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数智声音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就数字经济建言献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并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以及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在2023年全国两会的建议和提案中,数字经济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志勇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对进一步深化5G站址资源共建共享建言献策。
张志勇代表建议,在新建项目和修编控制性规划时落实地块内的通信基础设施,将通信站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管控,提升站址稳定性,确保网络覆盖质量,建议规划部门建立健全跨行业规划协调机制。
张志勇代表表示,要加强跨行业衔接协同,市政交通、电力、铁路等行业充分考虑通信基站的物理位置、挂载能力、用电需求等,共同做好跨行业共建共享规划,推动与基站建设规划的衔接协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升建设效率与效益,最大化节约社会资源。同时,积极探索多功能智慧杆塔,满足各行业资源使用需求。
张志勇代表认为,要发挥通信站址“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资源优势,按照“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的原则,深化资源跨界共享,特别是盘活存量站址资源价值,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变“通信机房”为“数据机房”,助力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杨剑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建议,要从强化产品供给、技术和数据赋能、产业培育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智慧养老需求,提升场景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杨剑宇认为:当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建设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智慧养老产品供给不足。二是数字化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三是智慧养老产业培育有待加强。
杨剑宇建议:一是强化产品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智慧养老需求。实施科技助老示范工程,鼓励居家可穿戴、便携式养老监测设备的普及应用,加强适用于养老照护的多模态行为监测、跌倒防护、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丰富智慧养老产品的种类,提升产品的智慧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支持推出更多界面简单、操作方便的老年智能终端产品和应用,有效降低老年人智能产品使用门槛。
二是强化技术赋能,提升智慧养老场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放大技术赋能优势,推动产业上下游开展需求对接、技术和商业合作,支持拓展智慧养老院、智慧居家养老、智慧助老餐厅等养老场景,探索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远程医疗等新型智慧养老服务,建立健全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进一步放大数据赋能优势,推进区域健康养老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养老基础数据库,加强对健康养老数据的共享、应用,提升老年人行为画像、行为监测、安全监控等数据分析能力。
三是优化产业环境,做大做强现代化养老服务产业。加大智慧养老产业投入,设立专项基金、落实政府补贴,组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引导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普及;积极扶持智慧养老领域创新创业,建立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养老领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完善养老行业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养老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行业服务人员的数字素养;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加大对养老数据泄露、养老服务欺诈犯罪的专项整治力度,持续推进老年人防范数字诈骗的宣传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楼向平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楼向平提出建议,为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开发,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需要从顶层设计着手,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数据制度体系。
一是开展国家层面的公共数据开放立法。为统一公共数据开放基本要求和制度规范,指导地方层面公共数据开放实践,建议启动国家层面公共数据开放的立法工作,明确公共数据开放的基本原则、目标理念、职责分工,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及运营标准规范,以及公共数据的开放利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形成公共数据商品化、市场化、要素化制度闭环。
二是明确可开放公共数据的范围。鉴于数据开放范围对公共数据价值目标实现及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重要意义,建议完善公共数据目录管理体系,在依法合规、安全可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公共数据开放范围,重点明确有条件开放数据和不予开放数据的识别标准和质量标准,避免本应开放的公共数据归入有条件开放甚至不予开放类型,有效提升公共数据开放覆盖面和开放程度;强化公共数据开放质量管理,推动数据要素规范化、标准化采集与动态更新,不断提高公共数据要素供给质量;加强数据供给、流通、应用全过程安全保障,确保数据来源可确认、使用范围可界定、流通过程可追溯。
三是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在释放公共数据生产要素价值、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基本规范和实施机制,明确公共数据运营的授权管理主体、授权对象资质、授权运营场景、授权管理程序、收益分配机制、运营评估标准、授权期限及退出机制等,规范公共数据授权、加工、经营、安全监管等数据活动,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化主体共同参与开发利用,挖掘公共数据潜在价值,建设数字交易生态体系,促进跨领域、跨地区、跨主体数据融合应用,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联通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分公司南城城市综合网格智家班长 张施慧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城市、小区、家庭的重要桥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联通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分公司南城城市综合网格智家班长张施慧在工作中经常与社区接触,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她表示,“要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低碳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形成智能化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为此,她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设计。结合本地社区实际和特点,做好智慧社区建设可行性、需求性分析,加强统筹普适的整体框架体系设计,以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为基本特征,将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推动形成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智慧社区长效运营和管理模式。
二是多方参与,共建合作生态。智慧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和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合作。要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尤其要发挥电信运营商本地服务能力强、生态合作丰富的优势,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政府应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加大对智慧社区建设的投入。
三是需求导向,挖掘社区资源。在政务服务、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充分挖掘与社区相关联的资源,打通数据流通通道,让百姓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在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购物、社区物流等领域打造智慧化的社区服务配套生活圈,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智慧社区服务的便利,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
四是创新模式,试点先行先试。社区之间差异很大,应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立足当前需求,适度超前谋划。可结合区域特点,采取试点先行的模式,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小区进行探索推进,优先考虑新建楼盘、老旧社区改造,逐步分期分批打造智慧社区应用试点,总结经验做法和建设模式,复制优化全面推进。
五是加强培训,提升人员能力。智慧社区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的复杂工程,对社区人员素质要求高,需要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社区工作人才。因此,要注重人才培养,逐步培养集技术、业务和行政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为智慧社区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北分公司总经理 张敏
当前,数字化已在社会基层治理中实现诸多应用,但受安全意识不足、资金等因素制约,基层单位无法独立有效解决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北分公司总经理张敏表示,维护基层网络安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议从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等方面多方合作发力。
一方面,基层单位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把数字安全能力纳入规划,强化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要求,增强基层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另一方面,构建扎根基层、分布式、多层级的一体化安全体系,面向基层主体、垂直行业及末梢单元等,提供涵盖云、网、端、边、应用以及合规性等网络安全服务支撑。
张敏建议,进一步提升基于数据的治理效能,建设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例如,深化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建设联网,加快图像识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等治安防控领域中的深度融合应用。
同时,深化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感知决策中枢,提升公共卫生、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城市安全、自然灾害、快递物流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基层多层级运行态势感知和智能分析,支撑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关口前移、精细管理和综合决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