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let与单片集成,哪个更好?
来源:内容由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编译自hardwaretimes,谢谢。
英特尔和AMD作为处理器制造/设计公司已经超过50年了。尽管两者都使用x86 ISA来为其芯片供电,但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它们的CPU设计方法完全不同。在AMD将Global Foundries剥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并开始依赖台积电的芯片供应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Bulldozer的溃败让红队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它需要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来与英特尔更先进的架构竞争。结果就是Zen。利用小芯片或MCM(多芯片模块)架构,Ryzen处理器标志着个人电脑和芯片制造行业的根本转变。
第一代Ryzen架构相对简单:一个SoC设计,从核心到I/O和控制器都在同一个芯片上。CCX概念被引入,其中CPU核心被分组为四核单元,并使用无限缓存进行组合。两个四核CCX组成一个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推出了CCX,消费级Ryzen芯片仍然是单芯片设计。此外,尽管L3缓存在CCX中的所有内核之间共享,但每个内核都有自己的片。访问另一个CCX的最后一级缓存(LLC)相对较慢,如果它在另一个CCX上,则更慢。这导致对延迟敏感的应用程序(如游戏)性能较差。
Zen+(节点收缩)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不变,但Zen 2是一个重大升级。它是第一个基于小芯片的消费类CPU设计,具有两个计算芯片或CCD和一个I/O芯片。AMD在Ryzen 9部件上增加了第二个CCD,这是消费者面前从未见过的核心数量。
对于CCX上的所有核心,16MB的L3缓存更容易访问(读取:更快),极大地提高了游戏性能。I/O模组被分离,Infinity Fabric被升级。在这一点上,AMD在游戏方面略慢,但提供了优于竞争对手英特尔酷睿芯片的内容创作性能。
Zen 3进一步完善了芯片设计,取消了CCX,并将8个核心和32MB缓存合并到一个统一的CCD中。这大大降低了缓存延迟并简化了内存子系统。AMD的Ryzen处理器首次提供了比主要竞争对手英特尔(Intel)更好的游戏性能。Zen 4在CCD设计上没有显著的变化,只是把它们做得更小了。
英特尔:目前是单片,不久将推出 Tiles
英特尔一直遵循单片处理器设计方法。从本质上讲,这意味着给定处理器的所有核心、缓存和I/O资源都在同一个单片芯片上。这种方法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最值得注意的是延迟的减少。由于所有内容都位于相同的物理基板上,不同的内核在通信、访问缓存和访问系统内存方面所花费的时间要少得多。延迟降低。这将导致最佳性能。
如果其他一切都相同,整体方法总是会为您带来最佳性能。不过,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是在成本和规模方面。现在我们需要快速看一下硅产量的经济学。请注意:事情会变得有点复杂。
缺陷和产量
当代工厂生产cpu(或任何一块硅)时,他们很少能实现100%的产量。产量是指所制造的可用部件的比例。如果你是在一个成熟的工艺节点,如台积电的N7 (7nm),你的硅产量将超过80%。您可以以最小的损耗获得大量可用的cpu。相反,每生产10个cpu,就必须丢弃至少2-3个有缺陷的cpu。被丢弃的单位要花钱制造,所以成本必须考虑到最终的销售价格。
在低内核数时,整体方法可以很好地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Ryzen之前,英特尔的主流消费级CPU产品线一直是4核的。增加单片芯片的核心数量会极大地增加成本。
在高端单片芯片上,每个(或几乎每个)核心都必须是功能性的。如果你正在制造一个八核芯片,而8核中的7核可以工作,你仍然不能使用它。还记得我们说过收益率超过80%吗?
从数学上讲,单片芯片上每增加一个核,就会产生10%的缺陷率,以至于对于一个28核的至强芯片来说,英特尔必须扔掉一个或两个有缺陷的芯片,因为所有28核都必须是功能性的。成本并不只是随着核心数量线性增长,而是因为浪费而呈指数级增长。
由于成本与核心数量呈线性增长,因此采用小芯片方法的经济效益要容易得多。因为AMD的损耗率是相对于它创造一个最多4核功能块(一个CCX)的能力而言的,他们不必扔掉大量有缺陷的cpu库存。
小芯片或单片:哪个更好?
chiplet 方法将在未来几年内广泛应用于 CPU 和 GPU,包括 AMD 和 Intel。摩尔定律——要求处理能力翻倍,主要是由于裸片缩小(56 纳米到 28 纳米 > 28 纳米到 14 纳米 > 14 纳米到 7 纳米)每隔几年——已经全面放缓。
不久前,英特尔发布了它的第一个主要芯片或平铺 CPU 作为 Xeon Sapphire Rapids 。代号为“ Meteor Lake ”的第 14 代 Core 处理器将成为 Team Blue 的第一个小芯片阵容。预计它们将在 2023 年最后一个季度投放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3338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半导体行业观察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识别二维码,回复下方关键词,阅读更多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芯片|存储|台积电|AI|封装
回复 投稿,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