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华为2022年年报发布会答记者问全文:回答了当前热门的造车、5G手机、芯片等问题

华为2022年年报发布会答记者问全文:回答了当前热门的造车、5G手机、芯片等问题

公众号新闻




2023年3月31日下午,华为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华为2022年度报告》。2022年销售收入6423亿元,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降68.7%。经营活动现金流178亿元,同比下降70.2%。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CFO孟晚舟的演讲及答记者问如下:




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主旨发言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早上好!欢迎大家亲临现场或在线上来参加华为2022年的年报发布会。下面我就华为公司的战略简单跟大家讲一下。

其实2023年是华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年,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非市场因素继续影响着公司的经营,我们身处暴风雨之中,但我们继续在雨中奔跑。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进取,不断激活组织和队伍,持续提升能力,积极改善营商环境,有效管控风险,为公司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及未来的几年,我们战略的关键方向是开创增长机会,提升发展韧性、构筑差异化优势、以质取胜,以及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和产品竞争力。下面我面向这些方向的战略举措,分别和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使能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开创增长机会。大家都很清楚,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应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关键举措,数字经济正在全面加速发展,智能经济也正在推动数字经济进入新阶段。绿色化推动能源和电动化的再一次革命,由此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打开了充裕的增长空间。我们预计华为2027年可参与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万亿美元。

不难理解,因为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今天的世界经济事实上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七化”并行发展,在多维度参差不齐的综合作用下,每个国家的数字经济之路都是不同的,每个行业和组织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总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把最合适的技术,经由最短的路径,以最合理的模式,在最恰当的时间,给最需要的场景。

为此,我们面向金融、矿山、政务、电力、交通,交通包括机场、轨道、公路、水运、口岸等领域成立了军团,构建一个独立的专职团队去理解各行业的需求及问题,利用华为的技术和能力,且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满足行业的解决方案。我们努力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最佳伙伴,从而支持公司实现持续的增长。

第二、优化产业组合,提升发展韧性。这些年我们不断地优化产业组合,现在已经形成了由ICT基础设施、终端、华为云、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面向客户的产业组合,以及由2012实验室和海思作为后盾的技术支撑平台。这些产业中既有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有开创型的产业;既有稳定发展的产业,也有快速成长的产业;有依赖先进工艺的产业,也有不依赖先进工艺的产业;有硬件主导型产业,也有软件主导型产业。无论是从产业结构看还是从未来的发展空间看,我们已经构筑了一个有强大发展韧性的产业组合,从而为公司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这是华为公司有别于业界所有竞争对手也好,合作伙伴也好的不同点,我们可以加强芯片、软件、硬件、终端、网络、云(芯、软、硬、端、网、云)的协同,构筑差异化优势。华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各产品领域都构筑了比较强的竞争力。我们评估认为我们的领先优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可以保持。但在先进工艺不可获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找到面向未来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途径。

华为公司拥有ICT领域最全面的技术要素,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我们将加强多种技术要素的协同创新,也就是在芯片、软件、硬件、终端、网络和云的协同创新。让每一个bit都以最科学的方式被采集、传输、处理和呈现,以实现极简架构、极高质量、极低成本、极优体验的目标。

在提升网络性能、降低网络能耗、提升终端用户体验,提升智能驾驶体验,提升云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云应用智能,提升运维效率、提升服务能力等方向上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持续构建和提升差异化优势,支持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持续领先。

第四,以质取胜,持续让华为成为ICT行业高质量的代名词。华为具有追求高质量的文化,数十年的努力,华为已经成为ICT行业高质量的代名词。制裁常态下的华为,我们将更坚定华为是ICT行业高质量的代名词不动摇,更坚持以质取胜。具体来讲,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基于ISO 9000的全面质量管理,对准客户需求,以战略为牵引,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我们从两个“端到端”来构建“端到端”的质量体系,将质量要求构筑到各业务流程中,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持续赢得客户的选择和信赖。一个是客户驱动的,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另一个是战略驱动的,“从战略到执行”。

质量要求不仅仅是针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合同质量、网络安全、人身安全、隐私保护、合规运营等也是质量要素。我们将把质量要求和质量管理延伸到华为这些年重构的供应链各环节,加大投入,通过共同的质量进步和质量提升来构建面向客户的高质量。

第五,我们继续加强研发投入,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华为的业务连续包括供应链连续、开发和制造的连续,以及IT系统的连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器件替代、单板重构、操作系统、数据库、产品开发工具CRM、ERP、PDM、MES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距离先进、好用、可持续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维持和加大在这些领域的研发投入,才能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同时只有确保和增强研发投入,才能不断创新,通过架构重构、系统工程、优化设计等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只要有高质量的业务连续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就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在2023年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想持续生存和发展都是华为公司战略的核心命题,也是全世界所有的客户、所有的产业界同行以及华为公司所有员工共同关注的话题。

今天我讲的五点战略举措也是华为希望面对未来努力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举措。今天的华为就像梅花,梅花飘香是因为她经历了严寒淬炼。我们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但我们也有增长机会,有产业组合的韧性、有差异化的优势、有客户和伙伴的信任和敢于压强式的投入。因此我们有信心战胜艰难困苦,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谢谢。


CFO孟晚舟主旨发言





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下面由我向大家报告华为公司2022年的财务情况。我的报告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报告一下损益情况,也会展开讲一讲五大产业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主要围绕着资产负债和现金保有情况做些分享。



2022年,华为公司从应对美国不断制裁的战时状态逐渐转为在制裁常态化下回归正常运营。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客户、消费者、供应商伙伴、还有生态伙伴的支持,没有你们,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2022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423亿人民币,保持了与2021年基本相当的规模。

净利润为356亿人民币,净利润率5.5%,这是华为净利润水平的历史低点。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及经营利润下降的双重影响,使得2022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下降至178亿人民币。

2022年末,华为的净现金保有量是1763亿人民币,能够支撑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营所需。

总而言之,2022年,公司经营依然面临较大压力,经营业绩符合预期,财务状况持续稳健。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几大产业的基本情况。首先是,大家最为熟悉的ICT基础设施,在这个领域,我们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整体收入规模是3540亿人民币,过去几年,华为一直致力于构建绿色、极简、智能的ICT基础设施平台,以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终端领域,2022年实现收入2145亿人民币。鸿蒙生态正在培育,这也是我们将持续努力的地方。

华为云在2022年实现了较高的增长,收入规模为453亿人民币。目前,华为云布局了全球29个地理区域,逐渐成为金融、制造等行业客户上云的首选。

在助力行业客户绿色低碳的转型过程中,数字能源产业实现收入508亿人民币。

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华为聚焦成为增量部件的供应商。

以上是几大产业的基本情况,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华为云、数字能源、AI模型的一些案例,以便各位更加直观地了解华为的业务。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端、边、网、云”的协同。基于华为在ICT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华为云将始终践行“一切皆服务”的业务战略。与此同时,华为在自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积淀的技术、工具和经验,也将逐渐开放到华为云上,公开给全社会使用。

未来,华为云力争发展超过100万家合作伙伴,连接超过1000万个开发者,服务超过1000万家企业客户,努力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云底座”和“使能器”。

为了加强我们对行业客户需求的理解,华为先后成立了煤矿、政务一网通、电力数字化、数字金融、机场与轨道、公路口岸水运等军团。比如:矿山客户的数字化应用中,基于华为AI大模型,大幅缩短了开发周期,并且让矿工能够通过“拖拉拽”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实现编程。

在金融行业,华为的数字化金融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高了消费信贷的发放效率,从过去的2周缩短至现在的3分钟。

此外,华为还积极参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建设,联合权威机构和行业专家,制定发布了智慧城市、金融、公路、电力、航空、医疗等行业的100多个场景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前段时间,大家可能已经在媒体上看到了华为在天津港的解决方案部署。在这个案例中,依托华为的AI求解器,将运筹学应用到港口调度计划中,实现了千万级变量的全局最优解。计划速度由过去的24小时提升到现在的10分钟,实现了秒级、分钟级的动态调整。

在加速行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截至2022年12月底,华为数字能源助力客户累计生产绿电6951亿度,节约用电195亿度,减少二氧化碳3.4亿吨,这相当于种植了4.7亿棵树。

比如在青海的共和县,华为和黄河水电公司合作,建设了全球最大的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基地。其中,2.2GW光伏电站部署了700多万块光伏组件,每年可以生产50亿度清洁电力。在这个项目上,华为提供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使得电站运维效率提升超过50%。

前面,我介绍了公司的总体经营情况,以及分产业情况。接下来,我将向大家报告一下资产负债以及现金保有情况。

2022年末,华为的资产负债率是58.9%,年末净现金余额是1763亿,保持了相对稳健的资产负债结构。

2022年,华为的资产规模总体达到近万亿人民币。高流动性的现金、短期投资和经营类资产构成了资产规模的主体部分,保持了较好的财务弹性和韧性。

最后,我想和大家报告一下研发投入情况。在过去几年的经营中,华为一直保持着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的总体规模为1615亿人民币,研发费用率25.1%,这也是历史高点。持续的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使得我们能够持续完成器件替代、单板重构工作,以及开发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最后,我想用一句中国古诗来结束我今天的报告:“雪后疏梅正压枝,春来朝日已晖晖。”我们有压力,但是我们更有信心!谢谢大家。


媒体问答环节





1、《央视财经》记者:请问孟总,自回国之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您的工作、生活、心态都出现了一些怎样的变化?另外,从刚才咱们的数据中可以看到,除了收入以外,咱们的利润、现金流等数据都是出现下滑的,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最后,怎么理解您刚才所说的华为财务状况持续稳健?谢谢!


孟晚舟:谢谢您的提问,首先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在去年类似的问题中,我谈到,我的主要状态是学习。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和我的团队努力理解客户需求,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助力客户的数字化转型。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我想今年的主题词应该是“信心”。只要我们持续奋斗、永不言败,我相信,我们付出的每一份努力,所经过的每一寸光阴都不会浪费。我们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我们向死而生,怎么能够不成仁?

关于您提到的第二个问题,盈利情况下滑的原因,在前面的报告中已大致提到了。一方面,终端业务下滑导致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与此同时,研发投入的强度在加大,因此,经营利润处于低点。

关于您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如何评价华为的财务是否稳健。站在我的角度,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依然和我们在一起,在这条长征路上继续前行,他们相信华为、选择华为。

其次,去年年末,我们的净现金余额是1763亿,按照我们的商业计划,这些现金能够支撑公司未来的经营所需。

换言之,我们依然存在,还将继续存在。这对华为来说,就是财务稳健的最好诠释。




2、《路透社》记者:徐总您好,根据最近的媒体报道,您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华为在14纳米及以上芯片的EDA工具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些突破对华为各业务线意味着什么?另外,华为围绕芯片问题还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进展?


徐直军:感谢您的问题,我确实讲过这句话。但是我要澄清一下,不是华为解决了14纳米以上的EDA工具问题,是华为和产业伙伴一起解决了14纳米以上的EDA工具的国产化问题。解决14纳米以上EDA工具的国产化,对我们各个业务并不意味着什么,只意味着在中国,未来任何芯片设计公司可以用国产化的EDA工具来设计芯片。当然,讲到半导体领域、芯片领域,这是这几年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界来讲,这些年受到的是不断的制裁、制裁、再制裁。我想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界也不能、也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自救、自立、自强。对华为来讲,我们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界的自救、自立、自强的相关活动。我相信,中国半导体产业会在制裁中重生,真正实现自立自强。




3、《华尔街日报》记者:请问孟女士,您这边是否从美国司法部或其他美国政府部门获得了这种确信,告知您是否能去美国或者其他与美国签署了引渡条约的国家?如果没有这种确信的话,是否会影响您作为华为高管支持华为全球业务的能力?谢谢!


孟晚舟:谢谢您的提问。在法官批准检方的撤诉申请后,我的个人案件已经画上了句号。华为服务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位员工都会根据工作的需要以及工作计划来合理安排全球出差。我和我的团队都会竭尽努力,服务好业务,服务好客户。谢谢!




4、《新华社》记者:华为一直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我想请问一下华为在先进技术领域还有哪些布局?另外,华为对于5.5G的落地有怎样的期待?现在在6G的研发当中有怎样的成果?未来华为将在6G的研发当中扮演怎样的全球化角色?谢谢!


徐直军:华为在所有涉及的业务领域都在面向未来继续研究和开发,要在这里讲清楚可能要讲几天。面向通信领域我们重点在推进5.5G、F5.5G、N5.5G(即网络5.5G)。我们跟全球的同行去构筑各个5.5G的标准,攻克我们希望5.5G达到目标的所有技术,开发5.5G的产品,并希望在2025年左右开始在全球部署。我们希望通过5.5G的各项技术或产品的部署能够让消费者在移动场景下、家庭场景下以及在办公场景下的整个体验有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希望所有的5.5G能够更加促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

谈到6G,回到我过去讲5G同样的话题,首先,6G是什么?现在谁也不知道,它只是一个概念、只是我们产业界的一个目标。在5G的时候我也讲过同样的一句话,所以华为现在跟整个产业界一起定义6G是什么。当然我们现在也在围绕6G有可能要用到的技术进行研究、进行验证。但是6G何时到来不清楚,按照移动通信规律的话应该在2030年以后。如果消费者的应用需求没有大的提升,各行各业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没有大的提升,也许6G就不要了。因为没有需求就没有人愿意投资,没有回报。因此我们长期生活在5.5G的年代也是正常的。但是全球产业界特别是运营商、设备供应商还是期望6G到来,否则我们没有增长,你们都不买手机了。现在大家换手机从原来周期两年,过渡到现在的三年,中国的消费电子尤其是手机需求大幅下降,全球大幅下降,大家还是希望有一个6G到来,能不能到来?何时到来?到2030年以后也许你能够得到回答。谢谢!




5、《日经亚洲》记者:感谢给这个机会提问,想问一下华为在供应链管理的总体策略是什么?特别跟半导体相关。另外,现在在芯片和器件替代方面进展如何?谢谢!


徐直军:我们的供应链战略一个是确保业务的连续,其次是确保对客户的承诺能够得到交付。其实华为管理供应连续不是近几年才开始,而是2012年就在着手。我们在2012年就有一个“备胎计划”,2019年被美国制裁以后才被何庭波暴露出来。我们希望我们的所有产品不依赖单一国家、不依赖单一供应商,而且能够应对更恶劣情况下还能生存。所以说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我们不断为了业务的连续、为了能够确保给客户的稳定供应,做了大量的器件替代和大量的单板开发,其实是一个累计的结果。

未来努力的方向还是确保能够连续供应、确保能够持续交付给客户的承诺。




6、《财新》记者:想问一下今年在财报的发布中,整个展示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三个BG,到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业务,第一次展示了车业务、数字能源业务,想问这个变更背后的考虑是怎样的?以及华为对这些业务过去几年的投入、现在的收入是怎样的评价?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看到华为在2022年常态制裁下收入企稳,那么2023年收入尤其是利润方面有什么样的预期?谢谢!


徐直军:其实我刚才在我的演讲里面已经讲到了这一点,我们这几年一直在优化我们产业组合来进一步提升我们发展的韧性,构筑一个强韧性的产业组合。所以说我们把原来隐含在ICT基础设施里面的数字能源、华为云单列出来了,也是希望它们面向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应该欣喜地看到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产业的组合更加科学,而且韧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能够更好地支持我们面向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2023年对于华为当然还是非常挑战,我说了“我们要在暴风雨中奔跑”。我们面临的不确定性、面临的非市场因素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2023年相比2022年能够有所增长,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但是不确定性太多。

具体结果我想在明年的今天你能看到。谢谢!




7、《南华早报》记者:谢谢管理层!我想请问一下华为手机芯片这一块的国产化进程现在进行到哪一步?想问一下华为手机什么时候可以重新搭载5G芯片?什么时候开始重新生产5G手机?以及想了解一下终端业务接下来的一些新的计划,谢谢!


徐直军:大家都清楚我们的手机业务是被制裁影响最大的业务,从原来全球第二或者说余承东经常吹牛的第一,到了others。现在美国商务部许可了4G手机芯片,我们只能造4G手机。由于我们在摄像、折叠屏、体验各方面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看来还是有人愿意买这种4G手机。比如我的手机是Mate X3,是一个4G手机,但是折叠屏能够做到跟普通手机一样的重量。如果要期待买到华为的5G手机,要等待美国商务部的批准,它能够许可5G芯片给我们,我们就能够生产5G手机,而且还能做成折叠屏。谢谢!




8、《南方日报》记者:您好,我想问一下,华为的经营确实最近面临比较大的挑战,这个是否对华为的招聘有影响?华为也曾经提出要吸引全世界世界级的人才,目前华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有什么计划?谢谢!


孟晚舟:确实是这样的,华为的经营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于刚才徐总提到的终端收入规模在下滑,也来自于全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时还有我们自身为了业务连续性而不断加强的研发投入。即便经营压力持续存在,我相信,华为是不会改变持续去吸引全球最顶尖人才的策略。

我们期待,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顶尖科学家加入华为,和我们一起“攀登珠峰”,和我们一起攻坚克难。

谈到人才策略,我想再多说一点。在华为公司,我们不唯学历论,只要与岗位所适配的员工就是我们所认为的优秀员工,我们需要大量有匠心精神的员工与我们一起守护公司的基业。在华为,无论是哪类人才,只要足够优秀、足够专业、足够踏实,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优秀员工。




9、《日本读卖新闻》记者:孟女士,您4月1日即将就任轮值董事长,您对就任轮值董事长之后怎么打算的?另外,鉴于2018到2021年之间在加拿大这样一个不幸的经历,现在有一部分投资人可能会认为您就任轮值董事长之后,美国对华为的管制会加剧,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谢谢!


孟晚舟:谢谢您的提问!首先我想说明的是,华为公司的治理章程已经明确了,我们是体制的接班、制度的接班,不是某个个人的接班,整个公司在集体领导下奋勇前行。华为公司不会把集体的命运系于某个个人身上,我们是“一张蓝图绘到底”。

公司的治理规则已经明确约定了轮值董事长的职责,而且也明确约定了轮值董事长在当职期间的工作日历和工作沙盘。我和其他两位轮值董事长都会按照治理章程的约定忠实履责。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受到董事会、常务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监督。

作为一家企业,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地缘政治,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唯有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谢谢!




10、《搜狐科技》记者:想问一下徐总一个关于汽车业务的问题,最近AITO的宣传物料变更为华为问界,有人认为这是华为想亲自下场造车了,不知道华为公司怎么看待这样的言论。包括未来华为汽车业务的三种模式将如何发展,是否更加聚焦于智选车?谢谢。


徐直军: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比我原来想象的简单得多了。我们上午恰好发布了EMT决议,华为不造车的决议,重新发布。大家很关注我们决议的有效期只有5年,这5年不是只有5年,而是所有文件的有效期最长是5年,所以过去3年有效期快到了,我们再发一个5年,5年快到了,我们再发下一个5年。所以华为的战略没有变,我们不造车,我们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一个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最近确实如你所说,我们有一些部门或者有些个人,或者有些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这件事情本来一直在查处过程中,华为经过30多年构筑的品牌,我们不会被谁随意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我们在这次的文件里面,也对品牌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任何汽车品牌前面,或者作为汽车品牌。我们会对我们所有的旗舰店、销售店和宣传的物料进行清理和整顿,使之回归到我们战略上来,回归到我们的定位上来。谢谢你这个问题。




11、《彭博社》记者:任总在之前的讲话里讲到,过去的3年华为重新设计了13000多个各种元器件和将近4000多个电路板。我想知道未来华为在自主替代这方面还需要去重新设计多少零部件?另外,我们知道华为的R&D已经很大了,这个进程会不会影响到华为在其他更领先的技术上的未来投入?谢谢。


徐直军:第一,我澄清一下,我想任总讲的3年可能他记错了,应该是10年,我们从2012年到现在一直在做这件事情。但是我们这项工作基本结束了,不会有你所说的还改来改去,我们不再改来改去,基本结束了。所以刚才晚舟讲过,我们进入了制裁下的正常状态,意味着我们所有的研发可以把所有的精力聚焦在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面向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为客户创造价值。




12、《新加坡GovInsider》记者:我们知道华为多年来一直大力投入研发,今天早上刚在新加坡发布OpenLab3.0。除此之外,华为在亚太地区还做了哪些创新方面的投入和开展了哪些相关项目?谢谢。


徐直军:很高兴能够看到您在新加坡的华为OpenLab。我听说我们是刚刚升级到OpenLab 3.0,我们的OpenLab不仅仅在新加坡,我们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建立了OpenLab。这是我们为全球所有的合作伙伴、所有的客户提供的一个开放平台,使得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更好的利用华为所提供的技术和能力,来构筑面向各行各业的解决方案。

我们非常欢迎我们的客户、伙伴到OpenLab来,跟我们一起共同探讨他们的需求,探讨解决方案,最终能够打造一个真正满足我们客户需求的,能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的解决方案。

我们面向亚太各个国家和所有的客户、伙伴的承诺不会改变,而且我们在亚太无论是研发还是其他方向上的投资还会增加。谢谢。

>End
>>>                        
本文转载自“蓝血研究”,作者:徐直军、孟晚舟,原标题《华为2022年年报发布会答记者问全文:回答了当前热门的造车、5G手机、芯片等问题》。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迪斯尼传播快乐,美丽星球点亮梦想



商业运载火箭为什么那么难?



混合所有制模式:新型举国体制在商业航天发展中的逻辑演进和实践路径(之一)



混合所有制模式:商业航天领域推进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途径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卫星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王俊峰,周磊

·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周咏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刀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
视觉总监:董宁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8600881613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两会专访 |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弘湖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孙昌隆:针对当前热点下好科技创新“关键棋”元宵节快乐,春天快乐!ChatGPT回答了有关华为的16个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附答记者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不可靠实体清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教育部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答记者问「新声半导体」完成逾3亿元融资,全自研声学滤波器加速落地5G手机通信及物联网市场|36氪独家康德莱 2022年年报及2023Q1业绩点评:业绩低于预期,看好医美类产品23年放量【东吴证券朱国广团队】礼遇你心动已久的手机和套餐!$0首付0%利率选购5G手机!类器官前沿技术发展与应用专场 | 聚焦类器官模型、芯片等产品应用!2023类器官研讨会论坛二日程出炉!重磅!华为公布2022年业绩,孟晚舟:个人案件已画上句号;徐直军:如果要买华为5G手机,得等……今天开始!Rogers 5G手机计划降价 还要给4G免费升级!便宜了!Rogers 5G手机计划“限时”降价!还要给4G免费升级5G!更新:麻州超市特价周报【美国包邮】爆款厨电优惠:火锅、绞肉机、破壁机、不粘锅、电饭锅、和面机、养生壶、肠粉机、电饼铛、面条机全文 | 李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周末随笔美年健康2022年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2022年业绩阶段性承压,2023年Q1恢复快于预期【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22家上市券商年报发布!大多业绩滑坡,3家净利超百亿!中信仍是"一哥"华为2022年报:2023年关键词,是信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2023年中央预算公开答记者问博纳影业发布2022年年报:影视片单储存丰富 前瞻布局多元发展引擎佐力药业2022年&2023一季报点评:乌灵胶囊稳定高增长,灵泽片等新品放量【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通策医疗 2022年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2023年Q1业务逐步回暖,蒲公英分院收入快速提升【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22家上市券商年报发布!大多业绩滑坡,3家净利超百亿!华为最新年报发布(附徐直军孟晚舟演讲全文)通策医疗2022年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2023年Q1业务逐步回暖,蒲公英分院收入快速提升【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重磅全文 | 国家网信办《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正式公布,附模板及答记者问!ChatGPT答记者问,绿金ESG论坛试新江苏银行发布2022年年报:风控指标连续七年提优,资产质量稳居行业第一梯队情人节的元宵节 Lovers Concerto 小鸟朱头山要中共每天发一万枚气球炸弹炸美国,也就是每小时五百枚,一分钟八十枚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现在的学习到底是什么。。Rogers5G手机计划降价,但有这问题!大温明天油价要降秦刚外长答记者问,要点来了!片仔癀2022年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市场预期,看好长期稳健增长【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