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下一个硅谷银行,可能在这张名单里

下一个硅谷银行,可能在这张名单里

财经
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3月16日晚20:00,关于两会后中国经济的走向,吴老师将和他的老朋友任泽平博士进行一次“连麦”长谈。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起来吴晓波频道直播间找找这只鸭子吧,也欢迎你在今天的评论区留言提问喔~


点击按钮▼预约直播
排查“硅谷银行”病后,我们发现了更糟的情况。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硅谷银行48小时“暴毙而亡”之后,美联储、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出手抢救,储户们的存款暂时有着落了。


但市场上的恐慌尚未因此停止。


彭博的数据说,全球金融股因为硅谷银行,已经蒸发了4650亿美元。


与此同时,迄今为止最大的冤大头也被媒体找到。


昨日,瑞典养老金Alecta表示,它在硅谷银行、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银行的投资总额合计达218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40亿元)。


如果你已经很熟悉硅谷银行了【点击此处,查看硅谷银行系列文章】,那今天需要特别注意一下“第一共和”这个“新倒霉蛋”。



它是昔日美国西海岸富人们最爱的银行之一,曾经给扎克伯格发过巨额的抵押贷款,也是硅谷银行事件爆发后,全行业暴跌程度最严重的银行股。


原因在于,如果把硅谷银行爆雷的问题比作一种病,那第一共和银行其实比硅谷银行病得更重一些。


今天的文章,就从一项会计指标出发,为大家解读“硅谷银行病”的其中一个病征,并以此对美国其他银行做一次“诊断”。


在展开分析前,先上我们的诊断结果,你会发现,硅谷银行不是最糟糕的一家(按严重程度自上往下),而第一共和银行排名第一。





为了理解这张数据图,我们需要先看看硅谷银行的“病历”。


翻开硅谷银行刚出炉的2022年的财报,乍看起来还是比较健康的:流动资产占到客户存款的75%以上。


但再仔细一看,这些流动资产中,70%都归为一个叫“持有到期”类别的债券上。 


问题出现了。“持有到期”类的债券实际上是无法在短期内变现的。


不是不能卖,而是不敢卖。


根据美国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持有的债券投资有两种主要的记账方式:“可供出售”和“持有到期”。


“可供出售”(简称AFS),这类债券可以随时卖掉。在账面上按市值计算。也就是说,这类债券的市值波动,会直接体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持有到期”(简称HTM),由于管理层认为会持这类债券一直到到期赎回,所以按购入时的成本计价,不会跟着市值波动而变化。


也就是说,选了“持有到期”这个方式,哪怕债券价格下跌,银行也不需要在财报上报损失。哪怕内里波涛汹涌,外表看来还是岁月静好,一片祥和。


而这个债券如何分类,完全是银行自己选择的。


2020年以前,SVB持债方式还是以“可供出售”为主。到了2021年,公司一下子向“持有到期”大踏步迈进。一年之内将持有的88亿美元债券从“可供出售”转成“持有到期”。


不仅如此,2021年吸收的大批新存款,基本全部都定义成了“持有到期”。这使得账面上的“持有到期”债券,从2020年底的166亿美元,一下子增加到了2021年底的982亿美元(翻了近5倍)。而同一时期“可供出售”债券反而下降了13%。



2021年发生了什么?


虽然管理层说这个巨大的转折是出于对投资组合的重新评估,但众所周知,2021年下半年开始,基于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现有债券市场价格开始走低。账面上的资产迅速缩水。这个时候, 把债券定为“持有到期”的巨大优势就显示出来了——不受市场波动影响。


2022年硅谷银行的财报账面上显示价值913亿美元的“持有到期”债券,其实市值只有760亿,然而由于这个会计处理,这150亿的浮亏隐藏在财务报表附注的角落里,鲜有人注意。


如果这150亿算进报表里,几乎就要击穿它160亿美元的净资产了,也许投资者能更早看出它快要资不抵债了,可以提前准备,不会一下子闪崩了。




但是选择“持有到期”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代价就是不能卖。一点都不能卖。


根据美国会计准则规定,一旦在到期前卖出——哪怕只是投资组合里的一只债券——管理层持有到期的假设就不再成立,整个投资组合就要立刻全部转成“可供出售”,银行必须立刻确认全部损失。


所以,即使在加息周期,SVB咬着牙也不敢动账面上的“持有到期”债券。哪怕熬到最后一刻还心存一丝侥幸:在3月8日发融资公告的时候,管理层只敢宣布卖掉全部的“可供出售”债券,还是没敢碰“持有到期”债券,本以为可以熬过这关,等到债券价格回升后再转也不迟。


可惜仅仅是卖光“可供出售”债券,就已经引起了市场恐慌,挤兑来得快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玩会计花招,可以暂时美化财报,但改变不了业务需求。作为商业银行,一头是储户随时可能要取钱的需求,另一头是无法随时变现的长期债券。就好像玩一个两头无法匹配的跷跷板,脆弱不堪,一点风吹草动就崩了。


看完硅谷银行的病历,再看看整个行业,不得不说,偏好“持有到期”的,可不仅仅是硅谷银行一家。




过去三年美联储持续加息,使得市面上未到期的债券市值史无前例地大跌。整个行业都在大幅增加“持有到期”债券的比例。


JP Morgan(JP摩根)就在2021年将1045亿美元的“可供出售”债券转成了“持有到期”债券。


有资料统计,在资产7000亿以上的银行里,“持有到期”类占全部债券投资的比率上升到了近70%。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业务原因,又有多少是出于美化财报的考量,我们不得而知。



显然,有这个问题的,不止SVB一家。


前面说过,SVB的流动资产占到客户存款的75%以上,但如果我们把不能卖的“持有到期”债券从流动资产里剔除出去,这个比率就只剩了23%。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类似银行的这一比率,就得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个图——这里再放一次:



比如排名第一的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它的“持有到期”债券占到总投资到80%,刨除之后的流动性比率就仅剩4%。更糟糕的是,它持有到期债券的平均到期时间(weighted average duration)长达10.8年,比SVB的6.2年更久。看起来,第一共和银行比SVB更岌岌可危。


|结论| 硅谷银行的“病”并非一家独有,美国不少中小型区域性银行都存在着类似的风险。虽然眼前的危机解除,但未来监管者又有新的方向要忙活了。




本篇作者 Alice | 当值编辑 麻酱
主编 | 何梦飞 图源 | VCG

直播预告


想知道春江水暖谁先知?想对“两会后的中国”提出你的疑问?长按下图,扫码预约直播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重磅!伦敦将大力发展科技产业,有望成为“下一个硅谷”!一个老海归的“逃出”8点1氪:美国监管部门托底,硅谷银行储户周一可支取所有资金;硅谷银行CEO套现360万美元股票;B站考虑取消前台播放量数据显示瑞士信贷“失血”,将成下一个硅谷银行?瑞士央行拟“输血”紧急救助,可否助其逃离漩涡?第二次徒步圣路,750公里葡萄牙之路+英国之路:D30~惊魂难定美联储接管硅谷银行,并建立银行定期融资计划硅谷银行,爆了。硅谷,炸了。重磅!HSBC银行1块钱收购硅谷银行,声明官宣了...早报 | 美股银行股重挫,第一共和银行跌超61%;美联储将调查其对硅谷银行的监管;第七版校园新冠防控方案:开学后不强制戴口罩难诉相思,送谢莉斯老师​SVB银行倒闭对麻州的影响 韦尔斯利硅谷分行排长队取钱 硅谷银行重启 新创资金找港湾下一个是谁?硅谷银行倒下后市场人心惶惶比硅谷银行更大的银行倒闭了,美国银行大规模倒闭潮即将到来!加州|尘埃落定~美国第一公民银行,以165亿收购硅谷银行!突发!汇丰1英镑收购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交易立即完成!拜登回应硅谷银行危机:美国人放心,这些人要承担责任吃在邮轮确定了!第一公民银行接手硅谷银行,股价暴涨超50%“硅谷银行不能倒!”红杉等325家机构、650名创始人联合声明;潘石屹称从未在硅谷银行开户;软银等限制使用ChatGPT丨邦早报硅谷银行倒闭:政府不纾困 但将避免风险扩散 引发大恐慌 硅谷银行遭关闭…存款人怎么办?倒闭骨牌效应?第一共和银行恐有最大危机继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倒闭后,欧洲银行界也风雨飘摇时事分析 – 硅谷银行会是下一个雷曼吗?引爆金融地雷的硅谷银行 掌门人何许人也?硅谷银行暴雷后 Fed将在13日紧急召开理事会闭门会议把硅谷银行卖给第一公民银行,FDIC赚了5亿美元继硅谷银行后 纽约标志银行宣布倒闭,为美国史上第三大银行倒闭案。特朗普首场大规模竞选集会:称2024最后一战!第一公民银行接手硅谷银行!全美银行存款一周流失近千亿!《疾速追杀4》票房口碑双飘红2023 內心成熟的人,看誰都顺眼!硅谷银行倒闭影响 第一共和银行出现排队人潮 美宣布关闭加密友善银行Signature 遏止系统风险!新创玩具店发求救文硅谷银行迎来救援!潘石屹、王兴辟谣…机构:硅谷银行事件大概率不会变成广泛危机事件硅谷银行与河南村镇银行,有可比性吗?潘石屹辟谣“踩雷硅谷银行”:从未在硅谷银行开过户存过款暴雷!富国银行存款「一夜消失」硅谷银行倒闭后,美国又一家银行被关闭!美国财政部宣布:可以拿回所有的钱!【金融行业】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今日财经|刚刚,美联储出手干预硅谷银行事件!潘石屹称从未在硅谷银行开户存款;董明珠鼓励员工“砸锅卖铁”买格力股票突发,硅谷银行倒闭!还有10家银行也可能爆雷硅谷银行可能比OpenAI更能代表今天的硅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