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山大与上交大科研团队合作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对人类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无明显负面影响

山大与上交大科研团队合作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对人类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无明显负面影响

公众号新闻

导读:2023年2月10日,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赵涵教授、吴克良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孙赟教授联合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IF:10.372)发表了题为“The 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on human embryo early development: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PMID:35969748)”的研究。该研究是国内首个探究新冠病毒感染对早期胚胎发育影响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同时也是目前国际上针对该问题最大样本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受精前感染SARS-CoV-2对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没有明显负面影响,但是仍然需要警惕女性急性感染期内的影响。

1. 聚焦临床新问题

自2022年12月,随着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防控政策改变,全国各地的生殖中心接收的阳性助孕治疗患者不断增加。然而,目前仍缺乏关于该病毒对人类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影响的高质量证据。前期有研究并未在感染者的卵泡液中发现病毒,但SARS-CoV-2相关受体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和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在配子和受精卵以及囊胚外胚层细胞中均表达,并且病毒感染可能造成不利于胚胎发育的免疫反应。出于安全考虑,阳性患者取消了正在进行的助孕治疗或采取冻卵的方式,但给助孕患者时间、经济乃至精神层面的带来了巨大影响。针对临床所担忧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COVID-19对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发育的影响,以期回答临床亟待解决的相关困惑。

2. 精心设计 缜密分析

本队列纳入了来自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体外助孕的906对夫妇。根据夫妇双方是否在取卵前感染过SARS-CoV-2,分为COVID-19感染组(n=206)和非COVID-19组(n=700)。根据女性感染日与取卵日的时间间隔,将COVID-19组进一步细分为 ≤7天组、7-14天组和 >14天组。随访与比较各组患者早期胚胎发育指标,以评估COVID-19对卵母细胞质量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具体流程见图1。

图1:实验设计流程图 
除了体重指数、疫苗接种状况和卵巢刺激方案外,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总体分析结果显示, COVID-19组相较于非COVID-19组2PN数更多[6.0 (IQR 3.0–10.0) vs. 5.0 (IQR 2.0–8.0), P = 0.021],除此之外,两组在获卵数、卵母细胞成熟率、正常受精率等卵母细胞相关结局指标以及D3优质胚胎数量、D3优质胚胎率和卵母细胞利用率等早期胚胎发育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表1)。
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7天组、>14天组和非COVID-19组相比,卵及胚胎实验室指标无显著差异。出乎意料的是,7-14天组相较于非COVID-19组有更高的2PN数[8.5 (IQR 4.0-11.0) vs. 5.0 (IQR 2.0-8.0)],和卵母细胞利用率[45.3% (IQR 34.6%-60.0%) vs. 35.0% (IQR 20.0%-53.8%)]。考虑到两组间体重指数、疫苗接种状况和卵巢刺激方案存在统计学差异,为了避免其产生的混杂影响,我们建立了数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总体和各亚组的感染状态对结局的影响。最终结果显示,感染7-14天组相较于非感染组有较高获卵数、2PN数和D3优质胚胎数,但感染≤7天组相较于非COVID-19组显著降低了卵子利用率
本研究还探讨了COVID-19在仅女方感染和仅男方感染人群中的影响,仅女方感染组相较于非COVID-19组2PN数更多,两组间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仅男方感染组与非COVID-19组相比,卵和胚胎发育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到男方感染影响前向运动精子率和D3优质胚胎率。
表1 COVID-19组和非 COVID-19组的基线特征和胚胎结果

3. 不忘初心 守护备助孕人群及子代健康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传播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乙类乙管”的措施调整,人类辅助生殖机构在执行新的防控政策和规范的诊疗方面存在困惑。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备孕与助孕人群面临着自身感染以及子代安全的担忧和期待生育的焦虑。
本研究针对性的选择了COVID-19感染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在严谨的研究设计下探索了新型冠状病毒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受精前感染SARS-CoV-2对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没有明显负面影响。但是仍然需要警惕取卵前7天之内发生的病毒感染。但受限于本研究随访时间和样本量, COVID-19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需要时间和数据的积累,这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将继续追踪后期妊娠结局以及子代的健康状况,全面明确新冠感染对妊娠及子代安全的影响。

研究团队简介

山东大学生殖医学团队长期致力于生殖障碍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生殖健康临床研究以及出生缺陷防控。团队目前拥有以陈子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核心成员40余人,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专家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1人等。近年来,在陈子江院士的带领下,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Co-PI)、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0余项。在N Engl J Med、Lancet、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Genetics和PNAS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600余篇,授权专利150余件。山东大学陈晓蕾、施黄聪、李城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仲万霞为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赵涵教授、吴克良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孙赟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简介 

陈子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妇产科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妇儿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首席专家,。兼任国际生育学会联盟(IFFS)常务理事兼秘书长(2013-2022),驻世界卫生组织(WHO)特使,中华医学会全国妇科内分泌学组组长等。从事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30余年,在临床上创新应用辅助生殖和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牵头系列多中心临床研究;牵头制定了《不孕症诊断指南》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等系列诊疗规范;阐释了不孕症等重大生殖障碍疾病的病因机制,揭示了人类胚胎基因组激活机制和染色质三维动态调控规律。以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 Engl J Med、Lancet、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Genetics和PNAS等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和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等奖励多项。
赵涵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副院长,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室副主任。从事生殖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辅助生殖技术优化相关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Nature、Science、Nat Genet、Cell Res、J Pineal Res、 AJHG、PNA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家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等课题十余项。
吴克良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院长助理,IVF实验室主任。国家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专家库成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生殖医学实验室学组委员,中国性学会女性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相关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Cell、Cell Research等杂志中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近十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市场转化两件。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工匠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生殖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等多项职务。近5年主持课题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6项。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文章链接: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27-023-2291-0

来源:Bioon细胞
往期推荐
1. 杭州学校新冠疫情致停课,第二波感染来了?
2. 永不消逝的新冠?仍每日新增超5000例,国内又增变异株!
3. JMV (IF=20.693) ‖ 高档次SCI论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朋友圈的搞笑视频
4. Nature:马尔堡病毒疫情爆发,致死率高达88%!有疫苗却无能为力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IF=87!规模最大,山东大学陈子江/复旦大学金力等团队合作揭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致病突变景观客户蜂拥取款!美国硅谷银行突然倒闭!加拿大受负面影响武汉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揭示埃博拉病毒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机制德国法医解剖发现:新冠病毒对人体致命的不止是肺部!viruses|DNAJA3与PEDV S1蛋白相互作用影响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分娩vs流产,哪种选择的负面影响更大?|科学60秒Nature:重大发现!淋巴管竟可产生红细胞和白细胞父母高控制对孩子有什么负面影响?Cell | 再添新证据!中国科学院周鹏/石正丽等团队合作发现穿山甲是冠状病毒的潜在宿主痛惜!大学副院长感染新冠病毒,医治无效离世Nat Cell Biol | 陈水冰团队利用类器官揭示CIART/NR4A1/RXR信号通路在调控新冠病毒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合成新进展|Nature子刊:娄春波/欧阳颀/钱珑团队合作提出精准可控的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系统酒寄于情(1)哎,丫头没回成家。。。“我已赚了$75万”ChatGPT对人类全是负面影响?不,它已经让一部分人赚得盆满钵满晚讯|瑞吉生物完成亿元Pre-B轮融资、张伯礼:感染后3-6个月内发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比较低最新研究!电子屏幕使用对儿童有诸多负面影响,包括更高的强迫症风险!2023康复机器人行业报告:产业迅速回暖,今年融资创新高,院外康复和早期康复趋势明显【双龙喜相逢】如意龙#2+《假如爱有天意》+平安夜,平安快乐!疗伤之旅——普吉岛之四BMC Med:早期的产前酒精暴露或会影响参与胚胎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新冠病毒耽误自闭症早期识别?当对孩子身体发育产生顾虑时,我们该如何积极干预?新冠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微念与李子柒和解,华为稚晖君确认离职,苹果手机车祸检测占用大量救援资源,这就是今天的其它大新闻!德国法医解剖惊人发现:新冠病毒对人体致命的不止是肺部!Cell Stem Cell:刘真/孙强/周帆研究组合作利用胚胎干细胞建立非人灵长类类胚胎模型为何感觉“白肺”患者增多了?新冠病毒对生殖系统有影响?专家解读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新方法!Nature重磅:靶向T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间的毒性交联预防神经退行性变佛州两胎儿从母体中感染新冠病毒,其中一婴儿已死亡Nature:揭开人体微生物的来源之谜!人体是由人类细胞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的超级有机体,重整微生物、可能治疗人体疾病读《诗》:读《式微》清华大学张林琦/王新泉团队合作开发广谱高效新冠病毒纳米抗体父母高控制,对孩子有什么负面影响?院士团队:北上广渝感染接近尾声!痰咽了伤身吗?新冠攻击生殖系统吗?专家回应!感染新冠医保能报销吗?多地明确…美国律师团就人工制造新冠病毒对美国科学家发起诉讼武汉病毒所/抗病毒中心在新冠病毒感染致病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