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跟张颂文学“花钱”时,我们要学习什么?
《狂飙》早已完结,强哥都快过完三个头七,但张颂文的热度依旧在“狂飙”。
在《狂飙》取景地江门,消费人次的环比增长5倍,张颂文的签名照在闲鱼上以8000元成交价转手,张颂文不禁发声劝粉丝别花冤枉钱。
尽管签名照拍出天价,但更能引起共鸣的话题还是张颂文“狂飙”前的辛酸往事。
导演曾嘲笑他是侏儒是猿人,他甚至三年内被剧组拒绝840次,为接到通告他只能打包甩卖,别人要价1万,他只要9000,甚至2019年赚到的片酬只够温饱……
年收入不到2万的日子,张颂文度过了整整10年。网友知道这段经历后,都开始佩服他老婆,毕竟“非一般人能携手走过这一路”。
张颂文的早年经历简直是现代版“大长今”,但横发会是关注都市青年趣味泛财经话题的电子读物,“歌颂苦难”与“消费苦难”并非专长。比起关注早些年的苦日子,我们更想知道,张颂文是怎么熬过来的?
好在张老师面对媒体一向真诚,所以我们也在一些采访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蛛丝马迹。
张颂文的走红,并非全靠老天爷眷顾。
作为观众,对于演员的理解和认知往往都会“平面化”“标签化”,以至于总是下意识地认为,演员的成功纯属偶然,只要抓住救命稻草,就能咸鱼翻身。
《狂飙》让张颂文终于有了狂飙的机会,但在机会来临前,他同样做好了准备。
早年买不起煤、租不起房的经历,让张颂文深知管好每一分钱的必要。他在受访时曾分享过一个“十分之一花钱定律”,对年轻人来说,这定律还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细节。
为提升演技,出演更多经典作品,哪怕日子过得再拧巴,张颂文都没忘记“十分之一花钱定律”。
他将全年收入拆成十份,分别用于衣、食、住、行、用以及购买保险、赡养老人、储备流动资金等方面。
事实上,在《狂飙》之前,张颂文曾靠不少热门剧集大赚一笔。但是有了“十分之一花钱定律”的约束,他不管收入是高是低,都能在京郊小院养花种菜、打磨演技,既能享受有松弛感的lifestyle,又能不断追逐自己的演员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港产功夫片的黄金年代,哪怕是当替身的龙虎武师,都能抓住风口狠捞一笔。但这些龙虎武师却将靠运气赚来的一笔笔通告费挥霍一空:买入大量名表名车,或在欢场、赌场中迷失自我。
后来好莱坞大片席卷全球,各种特效轮番上阵,港产武装片日渐式微,武师们风光不再,不仅因此失业,甚至负债累累。
不同于年轻时就能赚到高额片酬的龙虎武师,过往的逆境,让张颂文学会了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哪怕日子再拧巴,都能拿出10%的收入当保费,从而强化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对抗未来风险,让生活更有保障。
其实人生就像《狂飙》一样充满诡谲多变的剧情,所以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要过好当下的日子,更要给自己、家人的未来“多上一层保险”。
当然了,在选购保险产品的路上,横发会还是建议横友们像张老师遵循“花钱定律”那样,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总之,你不一定要像张颂文那样把年收入拆分成十份使用,但你可以结合自己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个“八分之一花钱定律”或是“五分之一花钱定律”。
以笔者为例,我不用赡养老人,也没有还贷的压力,所以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八分之一花钱定律”。
最近我便在了解各大年金产品,跟张颂文老师一样,我给自己留了一份钱打算用来购买年金险,为将来多增添一份生活保障。
可能不少横友都不大了解年金险,那我简单介绍一下:年金险就是一次性或者连续几年交一部分保费到保险公司,等合同约定的时间一到,你就能按照合同约定的频率,领取固定的年金。
我最近看上的是这款招商信诺稳赢财富年金(庆典版)保险产品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打算将它作为我的固定保险支出项目。为什么会选择它呢?接下来我简单说说。
首先解释一下接下来将反复提及的保单周年日。它指的是保险合同生效以后在每年的对应日,如果当月没有对应日,那么则以该月最后一日为对应日。
假设投保人、被保险人都是自己,那最快第5个保单周年日(最晚第10个保单周年日)就能领到年金,领取比例是基本保额的3.5%。
除了年金以外,我们不仅能在85周岁的保单周年日额外领取主险基本保额6.5%的祝寿金。如果选择附加分红险,自附加险第5个保单周年日开始,如果被保险人在保单周年日生存,可以按照附加基本保额3%领取年金,活到老,领到老,还能参与到保险公司分红业务的盈利分配,并可以将年金用于增加附加分红险基本保额,实现保额增长,有机会享受更高的红利。
如果不急着用钱,我们还可以将主险年金、祝寿金以及附加险的年金转入分红附加险,好让附加险的基本保额能够增长,给老年生活更多保障。
另外,如果遇上投保人不幸身亡或者重病,就可以申请豁免剩余的各期保费。要是被保人不幸身故,身故的受益人可以领取主险以及附加险的身故保险金。
而且此前我们查了不少资料,了解到招商信诺人寿是招商银行和信诺集团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资本实力强大,赔付能力稳健,品牌专业度及可靠度都是有保证的。
如果说人生就像飞驰在大马路上的小汽车,那么面对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我们确实很有必要给自己多装一道“保险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