,每个月的8号(寓意着「发」),她会拿着一张存折,开车去银行存1000-3000元不等的定期。去银行办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是存钱,有人是咨询提前还贷,上一次去银行,窗口前的队伍排了上百米,有不少人像王蕊一样,时不时把手伸进包里,看看钱还在不在。

你还可以选择加入新的游戏,与心惊、焦虑共处,自己建立新的规则和玩法。存定期的同时,王蕊还会用「365存钱法」,她下载了一个专门的软件,可以根据目标金额,计算好每天需要存储的数字。刚开始,每天早上醒来,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点开软件打卡,从银行卡里把钱转到余额宝。

越往后,需要存的金额越多,有几天她断了打卡,打卡日历里出现了空白,「表一乱,我整个心就乱了」。她尽力让自己避开看空白的部分,继续存钱,直到软件跳出一个数据报告,「你已经连续存钱x天,打败了xx%的用户」。那时,满足感涌上心头,她终于获得了短暂的心安。

 刘乐游的记账软件截图 受访者供图



模糊的原因

一个人决定存钱的原因是多样的。最常见的动力是想购买更贵的东西,比如换手机、电脑,或是有更长远的计划,买车、买房、育儿,拥有在一座城市里体面生活的资格。有人是为理想储蓄,想回到学校读书、留学或是创业,也有人存钱是因为意外的变故。

2020年,刘乐游即将大学毕业时,妈妈突然需要做一个手术,手术费是几万块钱。家里有房贷压力,弟弟还在上高中,爸爸拿不出足够的现金,连夜打电话给小姨借钱。

办入院的那天,刘乐游从学校回老家,陪妈妈办手续。她拿出自己在大学的奖学金,垫付了2000块押金,突然感到从前的大人好像比自己矮了。「帮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觉得有点难过」,她因此决心存钱。

更多的人是从最近几年开始存钱的。2021年,赵新叶从一所211高校研究生毕业,那是个最难毕业季,即便他曾经在大厂、国企都实习过,找工作还是折腾了小半年,他拉了一个数据表格,投出去的简历有100份以上。那段时间,大厂裁员、撕毕业生offer就发生在不远处,每投出去一份简历,赵新叶都感到忐忑。

最终找到的工作,是一家房地产国企,说好的年薪是16-18万,一入职,降到月薪7000元。公司里的前辈说,楼市不好,每个月的销售额断崖式下滑,降到从前的三分之一,大家的奖金绩效全都对半砍,好日子彻底过去了,赵新叶因此萌生了存钱的念头。

在一个变化巨大的世界里,蝴蝶在远方轻轻扇动的翅膀,都把一阵微风变成风暴。于小文的爱人在一家做工程机械的公司,原本的薪水在1万上下,去年3月,各地封控,公司不开张,爱人只收到了3000元的薪水。

收到爱人转过来的生活费时,于小文一下子懵了。在长沙,于小文一家过着标准的「两娃高贷」生活,老大上初中,老二读幼儿园,为老大买好的学区房,一个月房贷6300元,维持这个家庭运转的最低标准是一个月1万元。

过去几年,房子和孩子像「吞金兽」一样,每个月扔进去多少,就吃掉多少,于小文和爱人几乎都是月光的状态,没什么存款。对这个家庭而言,丝毫的变化都极具风险性。那个月,于小文把自己4000多元的工资全拿出来,加上爱人转的3000元,也只够还个房贷,她不得已,要跟亲戚借钱生活。从那次开始,她暗暗计划,再难也要存钱,至少存够几个月的房贷。

想要存钱的动机可能更偶然,更模糊,或许仅仅是因为一种情绪,一种氛围。

生活在瑞士,大雨经历了俄乌战争导致的电价、油价上涨,油价从1欧涨到1.5欧,电价上涨了20%,采暖费也大幅上涨。冬天变冷了,走进一些地方的室内,温度比往年低上几度,有朋友买了义乌的电热毯,也看到了「欧洲人疯抢电热毯」的新闻。大雨在一家生物公司工作,有同行对接俄罗斯的合作项目,因为战争被取消,损失巨大。

大雨开始犹豫,要回国发展,还是留在欧洲,要组建家庭、生小孩,还是不婚丁克。在岔路口的30岁,她没能做出具体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存钱。

王蕊决定存钱,源于一次跟朋友聊天。内蒙小县城的餐厅里,几个女孩子面对面坐着,对面的发小突然漫不经心地提起,自己存了30多万,王蕊说,「当时我就震惊了」。

大家从小玩到大,都是典型的「县城贵妇」——父母做小生意,家里的资产接近千万,25岁前过着富二代的标配生活,比如去国外留学,四处旅行,买奢侈品时几万的包包眼睛都不眨一下。没想到,30岁这一年,自己什么都没有,朋友已经有了巨额存款。后来,她又听说,读研究生时家境平平的同学,在老家河南存钱付了一个小公寓的首付。

丁琳存钱,从看到那条延迟退休的新闻开始。网络上流传的那份表格,她对照过,今年35岁的她,极有可能要工作到58岁零8个月。那个时候,能否找到工作?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能不能养活自己?没有后来人缴,自己还有没有养老金?这些都成了她的人生疑问。她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百万养老金计划,立志从现在开始,每年存四万多,就放进一个特定的账户里,不动,等退休时能攒够100万,为养老生活增加一小重保障。她甚至已经放弃了投资,原本这是她开源的「重要阵地」。去年,她买的银行理财遭遇了历史级的波动,有过一天亏损两千的「战绩」,这给她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一怒之下,她把全部理财转到了大额存单——那还是她排了好几个星期才抢到的名额。

图源视觉中国


掌控、匮乏与焦虑

如果说,最初存钱时是数字游戏让人们上瘾,那么,随着时间流逝,存钱会带来掌控感。郑诗妍觉得,自从开始存钱,生活被量化成数字,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变化都清晰可见;刘乐游感到一种确定性,不只是钱本身带来的,她还明确知道,「存款会随着时间流逝稳定增加」。

独自生活在上海的宋梓慕今年31岁,做着一份小学老师的工作,她没有结婚,没有买房、买车,与人合租的房间大约20平方米,每个月的租金1900元。单位里的姐姐阿姨时常见缝插针地催婚,劝她赶紧找个条件好的男友把自己嫁出去,获得共同买房的机会。

在外人看来,宋梓慕的生活里有太多不确定,但她心里却有着稳固的秩序。坚持存钱五年半之后,宋梓慕成为了一个自称「性格强势」的女孩,她喜欢确定的事物,「没有90%把握的事情都不会轻易尝试」,对生活有极强的掌控力——她的体重从来没有超过90斤。出门旅行,她最喜欢的伴侣是妈妈,因为妈妈都听她的。周末在家,她喜欢做瑜伽、打扫卫生,房间总是干净、工整。账户里的50多万元,让她拥有选择非主流人生的底气,每一次被催婚,她都会直接拒绝,相比依靠婚姻实现阶级跃升,她更相信自己。

还有人获得了意外之喜——坚持存钱之后,林晖第一次减肥成功了。刚读大学时,她的体重达到了150斤,当她开始记账,控制包括饮食在内的生活支出后,她的作息越来越规律,体重也越来越轻。大三那年的暑假,她从120斤瘦到了98斤,再开学时,特意染了头发,买了好看的衣服,有一次班级在操场集合,同学看着她悄悄问:「那是谁?」直到现在,林晖还清晰地记得同学被「一整个shock住」的神情,得意和满足涌上心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像宋梓慕一样顺利,坚定地坚持存钱数年,在更多人的存钱生涯里,掌控感会与匮乏感交织在一起,成为矛盾的两面。

为了存钱,人们会过度压抑自己的消费欲望。大前年,王蕊看中了一款奢侈品牌的手提包,加入淘宝购物车后,每个深夜,她会打开产品页面,再默默关上。印象中,这个页面打开过上百次,关掉过上百次,忍了整整两年,完成了两个存钱的目标,王蕊才在杭州的一个中古店,买了一个同款二手包。

郑诗妍给自己设置了规则:一个月读4本书,如果没完成,本月不买新衣服。她明确知道,自己不喜欢看书,依靠这个方法,她有整整10个月没有为衣服花一毛钱。林晖给自己设置了旅行的额度,每两年才能出去一次,花费不可以超过5000元,如果没有达成,就惩罚自己四年不旅行。

于小文有一次去朋友家里,用朋友新买的投影仪「沉浸式看电视」,那个时刻舒适极了,屏幕又大又清晰,她也非常渴望拥有一台,脑海中浮现着周末躺在家里,手边放着零食饮料,屏幕中播放最热门的电视剧的情景。但为了存钱,直到现在,装修新房时为投影仪留出的位置还是空的。于小文觉得,这种状态就像「自己虐自己」,存钱是必须的,对自己抠搜和严苛也是必须的,她得在左右互搏中往前走。

当矛盾到达临界值,有时会引发报复性消费。刘乐游会在深夜下单一大堆零食,但是买回来就不想吃了。林晖会跑到海底捞,一个人点300多元的菜,吃到肚子鼓胀再结账回家。很快,负罪感袭来,钱花了,饭吃了,掌控感消失。她发誓再也不要这样,但过不了多久就重来一次。她的体重逐渐增加,又降低,无法稳定,如同她存款上起伏的数字。

经历过矛盾的人们最终会陷入存钱焦虑。王蕊说:「存钱就像饮鸩止渴,存钱越多,就想存更多。」最近,她每晚都会失眠,满脑子想着存钱计划到了哪一步,怎样能多赚些钱,未来生活应该怎么过……到凌晨3点都很难睡着。

春节时,亲戚们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大家喝多了,鼓动王蕊的妈妈在群里发红包。连着发了几个200块的群红包之后,王蕊跟妈妈大吵了一架,她觉得妈妈太铺张,发出去的红包总额比那个二手包的价格还要多。妈妈也急了,质问她:「你怎么变得这么抠?」

那次跟妈妈吵架,以母女的和解告终,她不再干涉妈妈花钱,妈妈也表示对她存钱的理解。躺在夜晚的被窝里,她偷偷地想:「等到到时候我真存好多钱了,家里或者是她哪一天急用钱,我咔地抽出几十万,她得开心死。」

 王蕊去银行存现金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人生的课题

存钱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来到北京工作、生活之后,赵新叶跟在武汉的女朋友进入了异地恋,每两周的周末,他要在北京和武汉之间往返,一个月花掉4000多元来支撑这段感情。

每一次见面,赵新叶既高兴,又心疼,对他来说,往返的路费本来是不必要的花销,抵得上自己两个月的房租。但女朋友的老家在武汉,又在武汉读的大学,不愿意到北京生活。两个人在等待与奔波中僵持不下。

拥有存款之后,刘乐游每个月给妈妈1000-3000元,她觉得这是自己为父母养老的义务。时间久了,她发现,为家庭付出成了她和妈妈共同的习惯。去年外公要办七十大寿,需要儿女出钱操持酒席,妈妈没有存款,找她要了1万块钱,说钱过一段时间还,她不假思索地回复,算了,不用还了。

她逐渐成为家庭中拥有决策地位的人,但代价是在金钱上的付出。弟弟读高中时想买电脑,要不要读大学,妈妈都会主动打电话询问她的意见——女儿在家庭里逐渐变成父母,但儿子永远是儿子。

存钱最终会带来选择:是分手继续存钱,还是打碎存钱罐,维持感情;是放弃投入家庭,加快自己存钱的速度,还是寻找一种平衡,让自己心安。赵新叶在衡量,「看哪些东西比存钱更重要,就目前来讲,我更愿意在感情上投入多一点,选择性忽略一些」,他做好了今年一整年「白干」的准备。刘乐游还在犹豫中,毕竟,对父母的爱是真的,自己的利益也是真的。

存钱是一个了解自我的旅程,会逐渐知道自己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触及自己心中左右为难、互相矛盾的灰色地带,你需要做自己的监督员、会计师,同时给自己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

林晖察觉到,自己从大学时就存钱,最本质的原因是渴望逃离原生家庭。小时候,妈妈和爸爸都在深圳打工,疫情开始时,妈妈工作的美容院开不下去了,回到了四川老家,找了一个商场做柜台的销售员。赶上学校因为防控新冠延迟开学,不鼓励返校,林晖不得不和妈妈一起待在家里,被距离掩盖的矛盾重新出现。

妈妈对林晖抱有极高的期待,时常告诉她,「要嫁个条件好的」「找个稳定的工作」,老家的房子有些年头了,装修很陈旧,有一天,妈妈在房间里溜达着说,等林晖找到工作,她就把这个房子卖了,当做新房的首付,每个月由林晖来还贷,自己就不再工作。林晖被吓到,「我才20岁,这种话听起来就好恐怖」。

最近,林晖找工作投简历,妈妈会主动问岗位的薪水。听到只有3000、4000块时,妈妈会说,「你之前读书有什么用,工资才这么点儿」。次数多了,两个人争吵起来,林晖抱怨妈妈的控制欲,妈妈骂林晖是「废物」「什么都不会,又没有钱」。

从很久之前,林晖就想要逃离家庭。拥有存款之后,她决定离开家,自己搬出去住。最近,她在离大学不远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傍晚能看到落日的房间,押一付三,用掉了小一万块钱。躺在这个不算大的空间里,她设想自己可以继续赚钱、存钱,过独立自由、不受家庭干涉的生活。

因为存钱收获这一切,但并不意味着存钱绝对正确,可以永远实践下去。不少人会发现,自己变成了「财迷」,生活以钱为中心展开,工作变成了单纯的赚钱程序,原本就不多的价值感、意义感消失了。

主业和副业撞到一起的时候,郑诗妍曾经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2、3点。她无数次想躺平,「不要说副业了,我的主业我都想要不然辞职算了」,但每一次,她都在崩溃中坚持了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完全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工作最大的用处就是赚钱,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存钱也让她变成了一个只能接受确定性的人,她害怕辞职之后一两个月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收入,只有支出。

在北京,年轻女孩李一是个理想主义者,大学时,她学理工类专业,但梦想成为一个编剧,很早就去编剧工作室实习,所有的闲暇都用来看电影、拉片、读书、做笔记。毕业那年,她没找到合适的编剧工作,去做了广告制片人。接下来的四年,她沉浸在工作中,也像其他人一样,接私活,做副业,用尽全力存钱,「像小鸟一样,把好东西一样一样衔到自己的窝里」。

编剧的梦想变得遥远了,有段时间,她只想躺在舒服的家里享受暖气,茶几上插一束花,看有意思的电视剧。可一旦察觉自己在拼命干着跟梦想无关的事情,心里又有深深的无力感。她拥有了存款,却失去了大学时坚定的勇气,她觉得自己「手无寸铁」,不敢试错,更不会贸然转行。

挣扎了很久,最近,她走出了新的一步。她设定了更具体的目标,在30岁那一年存够100万,然后从零开始做编剧。存钱这件事的后面永远跟着「然后呢」的疑问,到底存多少钱,存到什么时候,为什么存钱,以及存钱之后要做什么,永远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课题。

郑诗妍还没想好自己到底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她不在厦门长大、读书,这里没有亲友同学,没有社交,只有工作和存钱。回想生活里最快乐的时刻,是在大晴天的周末,她独自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去海边。海边总是有很多人,情侣、朋友、家庭,听别人聊家常,心里也感到一种抚慰。海浪一下一下地拍过来,黄昏温和又灿烂的光照在脸上,她觉得自己很平静。

等到太阳像一个咸鸭蛋黄,贴着海平面滑下去,郑诗妍站起身,准备回家。天色渐暗,城市里的霓虹灯亮起,写字楼里有人加班的办公室组成一个个俄罗斯方块。回程的公交车上,她想,还能怎么样呢?在不知如何是好时,存钱总是没错的。

 郑诗妍拍的海边落日照片 受访者供图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化名)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人物》公众号,不仅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还会看不到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大图星标《人物》,不错过每一个精彩故事。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日日相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70后母亲的对话: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为什么年轻人患癌大量增加?医生强调务必注意这些为什么年轻人会有「孔乙己」困境?因为不懂职业规划!“报复性”存钱?可能是对年轻人最大的误读哎,丫头没回成家。。。“月薪两万,亏钱上班”95后都在存钱养老了?这届年轻人真的在努力储蓄!榨干年轻人的“上瘾性行为”,被央视怒批!张朝阳:年轻人不要熬夜,早上6点就起来!王石:年轻人可以熬夜、打游戏上瘾,但要做出名堂可能吗?多伦多20岁小姐姐年薪不到$6万!想买房、想存钱上大学!欲罢不能:我们为什么会上瘾?|赛先生书单读《诗》:读《式微》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问题出在哪儿?街道书记“搂钱”3.17亿!躺在钱上睡觉……我们为什么对垃圾食品上瘾?因为它改变了你的大脑 | 一周科技甜点为什么会上瘾?因为它改变了你脑子里的奖励回路,每天一点就能起效|环球科学要闻小李子与19岁神秘嫩模!劈腿上瘾?我劝你,不必什么年龄一定要做什么事情我们为什么对高脂高糖饮食如此上瘾?五次考公失败致精神分裂|项飙:为什么年轻人想一步迈到宇宙尽头?年轻人存够多少钱,才能体面养老?“到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要是不呢?炸了!没钱上学!留学也爆发断供潮了存钱和不存钱的人,五十岁以后,差别很大星巴克和麦当劳的“穷鬼套餐”为何能让你买上瘾?整天打“八段锦”的,都是些什么年轻人?小贝参加兄弟婚礼:年龄差31岁!换老婆上瘾?酗酒铲屎官去世,发现他的狗也喝酒上瘾?被救助后成功戒酒!整天打“八段锦”的,都是些什么年轻人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爱买钻石了?酒寄于情(1)「断亲青年」: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走亲戚了?为什么年轻人嘴上讨厌内卷实际又热爱内卷?【双龙喜相逢】如意龙#2+《假如爱有天意》+平安夜,平安快乐!疗伤之旅——普吉岛之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