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接连发生银行“爆雷”事件,引发全世界关注。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SVB)宣告破产,其总资产约为2090亿美元(约合3145亿澳元)。
这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的银行破产案。
随后仅仅两天过去,另一家规模较大的银行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也宣告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大的银行破产案。
再加上3月8日宣告破产的银门银行(Silvergate Bank),
短短数日内,
美国已经有三家银行破产。
银行业的“倒闭潮”造成了
银行储户、投资者和大量公司的
全方位恐慌
市场恐慌情绪前所未有
金融危机风险进一步增大
难道,金融危机真的要再次来临吗?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宣告破产,引发强烈的连锁反应。随后,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局12日宣布,依据州银行法,接管签名银行,并指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这家银行的接收方。讽刺的是,硅谷银行还在3月7日(倒闭前5天)宣布“该银行很荣幸能够连续五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榜单”。在这份榜单中,硅谷银行排名第20位。硅谷银行破产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的银行破产案,仅次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倒下的华盛顿互助银行(Washington Mutual Bank)。
更可怕的是,银行的突然破产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情绪,美国VIX恐慌指数飙升24%,达到30.78,创下去年10月以来的新高。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银行,比如第一共和银行(FRC),其股价在数日内已经累计下跌了75%,周一更是暴跌61.83%,一天即遭到“腰斩”。
回顾硅谷银行的倒闭经过,许多人认为这些银行也无限接近破产。银行业的巨头们也难逃一劫,周一,花旗银行跌7.45%,高盛跌3.71%,富国银行(WFC)跌7.13%。越多的银行破产,人们就会越不信任银行,而人们疯狂取钱的行为又会导致更多的银行破产……更倒霉的,则是把钱存在银行里然后取不出来的储户们。员工收不到工资,但他们可能还有房贷要还,有家要养;这是一场系统性的噩梦,一切的一切使许多人似曾相识。回顾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也是从雷曼兄弟的集团宣告破产开始失控的。当时,雷曼兄弟因6130亿美元的债务规模,创下美国史上最大金额的破产案。硅谷银行,这样一家资产规模雄厚,客户稳定且充足的公司,怎么会突然倒闭呢?
资料显示,硅谷银行的客户大多是高科技含量的初创公司。按正常规律,这些公司的现金流往往比较充裕,因此会有大把的钱存入银行。不过,2022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许多公司的营收下滑,只能把之前在银行里存的钱取出来。如果一个两个的公司这样做,倒也没什么,问题是,这已经成为各行业的现状,而高科技产业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硅谷银行的放贷又很少,这导致该银行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债券。不过,也有人指出,硅谷银行的倒闭是一个必然,其根源就在于美联储激进加息,让经济形势越来越糟糕。硅谷银行也不是没有过努力,也曾经试图“断臂求生”,低价出售债券以换取现金。
据悉,在破产之前,硅谷银行已把价值约910亿美元的存款,投入到抵押贷款和美国国债等长期债券中。在美联储把基准利率从去年3月的接近于零提高到目前的4.75%后,这些证券的市场价值仅为760亿美元,比当初购买时蒸发了150亿美元。但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商业银行存款流失过快、融资成本增加。硅谷银行的运营操作,正常来说并无太大错误,但激进的加息确实也是银行破产的“幕后推手”。
美联储、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声,出台了“兜底”政策,宣布将向硅谷银行“全部储户”提供“完全保护”,后者从13日开始将能取回“他们所有的钱”。另外,签名银行全部储户也将获得同类保护。拜登发表声明,政府将继续“加强对较大规模银行的监管,确保我们将不会再次陷入这种境地”。
然而,美国的这一系列稳定人心的政策似乎并未收到多少成效。银行的挤兑仍在发生,储户们对银行的不信任已经出现。周一,硅谷银行的营业网点恢复营业,储户排起长龙试图取走自己的钱。
硅谷银行是一个庞然大物,它的倒下势必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澳洲助理财长Stephen Jone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硅谷银行倒闭后,澳洲面临着“有限”风险。
然而,有分析师指出,美国银行业的问题可能会使澳联储重新审视其加息政策。一直以来,澳联储跟随美联储执行激进的加息政策,连续的加息使澳洲经济也面临压力。
如此一来,类似硅谷银行破产的事件,也很难说会不会在澳洲发生。
↑ 滑 动 查 看 更 多 图 片,扫码观看↑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下载澳洲印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