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家从荷兰搬到韩国两次,最后又搬回荷兰
Alice1970年出生在韩国江原道的洪川郡,1972年4月被遗弃,1973年从韩国光州被领养到荷兰。
小时候的Alice很困惑,为什么自己长得跟父母不一样,没有褐色头发和蓝眼睛,而是单眼皮,塌鼻子,她很多年都觉得自己很丑。父母告诉她,我们只是长得不一样,不一样不是丑,你很好看。父母跟Alice说的这些话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但是关于领养本身这件事,家里很少探讨,Alice对于出生国基本一无所知。碰到有人问她,她唯一能回答的就是:我来自韩国,韩国有两部分,南韩和北韩,我来自南韩。
我查了一下资料,荷兰领养韩国弃婴开始于1967年,到2003年为止,大概有4099名韩国弃婴被领养到荷兰。1991年荷兰成立一家专门服务生活在荷兰的韩裔被领养者的NGO—Arierang(这个Arierang也是后来IKAA(国际韩国领养协会)的发起成员之一)。
Arierang经常组织聚会,Alice第一次参加Ariegan聚会时,简直可以用“惊呆了”来形容她的感受,她第一次知道不仅仅只有她一个人是从韩国领养到荷兰的,她之前作为被领养者的各种隐秘感受在这个社群里可以得到极大的共鸣。Alice说,知道和参与Arierang的活动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一个事件。
透过Arierang,Alice认识了同样也是从韩国领养到荷兰的丈夫,共同的领养经历让他们走到一起,相爱结婚。这个Arierang也帮助这些领养者寻找他们的亲生父母,从1987年就开始寻找亲生家庭的Alice的丈夫最后通过Ariegang找到他在韩国的父母。
1995年,Alice和丈夫第一次从荷兰回到韩国看望婆家的人,出机场的时候,Alice看到手捧一束鲜花的婆婆,心里想,嗯,他们肯定是直接奔丈夫去的,我就在后面做做陪衬,享受他们的礼貌客套好了。没想到,婆婆捧着那一大束鲜花竟然径直走向她,说,欢迎你到韩国,你的祖国!Alice瞬间被击中了,她说,那一刻对她来讲,真的很特别,也很开心。
回荷兰后,Alice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建立起跟韩国的联系,于是俩人决定搬回韩国住一年。
结果在动身前,婆婆去世,这对Alice和丈夫都是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俩知道,婆婆如果在,对于他们接下来一年在韩国的生活会有非常大和实际的帮助,尤其是对于两个都不怎么会说韩语的韩国人来讲。
后来丈夫那边的兄弟姐妹替代了很多婆婆的职责,帮助他们很多。他们把孩子送到当地学校,两口子也开始学习韩语。Alice同时也利用在韩国的机会寻找她的亲生父母。
一年后,Alice和丈夫及孩子回到荷兰,不到两周,收到韩国那边打过来的电话,说是找到了她的亲生母亲。Alice非常高兴,旋即又回了一趟韩国,去见妈妈。
见面后,Alice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自己是家里的老三,最小的那个。在母亲生完她之后,离开了父亲。离婚后Alice的父母后来又重组了各自新的家庭。
这次见面后,Alice和丈夫决定再次搬回到韩国住一段时间,但是多长时间,他们也不清楚。
最终他们在韩国住了2年半时间。期间,孩子上的韩国学校,一家人看起来,貌似跟韩国人没什么两样。但是实际上,语言的不熟悉,文化的某些不相同,Alice和丈夫经历不少困难的时刻。
他们俩长着一副韩国人面孔,而且还能说一些韩语,这很容易给跟他们打交道的其他韩国人一些错觉,他们会天然假设这两人都明白了其他人说的韩语,包括字面(语言本身)和字面以下的含义(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经验),但Alice说,实际上,很多时候,他们就能明白其中40%-46%的含义,这半生不熟的“懂”会在沟通上造成巨大误会,还不如那种上来就说“对不起,我不会说韩语”让对方把对语言理解的期望值直接降到零。
这2年半在韩国的居住让他们跟亲生家庭确实建立起了一些联结,但是,同时也给他们在荷兰的领养家庭带来了纠结和挑战,他们的领养父母不知道Alice和她丈夫到底要在韩国待多久,是短暂回到韩国,还是永居韩国?Alice的父亲心里很是不安:我是不是从此失去了这个女儿?
对于这两口子来讲,在韩国,他们确实交到了新朋友,但是跟新朋友完全没有“共同的过去”可分享,他们童年在荷兰,成年之前的记忆全部都在荷兰,他们跟荷兰的联结是扎了根的。他们亲生家庭的兄弟姐妹从来没有出过国,对荷兰完全不了解,Alice和她丈夫成年前跟荷兰的联结和记忆,对他们在韩国的亲生家庭,基本就是天书。一方面,他们都在说韩语,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说的又是完全不同的韩语,因为那些表达下面的文化和经验是完全不相通的。Alice和她丈夫在韩国的兄弟姐妹看着这两人,就好像,嗯,他们看起来是韩国人,但是他们又不是韩国人。
最终,为了孩子的未来,Alice和丈夫还是从韩国搬回到了荷兰。做这个决定很艰难,理智层面,他们都知道,这样对孩子将来更好,尽管在情感层面,他们也很想留在韩国。
打包回到荷兰后,一切从头开始。Alice说,她和丈夫也还会有某一个时刻会互相对望一下,“嗨,我们打算什么时候再搬回韩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