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带孩子到泰国上学后,我才发现这是一条没有退路的单行道

带孩子到泰国上学后,我才发现这是一条没有退路的单行道

公众号新闻
作者:Saburala
转载:外滩教育

看点

疫情之后,泰国开始成为中国孩子的热门留学选择之一。但留学泰国,真能成为孩子们逃离“内卷”的天堂吗?陪娃在泰国留学后,下文这位妈妈体会到了泰国国际学校的教育美好,但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她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教育挑战。

预防不告而别,请关注视角备用号:

01
见识到国际教育后,我们决定转轨

2019年暑假,我带孩子去澳洲插班2个月,在朋友的陪伴下,也顺便访问了墨尔本当地非常好的私校。
我第一次看见孩子他爸两眼闪烁的光芒——学校居然还可以是这个样子!

整个学校就像一所巨大的花园,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攀岩馆,剧院、电影院、图书馆等体育、音乐、艺术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冲洗照片的暗房,和拍摄小电影的摄影棚。

澳洲学校的图书馆

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就坐在地毯上,以非常放松的姿态学习。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教育还可以个性化定制——分层教育和走班制,孩子们根据每一个学科学习进度的不同,去到不同的教室上课,一个班20个孩子,每个孩子的课表和家庭作业都不一样。

孩子在上科学课

学校每年还组织孩子野外露营,甚至到了年级高段直接在森林住一个月,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每年都有的露营活动

对于从小在“千人一面”、“整齐划一”、“一个操场”、“一栋教学楼”完成所有教育的我和孩子他爸来说,这一次的参观确实震撼到了我们,也改变了我家孩子后来受教育的路线。

回国以后,我就和孩子他爸认真考虑给孩子切换教育轨道的事情。而在不久前,朋友曾给我建议说,不妨去泰国看看。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泰国?泰国这种“第三世界国家”,怎么可能会有好的国际化教育?!

那位朋友,曾在德国留学、美国读博士,一直研究国际教育。他没有说泰国教育全世界第一,而是基于中产家庭、不移民、资金又有限、还想解决低龄孩子双亲陪读,提供一个可能的去欧美的跳板。

其中,泰国可以双亲陪读的条件很是吸引我家,因为孩子还小,我们不希望他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离开。


于是在2019年底,我用了半个月时间去了曼谷、普吉、芭提雅、清迈排名最高的15所国际学校。

我之前基于泰国的印象都是旅游的印象,比如城市基础建设落后、乱、破破旧旧,摩托车满地跑交通拥堵......

这一次访校,也彻底改变了我对泰国国际教育的看法。

02
泰国,国际学校的大杂烩

在泰国,大大小小一共有180多所国际学校(也有说有300多所,我没找到官方数据)——为什么小小的泰国,会有这么多国际学校呢?

泰国有非常多跨国企业和驻外大使馆,它们通常会选择在亚洲三个城市落脚:新加坡、曼谷和上海。这些机构的人来到这三个城市工作,孩子也在这些城市接受教育。

欧美的孩子,通常是父母在哪工作,孩子就跟随着在哪读书。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在曼谷ISB国际学校,班上有一个同学,已经跟随父母走了100多个国家;除此之外,还有旅居海外的人,比如在普吉岛,就有特别多常年旅居的欧美人;还有做小生意的商人,因工作需要常驻海外的企业工作人员(比如国内的华为员工常年被派驻第三国工作)……


在这些情况下,泰国诞生了大大小小超过180多所国际学校。

即使像苏梅岛这样的小岛,也不乏国际学校的身影,促成了泰国国际学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比如曼谷NIST国际学校,学生来源于77个国家,Patana(曼谷帕塔纳学校),生源来自于65个国家;普吉岛BISP国际学校,生源来自于45个国家......

而且,你还可以找到各种体制的国际教育,IB、AP、A-level,甚至还有小众的德国国际学校、日本国际学校、新加坡国际学校。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父母把泰国当做孩子未来留学欧美的原因,因为他们总能找到对接未来目标国家的学习体系。

泰国国际学校建校历史也挺悠久,比如曼谷ISB国际学校建校70年,Patana国际学校建校65年,NIST国际学校建校30年……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也不过才44年,90年代初才开始提倡学英语。

03
儿子到泰国,最喜欢的事是上学

落后的泰国国家建设,和蓬勃发展的国际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当初我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会认为:泰国这么穷,怎么会有好的国际教育?

2019年第一次访问曼谷ISB国际学校时,印象很深,接待的是一个美国男性老师,一打招呼,美式的热情就扑面而来。他带着我们在校园里参观,热情地和每个孩子说Hello,感觉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舞。这和国内严肃认真的老师完全是天壤之别。

孩子们呢,常年都是T恤、短裤和球鞋——老师说,这样方便孩子们运动。


校园的布置,也非常贴合孩子们好动的天性。我经常是看到一个足球场,走了一段路,又发现有一个篮球场,运动场馆和学习的教学楼都交错在一起,方便孩子们学习后下楼就可以玩。

参观校园时,孩子们正在吃午餐,各自取了自己喜欢的食物,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晒着太阳,听着音乐,聊着天。我当时还以为是一个Party,结果老师说,平时中午吃饭都是这个样子。

看到一个中国小男孩,他一个人害羞的躲在一边吃饭,看得出来刚来学校没多久,我问他:“你喜欢这里吗?”他害羞的一笑说:“喜欢,非常喜欢!”

后来,我去到普吉、清迈也走访了那里留学的中国家庭,无一例外的是,问到每一个孩子都发自内心的说:“我太喜欢这里的学校了!”

每一天,孩子们都开开心心去上学,放假了反而不开心,眼巴巴盼着开学。访校回家后,我把所见所闻告诉给儿子,他非常震惊地说:“怎么可能?你骗我吧?!”


后来他到泰国入学四个月后,学校放圣诞新年假,他在家生无可恋地盼着上学:“妈妈,太奇怪了,你说的居然变成真的了。我以前那么讨厌上学的,为什么在这里盼望开学?!这种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老母亲的我发出了杠铃般不厚道的笑声,还有什么比沉浸式上学更令一个母亲开怀的呢!

出来读书半年,家里老人时常会问:“孩子怎么样?喜欢学校吗?适应吗?”我儿子呢?简直是乐不思蜀!翻到他在学校官网上的照片,一脸鬼马。

2022年8月,儿子入学曼谷一所知名的国际学校,因为英文有差距,他每周六上午需要参加学校的英文补习。补习班老师抓拍到他一脸的坏笑。连补课都那么开心,我想一定是因为被善待,才会开出花一样的笑容。

儿子在补习课上的坏笑

由于是科学补习,单词枯燥,孩子们不容易理解,所以老师就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来上课。怪不得,每天都开开心心屁颠颠的去上课。

在我儿子的那所国际学校,每天14:40下课以后,学校有上百种课外兴趣班,光是体育运动就有几十项。篮球、足球、排球、橄榄球、网球、羽毛球、攀岩、游泳、体操、跑步、高尔夫、帆船等等,孩子们下午2点过一放学就奔忙在各个运动场,感觉就像上了一个“体校”。

儿子所在学校的足球兴趣班

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体育学院......每天都有训练,每月国际学校之间都有比赛,遇到大的赛事,老师们还带着孩子们出国打比赛。

有一个周末,我带我儿子去学校,早上的时候孩子们在打比赛,下午天黑了,我再去的时候还在打。我太惊讶于这些孩子们的体能和意志力了。

儿子所在学校的运动会

反观在国内呢?孩子每天忙于刷题,陷于题海战术里无法抽身。甚至在学校,可怜的一周2节体育课,经常都还被占用,哪里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身体越来越羸弱。初高中真正面临高强度的学习的时候,身体根本扛不下来,完全本末倒置。

在泰国,越是学科成绩好的国际学校,体育成绩也是一等一优秀。每次比赛的最后结果,雄霸榜首的都是Patana、ISB、NIST、Harrow这几所全泰国学业顶流的学校。

在学校,音乐课有一对一的课程,我儿子报名了吉他课,考虑到不占用正课时间,老师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给我儿子上课,我儿子经常为了上吉他课,顾不得吃午饭,为了上音乐课让我给他带饭团,这样吃得快。

第一学期,学校六大院举办了音乐比赛,我儿子去观看,惊呆了。孩子们的比赛完全是一场高水平的音乐盛宴,为了一场不落,我儿子每天都是扒两口饭就往音乐大厅赶,他非常享受其间。

儿子所在学校举办的新年音乐会

所以,学科类课堂有趣,还可以有音乐相伴,有体育去释放活力,有社团活动加深友谊,他怎么会不喜欢学校呢?

开学不到四个月,学校带他们外出露营了两次。一次是跨年龄段露营,从十岁到十七岁的孩子以学院制的方式出游,在这个过程中,高年级的孩子学会照顾低年龄段的孩子,引导和保护他们,而低龄的孩子跟着哥哥姐姐也学会成长。

第二次露营是同年龄段的孩子,露营了五天四夜,徒步、攀岩,自行车越野,爬山、潜水、皮划艇。

儿子参加的露营活动

我儿子回家的时候,一双鞋子惨不忍睹,洗出来的泥沙都有1斤重,可见这次露营的辛苦。

隔壁意大利的孩子回来给妈妈说:“妈妈,你知不知道,我们这次爬了四座山,整整四座山啊”。学校老师也是亲力亲为带领孩子们远征,全力为孩子们护航。

每年学校都有很多次这样的野外生存训练,来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培养孩子们的自律性、情绪稳定性、抗压能力、社交能力。孩子通过玩更容易交朋友,所以新生一来基本上是秒适应,我儿子不到一个月基本上下乱窜,朋友认识了一大堆。

在周末,学校老师还经常带领孩子们外出做公益活动。

有一次去芭提雅一个小岛上捡垃圾,船不能直接靠岸,因为会搁浅,孩子们必须跳下船游到岛上捡垃圾,吃中午饭的时候再游回船上,在烈日下捡拾垃圾。

从早上6点天不亮就出发,要到晚上7点天黑了才回到学校,异常辛苦,但确实是实实在在做公益,通过实践告诉孩子们保护地球的意义。

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当我把这些告诉我在中国的姥姥爷爷时,他们很惊讶,说:“孩子们每天学习时间不就很少了吗?那能学个啥?”

在传统的中国父母看来,学习就是老老实实坐在课堂,一笔一画的学和刷题。但这些孩子未来并不是要成为一个专业运动员、音乐家和艺术家,为什么泰国的这些国际学校,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在体育运动、音乐艺术和社团活动上?

在学校看来,孩子们当下所学到的知识,在他长大之后也许都会过时,世界更迭太快,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内驱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理解世界的多样化,有能力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合作,能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都不是仅仅从课本来获得。而这些最大的用处就在于改变了孩子们的生命体验。

孩子们在最好的时光,去过的那些地方、遇到过的那些人、学到过的那些东西、经历的那些磨难、拥有过的体验都会一生伴随孩子。它给予孩子多样化的价值观,它告诉孩子学习不仅仅只在课堂。

徒步的孩子们

04
被中国孩子占领的泰国国际学校

去年有段时间,中国父母带孩子来泰国留学,一度冲上了新浪热搜。

我也陆续接到国内朋友的咨询,说想带孩子到泰国读书。他们大部分是孩子在国内读书读得很痛苦,甚至读到都有些厌学,感觉国内这条路走不通了,才突然想转轨国际教育。

通过一些留学中介的鼓吹和自媒体的推荐,一些中国父母突然发现,原来近在咫尺的泰国居然也是留学的天堂:

学费相比国内国际学校便宜‘

全外教授课的英语语言环境比国内好,

可选择的国际教育体系(AP、IB、Alevel)多样化,生源全球化.....
以上这些优点对于中产家庭来说,在无法陪同孩子去欧美等传统国家留学,不移民,资金有限,还想父母共同陪读的情况下,泰国无疑成为留学“乐土”。

可是,泰国留学真的是中国孩子逃离内卷的天堂吗?

我找到2018年的一组数据,根据泰国国际学校协会(ISAT)的信息,全泰国注册国际学校一共136所,其中大曼谷区域(包含周边府)87所,清迈12所,普吉和芭提雅各6所,剩下区域25所,其他的零星分布在各个府(省)。

除了这136所之外,还有100多所所谓的国际学校,其实是没有相关资质的山寨国际学校、私立学校或者是双语学校。所以在泰国同为国际学校,其实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也是非常巨大。

好的学校特别好,曼谷的一线国际学校校园的设施、设备不比英美的一些私校差,每年也都有爬藤的孩子,比如熟知的Patana、曼谷ISB、哈罗、SHB(曼谷什鲁斯伯里国际学校)、曼谷NIST,放在整个亚洲都不错,校园的设施设备师资环境远超中国国内很多一流大学,但这样真正顶尖的学校不过五、六所。


其余二流学校也不过十几所,再往后基本上就是三四流的学校了。好的学校基本上一位难求,而三四流学校为了招生和商业利益一再降低招生门槛,甚至给钱就进,进入这样的学校对孩子和家庭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其次,近年来由于中国孩子的涌入导致泰国国际学校里中国孩子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清迈有一种国际学校被中国孩子占领的感觉,清迈个别国际学校的中国孩子比例甚至已经达到30-50%,普遍的也有20-30%,这个占比挺超出预期。

而且泰国的某些国际学校为了运营的需要,开始一再突破底线,免试申请,给钱就进,中国孩子的占比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一个班级90%都是中国孩子的情况。

05
陪娃读书,犹如西天取经

我们带孩子出来读书,就只是为了快乐教育吗?

显然不是,如果只是为了躺平,还不如在国内躺平,成本更低。

在孩子只有11岁的时候我就带他出国读书,下这个决定很难,也很冒险。即使此前我花了半个月时间遍访泰国国际学校实地考察之后,我依然反反复复考虑了半年。

相比国内异常残酷的升学竞争,我们其实带孩子走了一条更难的路,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我们做父母的都是巨大的挑战。


对于陪读父母来说,真的不是洗衣做饭接送这么简单,出国读书,基本上是一条单行道,没有退路可走。

其中,最大的是经济压力。

父母一方带孩子出国读书,另一方要负担所有的经济开支,压力可想而知,在泰国这样高性价比的国家留学,清迈一大一小年花费25万以上,曼谷一大一小年花费35万以上,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依然非常有压力,而且这还是一个长期增长性的支出。

而且陪读的父母,正值中年还要面对两地分居的问题。我看过身边有不少来了又走的家庭,其实大部分不是孩子不适应,而是父母不适应,或者父母两地分居后,情感、经济出了问题后,另一方不得不又带孩子回国读书,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我问过周围出来读书的中国孩子:“是否愿意在回国读书?”几乎无一例外都说不愿再回中国读书。

相比国内单一的比拼成绩,每天刷题,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残酷竞争,哪个孩子不愿意留在体育、运动、社团活动丰富的学校呢?如果不在乎孩子成绩,泰国的国际学校比游乐园还好玩。

其次,对于陪读父母来说最困难的是认知的提升。

对于我们70后这一代父母来说,是标准在国内体制内教育长大的孩子。

长期习惯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因为没有英语环境,即使大学毕业英语过了四六级也依然是哑巴英语。现在却要带孩子出国读书,要在语言不通的国家生活,熟悉孩子的国际化学习体系,这样的困难和我们在国内相比,完全是指数级增长。

比如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如何和学校老师沟通?如何查看孩子的作业?

每天接收学校老师的英文邮件,打开孩子的作业系统对于我们完全是读天书。我自己年过40,离开国内的舒适区,来到异国后开始归零,从头学起,有时候也会感伤,充满了挫败感。

在国内很简单的事情,在异国却犹如拦路虎。

比如换煤气罐,不就是一个电话吗?可是在泰国隔着电话,那一头不会英语,我这头不会泰语,很小的事情就是搞不定,成年人的奔溃有时候就在一瞬间,很多年不曾有的嚎啕大哭泪如雨下,人生有一种突然被清零的深深的挫败感

哭了好一会,远在加拿大的闺蜜打电话安慰了我一个小时。这才体验三年前她远赴加拿大安家的心情。就像她说的,放过自己,别害怕,往前走,你就会变得强大。

儿子所在学校的露营活动

翻看我自己写下的,这半年在泰国解决大大小小事情的攻略,比如《曼谷移民总局办事指南》《中国驾照换泰国驾照攻略》《同样是学英语,大学和语言机构签证有何区别》《曼谷地铁乘坐指南》《中国护照到期曼谷更换攻略》......居然有一个月写了3万字。

陪娃读书,犹如西天取经,关关难过,关关过,这3万字都是一路升级打怪的心经。

为了陪孩子读书,40多年没摸过锅铲的孩子他爸一夜之间自学成才,把自己生生的逼成了厨子。

而我为了签证以及提升英语,重回大学课堂学习,结果忙活了半年,生活上轨道了,回头一看,娃的成绩下滑,心碎了一地。一个人抱着笔记本电脑,登门去找高年级学长的中国父母请教心经。有一种,等不到西天取经,一条老命就舍在半道上的感觉。

06
快乐教育,学术躺平?

孩子不是很喜欢上学吗?孩子不是在国际学校受到老师正向鼓励,越来越努力了吗?

是的,以上确实是事实。

但另一方面就是,孩子始终是孩子,天性爱玩,一玩起来啥都抛诸脑后。

其次,孩子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合力的结果。不能单单指望把孩子送进一所好的学校孩子就金榜题名。每年在泰国一线的国际学校,都有被劝退的孩子。

泰国的国际老师对孩子包容度很高,也经常鼓励和表扬孩子。对于长期在中国国内教育受到打击和批评的中国孩子来说,现在每天得到都是表扬,即使做错了也不会被批评,没过多久就飘飘然了。


从国内处处被束缚的环境到一个完全释放天性的环境,犹如脱缰的野马。我儿子在课堂上开心起来,甚至可以跳舞。在学校食堂吃饭,可以围着食堂满院子跑。完全是忘乎所以,嗨到极致。

对于新学校的适应确实很好,完全是秒入,从6年级到11年级的朋友交了一大堆。真的把学校当成了体校、游乐园和社交场所。作业有可完成的,也有选择完成的,于是只做可完成的。对于可完成的部分三下五除二交差了事。

等到父母收到学业报告的时候才傻眼了。我儿子被激励的学科,一路从D考到了A*,没被激励的或者他自己放任自流的学科,直接下滑到谷底。

在国际学校,老师不会像中国老师那样,遇到孩子犯错或者不做作业就立马给中国父母告状,她们认为学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她们应该自己要负责。

国际学校的老师也非常注重边界感,如果没得到家长授权,老师对孩子管教过多,在他们看来是越界。对学生要求严格,在国际学校老师是有风险的,曾经就有国际学校老师因为太负责,管教学生太多,遭到学生恶意投诉。

那些半大的孩子,又处于青春逆反期,是无法理解老师的苦心。所以如果孩子不想学,在国际学校真的就是放任自流了。


在ISB国际学校,教室里有桌子板凳,也有懒人少发,孩子们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或坐或躺,结果真的就有孩子上课睡着了。这个时候泰国国际学校的老师,不是暴跳如雷把孩子大骂一通,而是轻轻的走过来给睡着的孩子盖一张毯子,让大家别打扰他,然后继续上课。

中国父母一听,瞬间有人民币白花花燃烧的痛感,难道花这么多钱是去学校睡觉么?

国际学校的假期也很多,一年分成了3个学期,每个学期中间还有10多天假期,加上泰国节日也多,我们常常感叹是持续性放假,间歇性上学,哭笑不得。

但如果孩子想学,学校可以提供一切资源,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因为学校有各种优秀的老师,丰富的教育资源,设置设备完全可以给到孩子充足的支配。所以有的孩子在学校忙得团团转,除了学习,马不停蹄的学习乐器、参加体育比赛,组织社团活动,做公益,异常的闪亮和发光。

国际学校不是不卷,而是全方位的更卷了。越优秀的孩子越努力,不仅学业成绩优异,体育音乐领导能力也是样样出色,这背后比拼的就是父母。即使同一所国际学校,有中途被劝退的孩子,也有最后爬藤的孩子。

所以并不是把孩子送进了国际学校,父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看过爷爷奶奶过来陪读,主要就是负责孩子的日常起居和做饭,陪读几年,结果孩子身上的坏习惯一样没少,网瘾严重。

由于爷爷奶奶溺爱,语言又不通,完全被孩子忽悠的团团转,孩子在家跟大爷一样,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爷爷奶奶完全蒙在鼓里,孩子在这读了3年国际学校,无论数学还是英语考试,成绩还不如刚出国门的中国孩子。

我所知道的,有一个中国的男孩因为网瘾严重,读了一年后还是被学校劝退了。


07
竞争,不可避免

很多中国父母认为,泰国的很多国际学校都是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学校,只要孩子在这个体系里正常读书,基本上就不再发愁小升初、初升高,似乎一脚踏进了泰国国际学校,另一脚就踏入了国外大学的门槛。

并不如此,在曼谷Harrow读到10年级,如果孩子的学科成绩不能平均达到B,学校是会劝退的。所以在10年级以下,一个年级100多个孩子,到了13年级毕业的时候就不到100个了。

孩子一脚踏进了国际学校的大门,仅仅是拿到了一张入门券。对于孩子来说,如何听得懂,跟得上,学得好才是接下来要面临的挑战。也并不是英语过关了就可以,英语只是工具,是“术”而非“道”。

在国内读书,我们的孩子被固化在一个“标准答案”下,出来留学以后才发现我们的孩子在逻辑思维、思辨精神、动手能力以及多角度、多渠道去看问题上与海外的学生存在巨大差异。

这也是很多90年代留学,大学才出国,读书毕业后虽然留在了异国,依然无法做到与国外的文化水乳交融的原因。现在出国读书,其实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学习方式,思维模式进行重新的打破和重塑。


中国父母还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孩子成绩不好也没关系,大不了以后往国外送。

这个逻辑蛮奇怪的,为啥国外就只配收中国学渣?如果你的孩子在中国用母语都学不好,难道你就相信他用英语就能学好?他连英语听说读写都成问题,凭啥他用英语学数学、物理、化学就没问题?

所以父母给孩子换了个教育环境,只是给孩子换了一个赛道,其间要面临的难题、问题,并不因为逃离国内内卷后就消失了。相反,它带给家庭、孩子的挑战和难度更大,不确定性更多。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在国内学习不好,出来以后学习自然就变好了,换了一个跑道孩子未必就能跑得更快更远。如果不解决孩子学习深层次的问题,把孩子送出来只会害了他。

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老天爷给予每个孩子的天赋和所长也不同。作为父母我们从来没有培训上岗,却要面对人生最难的一课。

孩子在不断成长,社会在不断变化,我们作为父母得不断更新我们的认知系统,父母的自我成长,这必将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面对的功课。

美本早申数据大揭秘

报告完整版👇



相关阅读:
为远离内卷舍弃多年事业奔赴泰国,3年过去,这家人得到想要的生活了么?
我们在泰国上国际学校,书读好了,钱也省了
这位在中国生活了20年的芬兰妈妈,为何放弃事业带女儿回国读书?


作者:Saburala,转载:外滩教育。本文版权归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打卡LeetCode的第100天,我才发现......女儿厌学后,我才发现:后疫情时代的孩子,正在经历最严重的次生灾难把女儿送进了全区最好的小学后,我才明白精神科为什么挤满了小孩儿子上初中后,我才发现,过去6年的焦虑和内耗,浪费了太多的人生……坐落在墨尔本QV的Thai Town,让你一秒穿越到泰国街边的大排档(多图+视频)癌症的一些切身体会(十五)癌症的复发“恋爱3次,我才发现爱情的真相”:与其互相“拯救”,不如先救自己国内疫情达尔文说过一句话还能这样操作?帅气男孩跑到泰国变性成辣妹,只为......把女儿送进了全区最好的小学后,我才明白医院精神科为什么挤满了孩子小小常被其他海淀娃秒成渣之后,我才发现一直都忽略了这件重要的事上了生活的贼船后我才发现确诊重度抑郁后,我才发现家里病得最轻的是自己问诊案例丨孩子得了流感,吃了奥司他韦没有退烧,怎么办?把女儿送进了全区最好的小学后,我才明白医院精神科为什么挤满了小小的孩子临王导(晋)帖记狗狗上学后委屈窝在角落,老师打电话给主人:快接孩子回家!从北京逃离到泰国清迈,我被狠狠卷到了!把女儿送进全区最好的小学后,我才明白医院精神科为什么挤满了孩子养娃12年,我才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你命由娃不由天……深度好文|打卡LeetCode的第100天,我才发现......惊魂! 华男到泰国蹦极 救命绳断了! 秒变10层楼自由落体! 画面疯传回国之旅,打车先要下载APP口碑炸裂!《流浪地球2》上映两周后,留学生:看完才发现这些细思极恐的秘密经历了激烈的美国幼升小,我才发现全世界不只有中国家长焦虑儿子上初中后,我才发现,过去6年的焦虑和内耗,浪费了太多的人生王慧文2亿美金撬动中国版OpenAI的计划,有退路吗?把儿子养废后,我才明白:没有“价值感”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律!看了那张价值不菲的教育投资表,我才发现过去10年的内耗一文不值张勇亲自坐镇,阿里云没有退路从小就做英文启蒙的孩子,上学后的成绩却拉了胯?就是因为欠缺了这一课!拖家带口去泰国求学后,我才发现这是一条没有退路的单行道妹子身体出现各种奇怪症状,竟是因为身体里塞了三根卫生棉条没取...我才发现,最稀缺的红利竟然是它?(仅限女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