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去5年,有人想他想得发疯
今日(3月18日),是李敖去世五周年忌日。
他曾说,有朝一日我死了以后,你们会想我想得发疯。
他大抵是说对了。想起他的口无遮拦、机锋巧劲、嬉笑怒骂和身上爱折腾的那股劲儿,依旧让人感怀。
在他留下的最后一条微博底下,有两万多条评论,他离世的这五年间,不断有人留言,抒发对他的缅怀之情。
李敖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对他的评价十分两极,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大师,讨厌他的人说他是流氓。不过,看待李敖,存在一个人们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他是一个极有意思、富有生命力的人。
有一句话评价得好,只要你读过李敖的哪怕一篇文字,就终生不会忘记他;只要你曾知道李敖的一个身份,就有兴趣知道他所有的。
李敖身后的时代,人的个性及风格逐渐类型化,躺平、佛系、倦怠的氛围日益浓厚。不管喜不喜欢李敖这个人,都不能不承认,他这样的人越来越稀有了。
斜杠人李敖
真要给李敖“盖棺定论”,会发现他是一个太难概括的人。
从职业身份来说,他是典型的“斜杠人”:时评家、诗人、国学大师、立法委员、书法家、历史学家、文物鉴定家···还能往下列很多。
他的身影游走在政治、文化、娱乐、传媒等诸多领域,是知识分子,又是政治人物,还是文化明星。
人们看到他很多不同的面向,年轻时,他曾写信给历史大家钱穆,商榷其著作中的错误和疑点;当“立法委员”的时候,频频犀利质询,搅得台湾政坛翻江倒海;转眼间,又当了《康熙来了》的座上宾,让小S坐在自己的大腿上大谈风流俗事。
作为文化人,李敖有着极强的输出能力,一生著述丰富,公开发表的超过3000万字,小说、诗歌、杂论、散文,类型丰富,集中在80册的《李敖大全集》里,整理他的著述成为他临终前几年最看重的事情之一。
不过,他的输出能力不仅体现在文字创作方面。李敖酷爱骂人,光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他就骂了不下3000位。他还很得意自己的一项特殊技能:“别人只是骂王八蛋,而我可以证明你是一个王八蛋”。
他还做了一档电视节目《李敖有话说》,内容涉及文化、政治、军事和时事,痛陈时弊、嬉笑怒骂,也录了735集。捎带一句,李敖对这个节目的定位是帮助人们“消痰化气”,普通人白天受了一天的气,晚上听他骂完人好睡觉,仅此而已。
《李敖有话说》是于2004年3月8日—2007年1月播出的一档语言类节目
此外,他的性格也充满了矛盾性,时而尖酸刻薄、睚眦必报,时而温厚谦逊、悲天悯人。
睚眦必报到什么程度呢?《文星》杂志的萧孟能和李敖曾是密友,后来指控李敖侵占他的财物,害得李敖锒铛入狱,服刑半年。李敖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花费了无数的精力予以报复,使对方两度入狱。
但这样还不解恨,控告、诉讼一桩接一桩,令萧孟能三天两头跑法院,最终迫使他离开了台湾方才罢休。
但他有时又表现得很温厚善良,他在看到台湾慰安妇群体困苦的生存状态时,毫不犹豫地拍卖了自己收藏的百件文物,将得来款项悉数捐出。
他自我评价说“我性格复杂、面貌众多,本该是好多个人的,却集合于我一身,所以弄成个千手千眼的大怪物。”
超级自恋狂
世人都知道李敖自恋。但是,他总能找到一种有趣的方式表达他的自恋和狂妄。
他说,“当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时候,我就照镜子。”
“我生平有两大遗憾,一是我无法找到像李敖这样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无法坐到台下去听李敖的精彩演说。”
即使讨厌他,也还不得不佩服他的幽默。
在李敖那里,自恋不仅是一种观念上的自我欣赏,而且延伸出了一种古怪另类的行事作风。
早年在台大念书时,同学们都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喜欢穿西装、打领带,而他则是一袭长袍,古风古韵。
穿长袍的李敖
父亲去世,因为痛恨陈规陋习,李敖拒绝下跪礼拜,但是他很快就编辑整理好了父亲的著作并出版,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对父亲的纪念。
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对条条框框十分反感的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舒展自己的个性。
他不仅自己这么做,也希望大家跟着一起做。他尤其寄希望于青年人,更是十分痛恨社会对青年人的压制。
在《传统下的独白》中他写道,“应该放开羁绊,让青年们尽量奔跑,与其流于激烈,不可流于委琐;与其流于狂放,不可流于窝囊,老一辈的人自己做了“德之贼”,怎能再让青年人做乡愿?不让生龙活虎的青年人去冲、去骂、去诅咒、去上当、去摔跤、去跌倒……试问我们哪里去找朝气?”
如果他还活着,以他的个性,想必会在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彷徨苦闷,一躺了事时,会一边嘲笑,一边为他们鼓与呼的。
年轻时候的李敖
不过,他的个性舒展,并不总是导向一个令人舒服的方向,有时很让人讨厌。
比如他对女人的看法。
李敖的风流世人皆知。他的女友众多,情人更多。他很直白地袒露自己的欲望,不止一次对女性评头论足。公开自己“瘦、高、白、秀、幼”的女性审美,而且还说“美女没思想”,并较真地举出例子。
从现在的眼光看,这简直太大男子主义,爹味爆表了。
他和大明星胡因梦的婚姻不过百日,但李敖却黑了对方一辈子,一则广泛流传的故事是说,他因为看到对方如厕时的痛苦神情,发觉了“美女也不完美”,于是提出了离婚。在胡因梦50岁时,他还特意给她送了50朵玫瑰,意在提醒对方,你已经50岁了。
李敖(右)与胡因梦
太在意理念、主义、信条的束缚,难免变得紧绷无趣,但是像李敖这般口无遮拦、充满偏见,又好像不可以用文人的风流意气来掩盖当中使人难受、难堪的部分。
李敖意欲冲破条条框框的生命能量所造成的现实后果,呈现出了这般纠缠复杂的面向。
最快乐的人
友人评价,李敖是全台湾最快乐的人。他听到这个评价后颇为自得,后来经常这么形容自己。
有话就说,有不爽就骂,有欲望就去满足,好像全无烦恼。
他说自己有消灭负面情绪的能力,能够在苦恼、怨恨这些情绪起了苗头时将其熄灭。
对人生的不幸和悲惨境遇,他有一个非常大白话的解释:人生的不平等是正常的。阶层出身不平等、身形样貌不平等,怎么办?没办法。
一个事件发生后,总会有赢家,也会有倒霉蛋。遇上了,自认倒霉便是了。
这不是在旁观他人境遇时说的风流话,也是他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李敖为了自己的痛快,得罪了很多人,最大的一次,是得罪两蒋政权,被关进监狱,蹲了五年零八个月的大牢。
即便如此,他还是认为,一个人尤其不能怨,他认为怨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好的做法是“不平则鸣”,这样有骨气。
在他最负盛名的小说《北京法源寺》中,着重写了谭嗣同和梁启超二人,一位是烈士,一位是战士。他说自己不愿做烈士,因为烈士意味着输了。他要做战士,一路赢下去。
但如果因此代入一个无畏者形象,又似乎会错了李敖的意,他嫌弃那些不懂技巧的莽人。
他出狱后,写了好几本关于蒋介石的书,把他对蒋的评价以著作的方式流传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回应他的这段牢狱之灾。
所以,李敖才评价自己是一个很狡猾的人。谈及他的轻松自得、逍遥自在,外人看来好像都是个性使然。但他说,别人总是忽略了他是一个有钱人,“我藏了好多钱来维持我的自由,保留我的青春。”
这又是一个他颇为得意的地方,他觉得自己最大的贡献,是立了一个大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头脑好,又有骨气,一辈子没屈服过谁。
晚年的李敖,有意与热闹的世事保持距离。他离开家人,独自住在阳明山上500平米的豪宅里。
对此,他给出了一个颇有自知之明的解释,“你不知道老人有多讨厌,我是知道的。我的年龄已经可以做我儿子的爷爷了。趁他们讨厌我之前,我先讨厌他们,我先自己搬出来。”
他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烟不酒不电视不养猫不见客也不见家人。终日闭门不出,只是读书、写作。
他曾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被问,不寂寞吗?
他说,“你如果耐寂寞你就输了,根本就没有寂寞。注意啊,这是最根本问题。你去耐寂寞就是和它纠缠,你就输了。”
如今,他痛骂的人和事、是是非非已成过去;他的文字、观点和思想,汇聚成文字留待后人评说。
回到他这个人,会发现他的人生呼啸而过,喧闹欢腾,精彩纷呈。他希望后人会感叹,很难想象“这世界上曾经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
不由得让人想起,他在参观新鲜胡同小学的时候,在学校的留言簿上题的一段话,前面两句是:“往事如烟,永远新鲜。”
今天纪念李敖,这八个字,特别合适。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苏米
新媒体编辑|吴擎
排版 | 八斤
年轻态演讲节目
《后日谈》
生活不ending,人生后日谈。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Fengyx778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