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互相跳槽,就都成为人才了吗? | 科技袁人
导言:
我搬他家,他搬我家!
■ 视频链接:
请问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宣传:本单位有多少位院士,多少顶各种帽子,引进了多少人才?你肯定见过,而且到处都是。但仔细想想,这种指标合适吗?其实这是科研的投入,而不是产出。真正有价值的应该是产出,如本单位有多少引领世界的成果。如果把投入当成绩,就好比一个企业热衷于宣传自己花了多少钱而不是赚了多少钱一样,这是本末倒置。我以前做过一期节目《拿帽子当成就,时代的荒诞剧 | 袁岚峰》,讲的就是这种思维方式。
最近,我看到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数学会前理事长袁亚湘院士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前的一个采访(跳槽来的才“香”?袁亚湘院士:对青年人才不能重引进、轻“自家孩子”)。他指出,重“引进人才”而轻“用好人才”是现在一个常见的毛病。许多单位在总结、评估和向上级汇报工作时,经常会把引进人才数量作为重要成绩大肆渲染。有些刚刚博士后出站的年轻人,到一个新单位立即获得了副教授职称和研究员待遇,而这个单位已有的“土著”科研人员却在副教授评聘中屡屡受挫,最后愤而跳槽成为别家单位的“香饽饽”。这导致人人自危,对单位缺乏忠诚度,追求短平快的科研效益。“在此情形下又何谈甘于坐冷板凳、潜心做研究呢?”
由此还会产生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比如甲单位的小李和乙单位的小王在自己单位本来都是小字辈,没有受到重视。但一旦甲单位引进小王,乙单位引进小李,他们马上都能从小字辈变成教授辈,而这两家单位都为彼此渴求的“人才”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这令我想起了一个经典笑话。有一户人家,他的左右两家邻居都很吵。此人不堪其扰,跟这两家邻居说出钱请他们搬家。两家邻居都痛快地答应了,于是他高兴地请他们喝酒。酒过三巡,他问两家邻居:你们往哪儿搬?回答是:我搬他家,他搬我家!
袁亚湘指出: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自主培养最优秀的科学家,就不是真正的科技强国;一个单位如果不能用好现有人才,就很难吸引、引进真正顶尖的人才。只有让现有人才能够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其作用,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加入。
袁亚湘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更加重视用好现有科技人才的提案》,提出4条建议:
一、对科研机构的评价以其科研产出为主,取消人才数量的指标;
二、各单位为引进人才提供条件时,原则上不应过度高于本单位现有的、具有同等水平的优秀科技人员所享受的条件;
三、各用人单位应探索“传帮带”的人才“培养”和“用好”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使现有科研人员发挥出最大的科研能量;
四、严格控制国家级的人才引进计划及数目。在科技方面,国家级的引才应是极少数顶尖科学家或工程师。大量的人才引进应当由各用人单位和部门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