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金融周期》,这样投资才能赚钱
投资是一场长跑,我们需要从书籍中汲取力量。《金融周期》作者为高盛集团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彼得·奥本海默,拥有近40年股票研究分析师的工作经验,曾被彭博新闻社誉为“股票教父”。
关于金融周期,学界对此研究的历史其实并不算长,经济学界多数会将金融市场的影响纳入到经济周期的研究中,而不是将金融单独作为一种周期进行研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各界对金融周期的重视,并逐步意识到金融周期在实体经济和宏观政策调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决策层、业界和学术界纷纷开始从金融周期的角度动态地研究经济金融问题。
在投资领域,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嵌套的双周期模型已成为宏观分析领域的一个“范式”,金融数据的高频性、可得性和及时性,使得各类金融指标常常会成为观察经济运行情况的先行指标,典型如中国央行每月定期公布社融、信贷数据,是市场观测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社融、信贷数据的变化会极大程度上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
在《金融周期》一书中,作者彼得•奥本海默基于自己在长达40年在股票市场研究分析的经验,通过总结过去100年间全球金融市场的周期、趋势与危机,以美国、日本、欧洲市场为例,探讨了金融市场的周期模式、驱动因素,以及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对投资机会的影响和推动。帮助读者理解不同类型的周期以及周期不同阶段的本质、特征和触发条件,理性预测市场的未来表现,助力投资者在诡谲变幻的股票市场中,把握优质投资、践行“长期主义”、获取投资收益。
本书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描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环境以及政治和技术方面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第二部分是对股票牛市和熊市的性质、成因和影响的深入研究。第三部分则考察了自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周期的许多基本成因和特征发生的变化。
作者描述了在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熊市、金融危机和崩盘、牛市和泡沫经济是如何来了又走的,熟悉的模式是如何在明显不同的情境下重复出现的。并探讨了这些周期产生的原因,包括人类情感和心理因素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周期的研究,作者将股票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绝望期、希望期、增长期、乐观期。绝望期通常就是投资者所经历的熊市,这一阶段股价从高峰跌落,市场预期一片悲观,漫漫凶途。
熊市之后,股市会反弹进入第二阶段的希望期,这时候市场估值开始上升,预期开始好转,投资者会倾向于把更多的钱投向市场。
第三阶段会进入增长期,也就是牛市。此时经济发展全面向好,公司盈利迅速增长。而且在这个阶段,公司盈利的增长速度比市场股价的上升速度还要快。所以这个时候市盈率在上升,整个市场一片欣欣向荣。
最后的是第四个阶段,即乐观期。这个阶段的收益往往会让投资者吃惊。乐观的情绪会驱动市场市盈率不断上涨,甚至公司盈利的速度赶不上市盈率增长的速度。不过,又因为市场处于狂热之中,所以乐观期的早期往往是牛市的尾声。当股市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了公司的盈利增长,甚至公司盈利增长开始变为负数的时候,这就到了乐观期的后期。这时候泡沫就来了,股市马上要进入到崩溃的绝望期。
而对于从牛市转向牛市的驱动因素,作者指出过度膨胀的泡沫,特别是金融泡沫的破裂往往会引发严重的结构性熊市。而在惊人的上涨到走向市场崩溃的过程中,市场也经常会存在很多共性,如所谓的“这次不一样”、放松管制与金融创新、宽松的信贷和加杠杆、新估值方法的合理化、会计丑闻和违规出现。
基于股市中这种周期的变化,作者亦通过增长和估值两个维度对不同行业的股票划分出四类风格的股票,并总结出金融周期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表现。
除了对过去周期的总结外,作者还提出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时代下,金融周期对投资的影响。包括零利率对股票、债券等各类风险资产的影响。
《金融周期》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投资见解,能够为投资者开拓理解未来的角度与思路。同时,本书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框架,以帮助投资者评估投资周期中的风险和潜在回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