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能否成为中国养老“第三支柱”?
《经济学人·商论》现在订阅就送官方定制版《每日一词集锦》!
”
4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个人养老金的指导方针,指示各部启动更多试点项目、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国的基本养老金覆盖范围之广、速度之快令世界赞叹。但被视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似乎迟迟难以取得进展。正经历加速老龄化的中国需要尽快建设新的支柱。如果个人养老金真的能成功推广开来,可能会对中国的投资习惯和金融市场产生有益的影响,进而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生产率。新的养老投资选择会吸引中国消费者吗?
《经济学人·商论》2022-06-02
Pillar talk《浅谈支柱》
“惊人”、“了不起”、“前所未见”......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快速覆盖赢得了世界银行和其他专家的喝彩。2021年,参加这些养老金计划(包括一项针对城市职工的计划)的人数已超过10亿。但是,虽然中国养老金体系的这根第一“支柱”建造得飞快,它整栋大厦中的其他结构却没能及时跟上。
第二支柱本应建于企业之上,它们可以把员工纳入公司自主的养老保险。但到去年年底,只有不到2900万人参与了“企业年金”,还不到符合条件的劳动者的一成。个人养老金这第三根支柱就更是低矮了。尽管中国的个人会存很多钱来买房子和其他资产,但他们没什么理由(或意愿)设立个人养老金。为了稍微推他们一把,中国政府于2018年在上海、福建和苏州部分地区启动了试点计划。愿意将资金锁定在经批准的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金产品中的人将获得小额税收减免。但它们的接受度令人失望,此后第三支柱进展甚微。
这种迟缓令人遗憾,因为中国将不再年轻。到本个十年的尾声,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比美国届时的总人口还多。这些老人当中有许多面临朝不保夕的退休生活,只能依靠第一支柱勉强度日。留给更年轻些的中国人的时间也不多了。精心设计的养老金产品需要人们从20多岁就开始缴款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那个年龄段他们能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而等到年岁渐长就该避免这种操作了。但是,中国20多岁的人口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过去十年里已减少了近5000万。
扫码下载商论APP
订阅获取全文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与全球百万精英同步阅读
《经济学人·商论》对话直播
开启不一样的思想实验
👇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享多重福利
点击原文直达订阅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