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决定离开你
文章来自“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作者香帅(著名金融学者、香帅数字金融工作室创始人、得到APP《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讲人)
年后朋友相聚,我刚坐定,对面高高瘦瘦的她,穿一身白衬衣,搅动着面前的咖啡:“我明天离开北京。”
“你去哪里出差?”,我随口问。
“不是出差,是和我老公搬去西安生活,东西已经到新家,就差我俩和猫了。明早的飞机就走。”
突然的,毫无防备地,我顿在那里,脑海中飞速闪过N多问题,一瞬间都涌到脸上,化成巨大的问号。
她看出我的疑惑,放下勺,一笑,“到时候了,也该走了。”
(以下内容以第一人称自述)
“我”为什么离开北京?
这个想法,是在结婚一年后萌生的。
婚姻大事已毕,我开始和老公规划更长远的未来,制定人生四件套——事业、家庭、健康、生活。
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如何在北京生活得更好:买房、买车、升职、加薪……于是,我俩把银行卡摆在沙发上一起合计。
当时,我们工作都很稳定,去年又双双升了部门负责人,斗志昂扬,感觉靠自己的努力,要不了两年,房啊、车啊这些都能实现。为此我俩举了一杯,庆祝社会人的第一个5年计划达成。
一杯酒毕,我俩开始聊生活。这5、6年,我工作的确很充实,一年比一年更忙碌,但也错过了好多幸福的纪念日,计划中的旅行也一直延期,按顿吃饭也做不到,几年下来肠胃、腰椎、肩颈都生了点小毛病。
实话说,我可以延续这样生活5年、10年、15年,消磨掉自己的青春,但却没办法接受要这样过一辈子。我内心里还是需要生活,需要幸福感的。可如果一直在北京,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停下来,哪怕只是慢一点。
心里的发条好像丝毫没有慢下来的意思,咔、咔、咔、咔,反而越拧越紧。
所以对于留京的决定,我们也逐渐有点动摇了。
后来,父母从县城来北京,我陪他们玩了两天。让我很惊讶的是,他们对所有人都很热情,不是刻意要讨好谁,而是那种邻里间习惯性的热情,她们说的每句话都是滚烫的,有温度的。
包括对出租车司机、饭店服务员、景区坑人的导游,好像都是熟人一样。
反观我们,从来北京的第一天起,整个人的气场就是客气而漠然的,打车的时候巴不得司机一句话不讲,住在一栋楼里四五年,都记不清楼下保安的脸,因为忙碌和压力,我们不再关心身边的任何人,这甚至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我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精致、冷淡而自我,还是随意、亲切、真实?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这种描述好像离我越来越远。我只在纸上看过,但从没体验过。也许,生活并不都是我现在这样,还有别的可能性呢?
我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了。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在北京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我们做了新的家庭5年计划,比如坚持早上骑行、晚上煮饭,每周一起外出1-2次感受生活气息(转移一部分注意力到线下),找到一项可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等等。
在这个计划里,我们也决定要一个孩子,很想从二人世界升级成三口之家,我们都喜欢小孩儿。但这个孩子,却成了我们留在北京最大的问题。
虽然我俩事业小成,但却一直都没有北京户口。也许我们曾经有过拿户口的机会,比如挑北京人恋爱结婚、考进体制内、占用公司有限的户口名额,但都失之交臂了。北京户口比金子还贵,我们无法高攀,也做不了妥协。
无论怎样,我们的现状是,一两年之内孩子就会出生。但是,去哪里给他/她上户口?
回老家吗?那就会和孩子分离,我更希望把他/她带在身边,不想错过他/她所有的第一次。
在环京城市吗?我希望给她更好的教育,而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孟母三迁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并不想去环京城市定居,而且我对那里也一无所知。虽然,非京户可以在北京上学,但终归要迁回户籍所在地高考,我也不想等孩子读书以后,某天再告诉他/她要离开北京回县城去,无论是谁都会有落差感吧。
在我有限的能力范围内,留在北京,好像怎样都不能拥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完整的家。
已经漂了5年,我不想让孩子继续陪我“漂”。
为什么今年离开北京?
2月5日离开北京,其实是突然决定的。
去年7月,我们还商量着,过完2023年再走,多留一年还能多赚一年钱。没想到,2022年我们先后经历了N次居家办公,降薪、业务跑不开,10、11月和爱人分隔两地,年末又双双中招新冠。阳了一周后,老家传来远房亲戚离世的消息。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脑子里有一根一直绷着弦,断了。
中招休息的那几天,突然有一种心境,对北京不再留恋了。既然一切都会消失,一切坚持的、固守的终究会被打破,那多留一年又能有什么意义呢?去哪里,不都得靠自己的双手重新开始么。
所以,我们当机立断,不等了,过完年就走。
果断离开也不完全是情绪冲动。我理性上也有一个职场感受,像我们这样刚过30岁的职场人(一二线城市),正是最有竞争力的时候,拼体力不差于20多岁的愣头青,拼脑力也能和奔4的人精过过招。
最重要的,是我们职场转换空间大,学习能力强,无论在哪里重新开始,都还有迭代、上升的机会。但是如果再等5年,人到中年再离开,要么有过人的能力成为高级职场人,要么成为职场废铁,毕竟那个时候再从头开始学新东西,无论是智力还是时间,都不允许了。
看起来每一年都是新的,但人生的转机,从来都是稍纵即逝的。
30岁,再不离开北京,往后也难了。
可迁移的职业:我们去XX从头开始
决定要走。但去哪里呢?其实选择也不多。
我和老公是一个省的,第一反应是回我们省会(太原)。但是,太原薪水远不及北京,适合我们的职业也不多,人文环境更加不同,这已经让我们心里凉了半截。可我们最顾虑的还不只是这些,还有原来那个我们用了20多年时间才走出的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没什么不好,有家里人帮衬,有同学朋友牵线搭桥,关心的人都围绕在身边。但原来熟人社会里复杂的人际关系,断裂的情感连接,故意遗忘的冰封往事也都会再回来,在认知和观念上的不适也会加剧。
老公摇摇头,老家是不太能回了。
但我们是北方人,又想离家近,又要能发展,好像也只有西安了。
然后我们发现,从北京迁移到西安去,实际上竟比想象的容易。
先说我吧,我的工作是猎头,喜欢和人打交道,核心能力是社交和沟通,平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开疆拓土“,匹配优质的人力资源,而且这些年在工作中积累了全国各地的客户和资源。换个地方,在哪都能重新开始,越不了解的人和企业,我反而越有新鲜感,很兴奋。我这个工作,也经常出差,即使离开北京,也会经常回来看看的。
我老公是程序员,总和算法“干架”。他的工作确实挑地方,需要城市的基础设施较好,技术和人才相对密集,他才能发光发热。而西安高校多,城市发展也不错,程序员薪酬也几乎对标北京,虽然硬件设施和技术创新比不上北上广深,但也提供了足够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
一份可迁移的职业技能,一座足够有包容力的城市,我们对此已经很满足。
就这么决定了,去【西安】。
春节返京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带着准备好的辞呈来到公司。
那天运气很好,在最冷的冬日里赶上一个大晴天。早上10点,我坐在工位上,阳光正好,暖融融的,斜斜地洒在办公桌的一角,探着余光,够到我的辞职信上。
离职交接一切顺利。晴空正好,万里无云。
写在最后
这是我朋友的故事。
疫情以来,同在北京,我们已经两年没见了。
随口一约,赶巧是立春。却没想到,春天的第一次相约,竟是离别。
北京这座城市啊,永远有人正年轻,也永远有人正离开。
今夜,亲爱的朋友,我们为你饯行。
我在这里欢笑 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 也在这儿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 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 在这里失去
北京 北京
《北京,北京》汪峰
(主笔 / 佳雯 责编 / 江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