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这么多书,为啥写不出一篇漂亮文章
开始的三五年,就是读。可跟看话剧特别像,刚开始看演员就在自己跟前表演,哇,震撼。多看几次,就幻想:诶,自己能不能上?
读书也是,读久了,看着别人的漂亮文字,手痒!
可是写点啥呢?
听很多人说,可以先写日记。
图/《好奇心》
试过,但不成。生活大多时候都在重复,两个看着差不多的鸡蛋,要我写出差别,还真没有达芬奇的本事。坚持了没多久,越写越贫瘠,也越写越短,短到最后,只记了六个字:今日无事可记。
一个人不行,组团呢?
有个朋友,跟我有一样的困扰。于是我俩约定每天晚上写600字,作为日课。一天600字,一年差不多一本书的量。超兴奋。
但是又没坚持三天。
注意了,这个“三”不是古汉语的表约数的“三”,就是实打实的三天。看着我俩那个共享文档,特别不好意思,我就给隐藏到看不见的地方了,权当这事没发生过吧。
图/《遗愿清单》
可是写作这事,像极了暗恋,不是一次表白失败就能断了念想的。
最近两年,工作之余,拾起书的次数更频繁了,想要学写作的念头又起来了。
这次写啥呢?
有天,看台湾文化圈无人不知的作家唐诺的采访,惊人地知道,唐诺先生也有二三十年,写什么都不成,写这个不对,写那个也不对。有两次唐诺尝试写小说,他老师的评语都很好笑,第一次是“谢才俊(唐诺本名)本人还挺有趣,为什么写起小说这么无聊”,第二次是,“谢才俊这个字写得真漂亮,我忍不住一个字一个字在看”。
很多爱读书的人知道,唐诺先生是通过写书评,建立起自己名声的。
图/《书店》
我一拍大腿,对啊,一个对书有迷恋的人,要想磨练写作这门手艺,最简单的方式不就是写书评吗?
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书评有两个好处,第一把书读好,第二把写作进行下去。
先说把书读好吧。写书评,是读懂一本书的捷径。
试想一下,你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最高?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是下周有个小测验。
读完书,写书评,就是下周有个小测验。
书读完了,向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介绍它,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给人家讲讲清楚。这也就是所谓的“费曼读书法”。事实上,大脑深处的思维要改变,只有外化出来,变成现实,才能记得住,用得上。
图/《吉米的舞厅》
第二,把写作进行下去。书评,既有阅读,又有写作。写了书评,然后开始写自己的文章,就像看了各门派武林高手练刀,然后开始练自己的刀。
武侠片里,高手遇见更厉害的对手,想要赢,都是从拆对手的招开始的。一招一招地过,搞清楚对手高明的地方,自己再出招,胜算就增加了。
武侠是假的,但道理都是通的。
图/《东邪西毒》
看起来内敛老实的杜甫,说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的,以前一直以为这句话他是写别人的,后来知道是写他自己读书破了万卷,下笔有如神助。看来杜甫也有李白狂的那一面。不过对普通人来说,就算读了很多书,下笔也没神,何如?中间可能就差了个见招拆招的书评过程。
写书评,就是普通人逆向学习的过程。好文章都见过,拆过,思考过了。底气就上来了。
书评写作,当然也有高手和低手的差别。
但渐渐发现,这个差别,其实不是能力的差别,而是方式方法的差别。
一个书评写得差的人,不是阅读写作能力真的低下,而是他缺乏基本的视角和分析手段,所以面对一本书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通过哪些路径抵近书籍的核心。
图/《灿烂人生》
所以,三联中读携手三联资深主笔贝小戎,研发了这个训练营:《小贝·阅读写作训练营》。
这个训练营,已经连续开设3年,上万名学员加入。学员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门课,但可以“学一辈子,写一辈子”。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加入训练营
作者:付一一、君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