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防疫第三年,情绪管理的「旧方法」必须要升级了(孩子篇)

防疫第三年,情绪管理的「旧方法」必须要升级了(孩子篇)

健康

无才姐:


很高兴能为大家介绍我在德国的朋友,竞一。


竞一老“留德华”了,是我朋友圈中科学带娃的代表人物,她在脑神经和心理学两个领域的学术知识总能为我打开不一样的视角。


所以这次我强烈邀请她来到我们公众号“做客”,和大家一起探索更独特、更干货的自我成长&跨国育儿之路。



上一篇文章《上海解封了,但你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家长篇),通过我自己和朋友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了成年人在持续不断的新冠疫情下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然而,我最担心的,还是身心尚未发育成熟、也无法独立掌控自己生活的孩子们。


无才姐的读者群里,有很多家长注意到自家孩子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了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比如,

在任何灾难面前,孩子都是最脆弱的群体。


现在,是时候谈谈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应对疫情下的各种挑战了。




新冠时期,我们为什么需要

特别关照青少年儿童的精神状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伤痕”,首先必须认识到:新冠大流行及各国封锁措施,已经明显损伤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盖洛普对21个国家的儿童和成人进行的一项国际调查的早期结果——在接受调查的15至24岁的年轻人中,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经常感到沮丧或对做事没有兴趣。


COVID-19进入第三个年头,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福祉的影响继续沉重。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最新数据,全球至少有七分之一的儿童受到封锁的直接影响,而超过16亿儿童遭受了一些教育损失。日常生活、教育、娱乐的中断,以及对家庭收入和健康的关注,让许多年轻人感到害怕、愤怒和担心他们的未来


例如,《世界儿童状况》引用的 2020 年初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感到害怕或焦虑。[1]


一份较新的综述文献显示:由新冠疫情带来的社交隔离与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呈强相关性。社交隔离引起了孩子们身体释放更高水平的压力激素(皮质醇),并损伤了认知发展。[2]


要理解孩子的行为,需要我们大人先理解孩子还处在发育中的脑


本篇文章将重点关注10-19岁间的青少年群体


由于青少年时期,很多重要脑区都在经历“重塑”的生理现象,因而他们可能是在疫情反复下心理最脆弱调适的群体


一、青少年的脑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负性情绪的感受和调节有别于成人


青少年时期的大脑发育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之一,就是在情绪感知的相应脑区已相对成熟可独立运行之时,负责调节情绪的脑区却还未成熟


你知道吗?我们能产生并感知各种情绪,是因为脑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路——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除了负责情绪感知,它还负责我们的奖赏感知、动机等功能。

孩子小的时候,边缘系统处理情绪相关的问题时,还是以快速触发负性情绪感知的杏仁核(Amygdala)来控制。[3]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给大家科普过,杏仁核所激发出来的强烈负性情绪,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它直接之势大脑判断形势,是“战斗”或是“逃跑”,以保证我们能够生存下来。


但是当容易“情绪激动”的杏仁核主要控制边缘系统的时候,个体就容易显得情绪化


比如一提到孩子,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他们“动不动就哭”、却也特别容易“破涕而笑”这样快速转换情绪的样子。


相反,作为一个有自控能力的成年人,我们自己往往更偏于理性。你还记得上次崩溃大哭是在什么时候吗?至少不会是每天都那样对吧。(我自己都好久没痛快哭过了,即使是觉得悲哀的时候……)


这是大概率是因为,我们成年人有一套成熟的情绪控制系统——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你可以把前额叶看作是我们头脑中的“逻辑中心”,它负责帮我们做理性决策、考虑后果,和情绪调节。


就像一辆车的刹车系统,受益于前额叶的调控,我们成年人就比较容易在情绪激动的时候适时刹车,不做出过于冲动的行为。


然而,前额叶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在青少年期还在缓慢的发育当中。


缺乏“逻辑中心”前额叶的控制,而主要受“情绪化”的杏仁核主导,这就导致了青少年们的控制冲动的能力和考虑后果的能力尚不成熟,会给成人留下一种“情绪化、冲动、不成熟”的印象,就好像“一辆没有刹车功能的汽车”一样。


所以,处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青少年,对同一种情绪的个体感受要强于成人,但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却远不如成人。



二、青少年同伴的影响要大于父母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介于儿童期和成人期之间的一个过度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逐渐开始寻求独立自主,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自我意识”(既,知道“我是谁”)。


进入青春期开始,青少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同伴的影响,“享受友谊”对每个人都重要,但对青少年群体来说,尤其重要。


因而,在为了阻止疫情而进行的各种社交隔离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可能是最大的


在先前的动物实验上,科学家已经观察到,被强制进行两周社交隔离的实验青少年大鼠,即使在给与两周重新正常社交的补偿后,依然看到它们在成年以后出现了认知受损[4]


被迫经历社交隔离的青少年大鼠还会出现显著的焦虑样行为,以及出现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的现象。[5]


虽然动物实验里的极端单独隔离状况可能不会在现实防疫隔离中出现,但这些科学证据至少给我们提出了警示突然把一个青少年从TA熟悉和习惯的社交环境中拉出来(哪怕是防疫需要),一定要考虑到青少年的成长发育特点,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与对其重要的社交补偿。


还好,和父母隔离在家,毕竟不是孤独的面对空白的四壁。


那么——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

父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第一,做好我们成人自己的压力管理。


这一部分在上一篇文章里已经聊的比较详细了,欢迎读者朋友们前往阅读。


至于为什么大人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对孩子非常重要,我想提两个点:


1.  孩子们对父母情绪的感知能力是很强的。


情绪,特别是负性情绪,本身就具有“传染性”。而孩子则更容易被家长的情绪所传染。


还记得前一阵火遍全网的一个描写隔离期间妈妈随时可以“炸掉”的孩子作文吗?

妈妈的暴躁、易怒以及对食物紧缺的不安,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他开始担心:“这病毒再不清零,妈妈的温柔就清零了。”


孩子虽然不常跟我们交流他们的感受,但是,他们却时刻注意着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因而,父母表现出来的情绪,就会及时被敏感的“小观察员们”捕捉到。


2.  孩子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来的。


不但孩子会从家长那里通过观察体会到压力,他们还会跟家长学习如何应对压力、如何调节情绪。


父母自己的情绪特质在互动中潜移默化的展示给孩子,哪些情绪在家庭环境中是可以被接受和被期待的,以及如何管理这些情绪的体验。以此,孩子们便了解了某些情况会激起情绪,他们会通过观察父母的反应,学习他们以后在类似情况下“应该”如何反应。[6]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有一个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你作为家长,需要在家先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第二,尊重孩子为平等的家庭成员,诚实表达比压抑情绪更好。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遭遇影响孩子,会努力在孩子面前克制和隐瞒自己所经受的压力。


这确实是处于我们的好意。但你知道吗,我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敏锐的感知能力。


我们强行压下的压力,会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让孩子更强烈的感受到压力。


有一项近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7]当家长试图掩盖他们的情绪时,孩子对压力的生理反应会更强(尽管孩子们不说出来)。


在这个研究中,家长们先独自经历实验室设计好的压力情景(比如突然让他们公开演讲),之后马上让家长跟自己的孩子(7-11岁)一起讨论他们亲子二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点。


按实验要求,其中有一半的家长在谈话时需要努力压制自己在之前实验环境中遭受的紧张情绪。实验人员则记录了家长和孩子在谈话中的交感神经系统反应。


最后实验人员发现,那些被要求压抑自己情绪的家长 – 孩子配对中,亲子谈话的内容缺乏温情,也更缺乏互动。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家长因努力压抑情绪而分神,而孩子体察到这一点后也就迅速的调整成了和父母一致的回应策略。


特别是,在这个实验中揭示出,如果母亲努力压抑情绪,她们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强的应激反应(无论是生理上,还是行为上)。这点并没有在压抑情绪的父亲中观测到。


该研究人员猜测,可能孩子并不常看到妈妈们努力掩饰自己的情绪(可能爸爸经常这样做),所以妈妈突然不表露情绪了,又不说明实际情况,反而会让孩子感到慌张。

最后,负责这个研究的科学家——华盛顿州立大学的Sara Waters教授认为[8]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诚实,比一味的只告诉他们“一切都好”更能帮助孩子们舒压。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在孩子面前特意表现出我们的崩溃,只是,让他们知道我们确实在经受压力,我们有一些担心,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很勇敢的面对这些问题,并相信问题会得到解决的。


这样平等的对话对孩子(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可能更能让ta们感到被重视并积极帮助家长分忧。



第三,理解孩子在新冠防疫措施中的各种心理不适,勿强制正常上学期间的要求,一起寻找在家生活的乐趣。


有的家长在孩子在家学习期间依然高标准严要求,按以往的标准严格限制孩子使用手机。


但要考虑到,儿童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社交有着强烈的需求。


在见不到朋友和同伴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进行一定的视频联系,是有助于他们缓解孤独和无助的感觉的。也许有些话,就是不方便跟父母说,而更愿意跟同伴来倾诉呢?我们不应当切断孩子的倾诉途径。


我个人觉得,哪怕是允许孩子约着朋友一起在网上打打游戏呢?只要控制好时间,在外界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特殊时期,通过寻找乐趣来缓解内心的焦躁,就那么不可吗?要知道,专注的玩儿,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焦虑。

当然,除了上网,还有很多好玩儿的事情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呀。比如,


1.  跟孩子一起学习正念冥想,通过调整呼吸的练习来锻炼集中注意力。


我的一个多年练习冥想的一个印度友人曾说,他练习冥想之后特别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能从感觉上对各种外界的情绪性事件“保持距离”。也就是说,虽然他现在更能感知到周围环境充斥的各种情绪,但他自己反而很少受这些情绪的影响,更能以一种“上帝视角”来悲悯这人间发生的事情,自己的心态因而更趋于平和。


2.  和孩子一起在家锻炼身体。


前段时间爆火的“刘畊宏健身”应该启发了不少困在家中的老母亲们,给枯燥的疫情生活带来了一些难得的乐趣。


不过,“刘畊宏女孩儿们”别光顾着自己蹦跶呀,把娃一起带上,别管跳的好不好,扭起来跳起来,让运动增加你脑内的内啡肽、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内源性大麻素吧![9]这些都是我们感受快乐、自信、减少焦虑、甚至减少身体疼痛的大脑化学物质。


让孩子跟你一起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吧!


3.  借这个被“绑在一起”的机会,通过聊天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这种“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隔离生活中,与其“相看两厌”,干嘛不增进下彼此的了解呢?


以前忙工作的忙工作,忙学业的忙学业,我们真的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对什么又渴求吗?


和孩子坐在一起去聊聊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比如足球比赛、流行偶像、甚至班级里的八卦。不去评判是非对错,就是聆听下孩子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也许我们能从这些讨论中,重新认识这个你曾经认为很熟悉的孩子呢。

而且说不定孩子能惊喜的发现,虽然见不到朋友们,但爸爸妈妈似乎没有那么无趣,也愿意听我的分享,那被封锁在家,我也没损失太多。


即使最后我们依然无法对这些东西提起兴趣,但至少倾听孩子的过程中,也帮助我们自己从令人烦心的新冠疫情中解脱出来,舒缓了我们自身的压力。


两个人一起减压,不是更好!



第四,如果孩子出现了明显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或抑郁)。


当孩子不停地问你一些假设问题,例如“如果……了,我们要怎么办?”的时候,你该如何回答?


来自美国著名大学UC Davis的临床心理学家Dr. Breanna Winder-Patel建议[10]


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 “证实” ta的想法是否有发生。


比如,如果孩子担心自己如果不幸感染了新冠该怎么办,会不会死。家长可以向TA提问:“我们家里现在有人感染了吗?我们是不是每天都认真洗手、出门戴口罩,并和其他人保持社交距离?”


如果孩子担心因见不到老师,自己的学习会被别的同学落下,我们依然可以用这个方法,问TA:老师在线上教学的时候你是不是已经认真学了?如果有的话,好,老师给你们留的作业就是能保证检验学习效果的。如果有不会的,我们可以一起看看网上有没有其他的学习资源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明天你可以带着这个问题线上问老师。


这是让孩子意识到,在该做的都做到了的情况下,生活中其实并没有真的能导致TA所担心的事情发生。


“担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是,只有在能触发改变的行动(比如做好准备以避免出现担心发生的后果)时,“担心”才有它的意义。如果不采取行动,或者就是改变不了现状,困在原地的担心就只能成为我们走向焦虑的心理负担。


所以,如果自己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其他的就是自己改变不了的现状了,那我们就得“接受”不能改变的现状。

然后,家长还可以教给孩子,我们需要适时的主动转换“频道”。


想象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电视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频道,有的频道里的内容让你开心,有的让你担忧。那既然现在咱们家没有发生什么可怕的事,你停留在令人焦虑的频道对自己没有任何用处,不如换个频道看点别的。


怎么转换频道呢?比如读一本一直想读但还没有机会读的书,和孩子一起尽情玩一个ta感兴趣的桌游,甚至看个电影或者脱口秀。哪怕是短暂的转换了频道,你也能觉得自己又正常起来了。


在自己因心情低沉工作不进去的那段时间,我发现每天做饭的时候心情能变得愉快起来。


我本是个对吃不讲究也不爱做饭的人,之前恨不得每天都吃超市买来直接微波炉里热热就能饱腹的东西。


可自从有娃后,本着对娃负责的态度,不得不琢磨开怎么搭配色香味,才能让安仔有兴趣多吃那么几口。于是每天做饭时间就一边看网上的各种视频,一边跟着像模像样的学着。


虽然本人依旧没有大厨的水平,但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切、炒、烹、炸上,就想不起别的烦心事了。


认真做完一顿饭,就换了一副好心情。



第五,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焦虑症”和“抑郁症”状态了,需要及时求助专业的临床心理医生。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时,家长应提起注意[11]


1.频繁或过度哭闹或容易被刺激(幼儿)

2.某些行为倒退(比如儿童突然再次出现尿床、尿裤子等现象)

3.明显更加粘父母中至少一人(儿童)

4.过度担心或者过度悲伤

5.感觉到孤独

6.难以集中注意力

7.对以往喜欢做的事情失去兴趣

8.开始出现不健康的饮食(暴饮暴食或相反)或睡眠问题(如早醒、频繁醒来等)

9.突然出现头痛、胃痛等不明原因的疼痛等

……


其中重要的一点判断依据是,孩子自己已无法主动“转换频道”,或者无法通过其他活动来缓解紧张的心态,以至于这种难以停止的焦虑状态已经干扰到正常的作息,比如不能再集中注意力进行线上学习、因过于担心而睡不好觉等。


那么家长们可以去哪里寻求帮助?


1.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http://xlzx.ecnu.edu.cn/


2.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http://mhs.bnu.edu.cn/index.do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篇来自我母校华东师范大学 - 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研究中心的心理学师生们共同编写的文章《新冠疫情下家庭心理自助手册》,以和家长们一起在这个特殊时期,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 END -




本文作者 竞一

竞一,德国神经科学博士,前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后。热爱探索和分享跟孩子成长相关的脑科学知识,以及对中德荷三国教育和生活的体验。一个略超常男孩的妈妈。


参考文献

[1] https://www.unicef.org/press-releases/impact-covid-19-poor-mental-health-children-and-young-people-tip-iceberg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614137/

[3]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neuroscience-in-everyday-life/201810/why-are-teens-so-emotional

[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45882/

[5] https://davissciencesays.ucdavis.edu/blog/how-prolonged-social-isolation-during-pandemic-can-affect-adolescents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43505/

[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324017/

[8]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4/200423154211.htm

[9] https://www.cnet.com/health/fitness/ways-exercise-makes-you-happier/#:~:text=%22When%20you%20exercise%2C%20it%20increases,physical%20pain%2C%22%20McGonigal%20says.

[10] Coronavirus: Kids and Anxie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YouTube

[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QOD9UxxW4&t=91s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住在墨尔本这个华人区的居民注意了!这个新规定必须要知道!上海为什么必须要城中村改造“潮听”漏洞情报平台升级了44岁怀孕女子“哮喘症状”竟是肺癌第4期!澳人的第一大杀手,关于肺癌你必须要知道的事!假期归来提不起劲?来云端冥想工作坊学习「精神充电法」黄石大环线|8天「旧金山出发」用这 12 本情绪启蒙绘本,轻松培养孩子情绪力(绘本推荐)娃在班上抽到的奖励盲盒是“捡垃圾”,情绪立马崩溃了!「九号公司」要给室内配送机器人做「减法」,首次公开官方价格「卷」至两万元以下|焦点分析大热的「数字疗法」,该泼一泼凉水了编剧人,你必须要学会如何写悬疑片紧急提醒!只有这5种口罩能防疫!别买错了(快自查)因做饭得上了肺癌?@所有姐妹,家里必须要有这个“保命”东西扬帆远航(第三篇):创新药出海模式各显神通人生到最后,拼的是情绪管理海清16岁儿子,自律到 “堪比谷爱凌” ?深扒她的「甩手育儿法」,原来这么赞!动物带娃的崩溃瞬间,情绪都太真实了在较量中,情绪激动的一方必居于劣势~~* 雪菜肉丝刀削面 *~~ 一把10元小刀实现的刀削面自由飞车抢劫升级了!有人偷走挖掘机,然后开着去抢便利店……长周末来了!安省夏天必须要去的8个美到窒息的户外去处~非常忙碌的2天班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要提速了惨淡三年后爆火,文艺小城大理的起伏兴衰广州,生态环境升级了最离谱的降温方法都在这了(不是裸奔)想要晋升,你必须要懂这条职场权术!在美国 80. 保险,保险,自身难保知名教育家、从教40年的“校长奶奶”龚德辉:要看准国际教育的未来,必须要认知升级请问下回国的朋友试过最长在国内呆多久回澳洲PR还不过期的?或者最长多久必须要续PR?硬核观察 #626 六个月后,PCWorld 仍然认为没必要升级 Windows 11H-1B延期申请时,员工的薪资水平必须要达到Level 2?马路跑步的安全【复活节】Lazy Dog Restaurant & Bars 美式午餐在美国做学校管理的这一年,我积累了这些心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