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我们听了17双“手”的故事
“
手就是脸。手在说话,在表述,在抒发内心,身体的内在秘密都是通过手来传达。而生活,就是手的无止境的磨砺。
——汪民安
”
明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上周,我们与美团联合发布了《在今天,“劳动”变得更时髦了?|五一劳动节影像征集》,得到了许多读者认真而走心的回应。很多读者通过一双双或灵巧、或纤柔、或粗糙、或有力的「劳动着的双手」,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如何用双手打拼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以及承载在这些双手之上的理想与追求。
这是他们的故事,或许也是你的。
每天重复上百次的“浪漫日常”
左手是咖啡,右手是牛奶,双手一齐用力,让它们落入备好的杯中。根据液体流动的速度,右手要不住地调整,拉高或拉低,这时要全凭手腕的巧劲做出轻微的摆动。等到最后收尾,手腕再向侧边一拉,一杯咖啡拉花就出品完成了。
这些动作,咖啡店长蜜蜜每周要重复做上五六百次。蜜蜜是个“半路出家”的咖啡师——两年前的她还是个金融从业者。很偶然的一个契机,她喝到了朋友(现在的合伙人)为她做的特调咖啡,“那是我第一次在咖啡里尝到雪利酒的味道,当时感觉这件事非常神奇和了不起。”带着好奇心的她义无反顾地辞掉工作,投入到了这个“风味无限”的新领域中。
正在做咖啡的蜜蜜
工作时的蜜蜜从不涂香水,也不抹护手霜,她担心这会影响自己当天的感官判断。为了调试全新的咖啡风味,蜜蜜经常在一天内喝下七八杯咖啡。她每天都拿着约一公斤的装满水的拉花缸,摆动着练习融合。8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里,她几乎都是站着。偶尔,蜜蜜也会感到机械和枯燥,但她觉得“自己的手是在参与一项创造,每一步都会影响下一步的动作,这个过程是很有趣的”。在她眼里,这就是属于她的“浪漫日常”。
“让每个人看得起牙,
治得好牙”
一只手调整好口腔灯的角度,对准患者需要处理的牙齿;另一只手同时打开超声波仪器的按钮。谨慎地用水流冲洗坏牙,再将准备好的粘合剂涂抹在牙齿的患处,最后再包上牙套。整个过程中,手都要持续地在空中腾挪移动,手里紧握的,时而是牙刮匙、带钩捏,时而又是牙齿的碎片。
第一次见到这样用高科技仪器治疗牙齿的场景,是在陈海龙19岁。一家三代都是牙医的他,随父亲去山西太原进货,在省人民医院,陈海龙见识到了与家中诊所完全不同的场景,“这里怎么是躺着看牙,我们看牙都是坐着看牙,靠着墙壁看牙”。
现代治牙工具(左图)
刘海龙正在治疗(右图)
先进的高科技让陈海龙意识到,自己或许也可以去学习这样的治牙技术,继承父辈的衣钵。但前提是,“要走出村子,去城里学习和深造”。2000年,成功考取了牙科执业证书的陈海龙毅然回到老家山西临县,成为了一名乡村牙医。那时,当地的口腔卫生条件普遍不好,诊所的设备和材料资源也很有限。陈海龙也因此“被迫”成为了全科牙医:治牙、镶牙、补牙……样样全靠他一个人。
六七十年代的治牙工具(左图)
陈海龙爸爸亲手制作的脚踩牙椅子(右图)
陈海龙记得父亲告诉自己的那句“做人必须要厚道”,他步行会诊,低价收费,宁愿自己少一些利润,也要保证材料和治牙的质量。从医这些年,陈海龙始终坚持学习。他经常从行业内的前沿论坛中带回更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前几年,他还把诊所里的设备和耗材通通更新了一遍。对他来说,依靠自己的双手,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健康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让每一个人看得起牙,能治好每一个病人,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一双双手,
正筑起美好生活
像密密和陈海龙这样的劳动者,遍布在各个领域,用双手创造着自己想要的幸福,同时,他们也通过劳动,给更多人带来了便利、安心与满足。某种程度上,这个世界就是由这些“劳动着的双手”构建而成的。
读者故事(此排名不分先后)
分享中这一双双辛勤劳动着的手,记录下了许许多多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平日里,这些手的主人,在城市的各处奔波着,为的就是你我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
点击观看视频
每一双劳动者的手,都是建设美好生活的小帮手。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美团发布品牌TVC,聚焦一双双辛勤劳动的手,向勤奋生活的人们表达了由衷的致敬与赞美——人们的每一次劳动,都在不断丰盈着当下的生活,当这些劳动形成合力,最后也终会将我们引向更美好的未来。
每一双辛勤劳动的手都值得被看见,而这些手背后的鲜活的人们,也理应得到我们的感谢和尊重。
最后,真诚祝愿大家,五一劳动节快乐!
#你最喜欢哪个劳动故事?#
#你有什么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丨韩冰、高旭芹
作者丨伊卡洛斯
设计排版丨韩冰
海报设计丨坤士
图片来源丨 Excellent coffe感叹好大、蜜蜜、松佰牙科、三联读者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