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Cell Stem Cell:刘真/孙强/周帆研究组合作利用胚胎干细胞建立非人灵长类类胚胎模型

Cell Stem Cell:刘真/孙强/周帆研究组合作利用胚胎干细胞建立非人灵长类类胚胎模型

公众号新闻


2023年4月6日,《Cell Stem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食蟹猴胚胎模型体外培养发育到原肠胚和引起早期妊娠反应》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刘真研究组、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帆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建立了食蟹猴类囊胚诱导系统,体外培养食蟹猴类囊胚可诱导原肠运动的相关胚层,体内移植可以检测到早期妊娠囊的出现。 


胚胎着床至原肠运动是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临床上早期流产的高发期。相较于啮齿类模式动物,灵长类着床至原肠运动时期的研究严重滞后。基于胚胎干细胞组装的类胚胎研究为灵长类早期着床发育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类胚胎能体外培养到神经发生和器官发生阶段,人胚胎干细胞诱导获得的类囊胚也可以模拟囊胚阶段的形态和分子特征。 


非人灵长类拥有与人更为相近的生殖发育和胚胎发育特点,是研究人类生殖和胚胎发育的理想动物模型。研究团队创新性地用非人灵长类胚胎干细胞代替人多能干细胞,进行食蟹猴类囊胚体外诱导。研究人员通过比较不同培养状态的食蟹猴胚胎干细胞以及优化体外诱导体系和方法,高效得到了形态上和食蟹猴囊胚非常接近的类囊胚。结合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与分析、三个谱系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以及其他一系列分子细胞实验证明食蟹猴类囊胚在主要细胞谱系组成以及相应的转录组水平等和正常囊胚相似(图1A-B)。为了研究其体外发育潜能,研究人员对食蟹猴类囊胚进行了长时程体外延迟培养。 


当体外培养至D15,类囊胚发育至早期着床的双层胚盘状结构,包括典型的OCT4+的EPI样外胚层结构和明显的羊膜腔以及GATA6+的卵黄囊腔(图1C)。研究人员进一步培养发现,体外培养至D17,前面出现的双层胚盘样结构的食蟹猴类胚胎中会有一小部分继续发育,形成圆盘样结构,并包含前后轴、原条,绒毛膜腔等特征性细胞群体,且部分形态与之前报道的人类CS7(E16-19)时期的体内原肠胚相似(图1D)。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进一步展示了其形态特征(图1E)。结合测序数据的挖掘和对比分析,作者发现D17食蟹猴类胚胎具有上胚层细胞(EPI), 原条细胞(gastrulating cells), 原始生殖细胞(PGCs), 羊膜上皮细胞(AME), 胚外中胚层细胞(EXMC), 滋养层细胞(TE), 内脏内胚层/卵黄囊内胚层细胞(VE/YE)等。此外,D17食蟹猴类胚胎中还检测到了原始造血相关细胞,包括造血内皮细胞 (HECs), 造血内皮祖细胞 (HEPs)以及幼红细胞(Ery)。这意味着D17食蟹猴类胚胎已经进入三胚层分化阶段。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鉴定发现D17食蟹猴类胚胎还具有胚胎非神经外胚层(NNE)、新生中胚层(NM),晚期中胚层(AM)、定型内胚层(DE)等三胚层类似的细胞群体(图1F)。该研究揭示了D17食蟹猴类胚胎无论从形态还是细胞谱系组成上都与之前报道的人的CS7(E16-19)时期的体内原肠胚相似,提示诱导的类囊胚具有模拟着床后发育的能力。研究团队将该发育潜能的食蟹猴类囊胚进行同种体内移植,进一步检测其体内发育潜力。结果显示,3/8受体在移植后能检测到明显的着床点和早期妊娠囊的出现,同时伴随血清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提高(图2)。 


该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体外重构了非人灵长类类囊胚,并对其体内外发育潜能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和评估,首次将非人灵长类的类囊胚体外培养至着床后原肠胚时期。 


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博士后李杰,清华大学周帆课题组科研助理朱庆元,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曹静,清华大学2021级博士生刘莹、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实验师陆勇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孙怡迪研究员、孙怡宁、黄奕铭、尚申申、卞新颜、李春杨、张连升博士、王燕、聂艳红、傅吉强博士,清华大学2021级博士生李倩,中科院广州健康院Miguel A. Esteban研究员、李文娟博士、Md. Abdul Mazid博士、姜禹、贾雯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晓龙研究员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该研究得到科技部、中科院、上海市、基金委和临港实验室的资助。 


图1.(A)非人灵长类食蟹猴类囊胚体外重构。(B)scRNA-seq分析体外重构的非人灵长类食蟹猴类囊胚的细胞谱系构成。(C)非人灵长类食蟹猴类囊胚体外延迟培养至D15时形成的双层胚盘样结构。(D)非人灵长类食蟹猴类囊胚体外延迟培养至D17时形成的原肠胚样结构。(E)非人灵长类食蟹猴D17类胚胎的形态学染色。OCT4, EPI marker. GATA6, amine marker. T(Brachyury), gastrulation marker. (F)非人灵长类食蟹猴D17类胚胎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和发育路径分析。 

图2. 非人灵长类类囊胚体外重构和体内外发育潜能研究模式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mBio | 张军杰研究组在宿主因子调控疱疹病毒裂解再激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Cell Stem Cell:乳腺癌或能远程干扰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促进其生长扩散Cancer Res :北京大学邱晓彦团队揭示了促进癌症干细胞增殖的关键信号轴研究发现ChatGPT能影响人类的道德判断;科技部拟颁科技伦理审查办法:涉及人类胚胎、个人信息需审查|环球科学要闻世界首例!韩国利用胎儿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效果良好,超10年抑制病情进展洛杉矶时报:21 JOBS FOUND(各专业)美国租房记干细胞“飞”凡谈|干细胞疗法与疾病机制研究进展Nature突破:无细胞因子体系实现人造血干细胞扩增,有助推进多种造血干细胞相关疗法开课啦!蛋白质分析技术助力干细胞前沿研究Science专题特刊:揭示人类加速进化区发生的结构变异导致人类基因组折叠方式不同于其他灵长类动物[干货] systemic 和 systematic 有何区别?昆士兰研究组发现猴头菇的强效神经营养功能:可促进神经生长、增强记忆力Science | 8篇论文齐发!中外科学家揭示从灵长类到人的演化历程Nature展望:慢性肾病研究前沿进展。人工肾脏、基因突变、干细胞培育类器官等均有突破。类器官最新进展!STEM CELL REP:实验室首次成功建立患者特异性 T 细胞发育的胸腺类器官Nature|肖俊宇研究组阐明免疫球蛋白IgM被特异性受体FcμR识别的分子机制mBio |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军杰研究组在宿主因子调控疱疹病毒裂解再激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8 篇《科学》齐发!中国科学家领衔揭示灵长类到人演化历程;​NASA首次就不明飞行物举行公开会议 | 环球科学要闻招聘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朱莉莉干细胞/类器官-视觉科学课题组招聘Cell:利用新方法成功纯化和表征人类神经干细胞刘中民:干细胞临床研究与抗衰老哈里感激毒品, 卡米拉将获女王头衔, 挤走王孙强拉亲孙站C位! 英王室彻底沦为闹剧?Kingston Technology jobs阿尔拜辛和圣山-摩尔人最后的家园北京语言大学 | 语言监测与智能学习研究组2023年研究生招募一个 stem/art 姑娘的大学选校喜报|国内首个诱导多能干细胞外泌体临床研究项目启动、ChatGPT能代替医生吗?Cell:破解140年难题!首次揭示淋巴结中的易染体巨噬细胞清除触发自身免疫的B细胞机制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成所 连祺周 课题组诚聘干细胞方向-博士后/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助理/技术员/实习生灵长类动物是如何拥有思想的?希诺神州:发源于国内干细胞领先集团,以干细胞技术铸就健康管理新范式博士后招聘 | 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徐伟涛博士研究组诚聘博士后Cell Stem Cell|封面文章!陈跃军团队新技术改进帕金森等疾病治疗策略动物世界,倔头倔脑山大与上交大科研团队合作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对人类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无明显负面影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