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者,你是谁?在百年后的那一天,读着我曾经的诗篇。
各位好,今天我的实体书《我也曾和你一样迷茫过》正式上架了,是我的第一本书,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图封面,买下做个纪念:
考虑到读者需求,出版社老师让我写了一万册签名本,现在下单的朋友应该都能买到我的签名本,定价34元,且目前包邮。
经常有朋友后台留言催我:小西,什么时候出本书吧!小西,你那书什么时候出啊?
对于这些问题,我一直说快了,可这一“快了”,就“快了”整整两年。
是的,其实出书这件事,两年以前号刚开始做时我就已经开始上心了,当时书田文化的编辑老师找我,跟我说自媒体的文字速朽,诚恳地推荐我写一本书,我们很早就敲定了合作意向。可是这个项目真正推动起来,才发现真的是好事多磨……本来我写的最多的是国际时政,我也想单独写一本这样的书籍,可是当时公众号刚刚草创,我又从原单位辞了职,需要每天在号上码字,守好这个基本盘,实在没时间专门写一本书。于是书的方向改成了从已有文章中结集,出一个国际历史相关的自选集,我想了想这样也好,我能轻松不少。又过了不久,编辑老师挺抱歉的告诉我,原方向可能要等得时间更长,要不然先出个简单点的吧。于是这本书的最终选题,就成了我曾经写过的那些“心灵鸡汤”——多数是针对读者来信,生活中烦恼、思维中误区的一些答疑。我看了样稿以后跟朋友开玩笑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当“知心哥哥”了。朋友回我:这样就不错了,你才刚起步,以后有的是机会。是的,从样稿到付审,这套书删了一批可能有争议的稿子,从付审到最终成书,又把个别文章中一些有过于鲜明观点的段落给删了,这本结集本最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走到我的面前时,我对它的感觉是——表达更严谨了,文章中的很多笔误错漏和错别字都没了,化为铅字,拿在手上,有一种成就感,但它比我当初写出这些文章时“瘦削”了很多。我曾经“为吟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很多段落,可能出于种种原因被砍掉了,作为写作它的人,我觉得很可惜,但我也理解编辑老师的迫不得已,并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是的,两年了,为了这本书能出版出来,摆在您的面前,我和编辑老师们都花了很多心血,最终呈现出的这个结果也许并不尽善尽美,但希望您能喜欢它。我想,出这本书,与我自己而言,更多是一种纪念。明清时代的文化人把科举、入仕、出书当做人生的三大理想,前两者都是与世俗相关的,只有最后一件事是伫立于时间长河之上与永恒相对的。这个道理对今天的我也如是:虽然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但我去跟别人介绍自己,说自己是个干自媒体的,有多少多少读者,这话总会听起来怪怪的。但如果能说自己是个“作家”,写过什么什么书,这逼格立刻就起来了。而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其实也在“纪念”二字上——很多读者一路陪伴,读了这么长时间我的文章,万一有一天这个账号不在了,如果没有这本书,“海边的西塞罗”这个名字,可能与您曾关注又消失了的无数个作者一样,就这样在您的生活中淡去,像那些活过又死去的人一样。如果,若干年后的那一天,当你凝望你的书架,看到这本小册子,你会想起还曾结识过我这样一个朋友,在若干年前的那每个晚上,为你写下一篇小文章,告诉你我的所思所想,而我们曾有过彼此的共鸣。我想,如果这本书,能达到这样这样的效果,这两年我和编辑老师们为它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也就值得了。所以,喜欢写长篇大论的我,这本书却特意没把它集的太厚,售价为34元(说实话,我近期逛书店,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白菜价的书了),为的就是让更多的读者能轻松买来当个纪念。另外,书名编辑老师为我想的题目叫《我曾和你一样迷茫过》——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即便现在、此时此刻,我依然和你一样迷茫。作为一个以码字为业的人,我每天要面对太多的无奈、焦虑、让太多的思考消弭于无形,让太多的文章在还不完美的时候就发出去。但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生活。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并无二三。可也许正因如此,对于那能勉强说出,甚至付梓的二三言语,才值得我们更加珍惜。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过很多好书的我为自己代言一把:我的第一本书出了,请您买一本,以为我与您之间共同的纪念。文章的最后,送您一首泰戈尔的诗,它是我在中学时读到的,彼时我刚刚立志将来想成为一个写作者,看到这首诗时觉得它太能反应一个写作者的心声了,就擅自将它翻译了一番,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心中默想——有一天我自己也出书了,已经将它抄在扉页上,送给我的读者。泰戈尔的原诗,我竟已忘却到不能吟诵。我也实在没有那个体力,在每一本我新书的扉页上都写一遍。就权且把自己当年的译作抄在这里,送给所有买这本书的朋友吧,感谢你们!——在这万紫千红的芳园里,采集百年前消逝的芬芳的花朵的回忆!点击下方图片,或者在当当网搜索《我也曾和你一样迷茫过》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