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22年报:2023年关键词,是信心!
内容来源:整理自网络公开资料。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 & 值班编辑 | 青羊 第 7339 篇深度好文:6780字 | 17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一、任正非的2个“底层逻辑”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讲过:“伟大的将军们,是在茫茫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点燃,用微光照亮队伍前行。”
华为之所以具有很强的转危为机、化险为夷的能力,主要是因为任正非有两个底层逻辑:
1.向死而生:“华为明天就会死亡”
任正非经常讲,比尔·盖茨说微软离死亡永远只有180天,但是华为明天就会死亡。
在他的逻辑里,企业的死亡是必然的。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也不超过20年,一个企业想长期地活下去是很难的。
任正非:“过去我们说,活下去是华为的最低纲领;现在变了,活下去是华为的最高纲领。”
正因如此,华为的核心员工都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当一个企业对死亡这个命题有了深刻解读,危机到来时就不会感觉那么痛苦了,会坦然应对。
2.苦难倒逼: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这句话源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再生的凤凰跟以前已经大不一样。
火就是痛苦、考验、磨砺,在任正非看来,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可以倒逼企业前进、激发企业活力,可以把华为逼得更强大。
任正非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已经33年,企业的活力在减退,但是这次美国让我们的活力又燃烧起来了。
下面这张是华为经典的“芭蕾脚”图,图上写着罗曼·罗兰的名言“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这句话用在华为等追求卓越的企业身上非常合适。
组织进化跟生物进化的原理几乎一样,一旦环境发生巨变,就会发生两件事:一是诞生新的物种;二是老物种加快进化速度。
放到组织环境下来看,危机是组织的转化器与加速器。无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颠覆,还是原有业务的加速进化,都与危机直接相关。
比如,华为在战略布局里,早已就芯片和操作系统做好了准备,知道早晚有一天会用到,但没想到会这么快,正是美国的行动让它们得以加速落地。
二、任正非的“逆境领导力”——5大举措
回顾华为的发展史,2002年在三重打击之下跌入谷底是华为成长阶段遭遇的最大危机。从1987年成立到2001年,华为一直保持正增长,2003年之后至今也一直是正增长,只有2002年出现了增长拐点。
2002年,华为遇到三重打击:
一是“港湾事件”。任正非与李一男之间的“父子”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二是内外交困。华为主营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基本已在35%以上,增长空间有限;2001年华为才开始大举进军国际市场,2002年与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巨头正在进行拉锯战,仍处在亏损阶段。
三是美国干预。2002年起美国做出重要的战略调整,由此前主要靠商务部施压,改为由国防部为主、商务部为辅,正式警告跟华为合作的美国企业并对相互交易进行审查。
今天我们看到的打击,早在十八年前已经露出端倪。
任正非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但当他第一次看到企业往下走的时候,同样会产生恐惧与担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加焦虑症,但是他的应对方式让他与一般人有了区别。
我们可以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句话来归结逆境领导力法则:“恐惧最大的问题就是恐惧本身。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内心所恐惧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
要主动飞越危机,“勇敢去做”是最重要的,以下是华为飞越危机的五大关键举措。
举措一| 止血:确保现金流安全
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任正非当时主要做了三件事。
1.瘦身:任正非并非简单地裁员,而是三段论:减员、增效、涨工资
减员本身不是目的,增效才是,因此减员包括两个基本套路:一是结构化,减掉的人员是与企业价值观不符的、与业务发展需求不匹配的人;
二是要有配套举措,比如裁员的同时要调整组织架构,并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等手段让减员的同时增强能力。
减员的目的是增效,任正非提出人均产出要持续提高。一旦人均产出提高,就可以涨工资。华为有一个口号,5个人的活4个人干,发5个人的工资。
2.收紧:即砍掉或减少现金流贡献弱的业务支出。
以华为收紧的一个核心策略为例。
当时华为有一个中低端数据通信的产品线,不断投入但很难赚钱,2002年就与美国的3Com公司洽谈,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拿到了3Com给的10亿元人民币现金。
举措二 | 提气:激发团队奋战勇气
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一个企业在面对危机时,更可怕的是精神垮掉。
李一男2000年成立港湾公司之后,两年内就挖走了华为600多名核心员工,当时华为的军心涣散,许多人对公司的未来感到悲观。此时此刻,任正非的领导力成为提振士气的关键,他采取了三个重要举措。
1.领导垂范
任正非带领中高层管理团队做了三个以身作则的动作:
一是冲锋在前,比如2002年任正非亲自挂帅,主抓了资本运作拿“棉袄”、战略性业务突破、核心业务成长三项工作。
二是管理层下沉,许多原本坐在后方机关里的管理者都到一线去,多位营销副总裁到国际市场去做国家代表,直接带兵打仗。
三是减薪,这一点不建议效仿,当年华为管理层的减薪动作很小,不久又恢复了,更重要的是表明以身作则的态度。
2.激发团队
单单领导层有活力还不够,还要激发团队。
一是信心传递。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员工会听信谣言或只看负面,必须鼓舞他们正向思考和行动。
比如当时任正非讲过两句话:
“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
“现在是我们发展的最好时期,因为我们的对手都已经残了,我们还能活着前进,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光明。”
二是鼓励参与。
危机之前,华为的管理方式更多是领导在上面决策,下面执行,但到了这个阶段一定要大家参与进来、一起战斗,管理模式从命令式逐渐调整为参与式,由此带来巨大的集体能量。
三是直面现实。
危机时刻不要忽悠、不要唱高调,更核心的是直面现实。华为当时做了三件事:
一是告诉员工,市场到底是怎样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虽然不好,但不用担心;
二是告诉员工,竞争局面是怎样的,友商的情况是怎样的,大家半斤八两甚至有人更惨;
三是告诉员工,我们有前进的机会和方向,只要大胆努力地去做,就有活路。
3.上下同欲
危机到来之前的2001年,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一文,当时在公司每个团队内部组织了三个主题的大讨论,即:在华为的冬天里,我自己应该怎么行动、我的团队或我的部门应该怎么行动、你建议公司怎么行动。
讨论激发了大家的共创热情与内在动力,将自上而下的推动变成了上下联动。
举措三 | 突破:聚焦城墙口饱和攻击
有了现金流做棉袄、提振了精气神之后,要做的是赚钱、成长、走出危机。华为的举措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1.压强原则
所谓压强原则,指在看准的战略业务上投入“范佛里特弹药量”,即饱和性打击,聚焦关键目标投入超过正常时期数倍的兵力和炮火资源。
2002年,华为发现国内业务确实没有增长希望、必须在国际业务上突破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坚决的措施。
比如,将国内市场的一二流人才全部放到了国际市场,用二年时间使国际市场从相持阶段快速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实现了盈利性成长,使对手来不及反应。
2.组织裂变
面对危机时,要尝试新的业务、试验新的商业模式,但不要在老的组织内部孵化,要用尖刀班、小分队的模式独立突击。
为了降低华为只有运营商业务带来的风险,2002年起,华为在郑宝用的领导下启动了企业网络业务,由独立的小分队负责开拓,不受传统业务规则流程的约束,实现了快速成长。
3.即时激励
为了取得战略业务、新业务的突破,常规的激励模式面临挑战,季度奖、年终奖等等都存在时效性不够的缺点,不利于实现快速突破。
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华为做了一些短平快的节点奖,不以必须产生利润为标准,在此之前就设置一些奖励的节点。
比如:搞定关键客户就能获得“客户关系奖”;能进入战略市场、在城墙上找到突破口,实现从零到一,不管做多大单,都能获得“市场准入奖”。
举措四 | 绑定:打造利益共同体
危机时期可能还会出现一种麻烦的情况:当业务普遍受到冲击后,很多部门开始自扫门前雪,甚至出现“见死不救”的情况。华为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
1.力出一孔
华为打造了三项协同:横向协同(业务关联方协同)、前后协同(前方与中后台协同)与内外协同(与供应链或生态链上的相关方协同)。
比如,美国的一系列行动对华为的供应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华为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与供应商的沟通频繁高效,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更好地协同、共渡难关。很多合作伙伴从中看到了自己发展的好机会。
2.利出一孔
仅有“力出一孔”是不够的,还要“利出一孔”。2002年前后,很多员工想离开华为自己做生意,甚至有员工拿着公司的资源在外面开公司。
危机爆发之后半年,华为出台了一项重大举措,将核心管理层、核心专业层的股权激励加码,关键人才甚至翻了好几番。
另外,华为甚至提出了上市计划,很多员工为此放弃了离开公司的打算,只是上市该计划在公司转危为安之后发生了改变。
只有将“利出一孔”与“力出一孔”加在一起,才能实现真正的绑定,用利益共同体来支撑事业共同体。
举措五 | 练功:增强肌体的免疫力
历史不断地警示我们,今天的危机往往源自过去埋下的种子,即便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也不能忘记长期主义。
1.找准根源
中国有句话叫“患难见真情”,其实患难不仅见真情,患难更显大问题。在危急时刻,正好把退潮时发现的“裸泳”的问题拿出来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找出危机真正的根源。
如果进行最简单的归因,危机的根源往往是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二是领导力。
危机过后,是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
提升领导力有一些方法:
一是调整核心团队,实现优势互补,让把握人性的能力更强的人承担更大的责任;二是引入咨询公司进行系统变革。
但是,关键还还是核心领导者的自我提升,普通培训的效果一般,可以尝试两个关键动作,请好教练指导与精读好书,这是任正非领导力提升的二大法宝。
2.策略见效
在文化和领导力两项长期工作之外,要想短期策略见效,任正非的12字方针可供参考:系统思考、重点突破、持续迭代。
3.三面赋能
组织赋能、人才赋能与开放合作三个方面都非常重要。
人才赋能容易理解,比如关键人才的培养、团队的吐故纳新等;
关于组织赋能,比如你的中台或者某些平台做得好,其实对前台人员的能力要求就会降低,一些AI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低端劳动力并提高高端劳动力的效益;
关于开放合作,指我们需要拥有生态的观点,与相关方互补借力、合作共赢,危机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
基于以上的举措,任正非带领华为一步步走出困境。
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任正非的逆境领导力再强大,也需要一支训练有素、意志坚定的团队来支撑。平时不练兵,到了战场上也只能做逃兵。
三、将军是打出来的
华为的将军,都是从一场场大战中“打”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比如,孟晚舟。
在回国500多天后,52岁的孟晚舟将正式掌舵华为,在未来六个月里当值华为轮值董事长,把握华为最高领导权。
回想2021年9月25日,那时孟晚舟刚结束加拿大一千多天的禁足,回到了祖国。今天,孟晚舟宣布其“个人案件已经画上句号”,同时她也有了新的身份——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
孟晚舟仅是华为人才任命的一个缩影,华为独特的管理文化,帮助华为培养出了一个个能打胜仗的将军。
1.组织要有傻劲,要聚焦战略
华为是沿着战略方向,凭傻劲,做傻事,傻投入的公司,反而这种傻,这种阿甘精神,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华为。这是任正非在战略上坚定不移,不急功近利的结果。
任正非基本上是用半辈子的时间只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对我们很多的企业,尤其是创业型的企业,也有帮助,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
2.猛将必发于卒武,宰相必取于州郡
华为的干部队伍非常庞大,目前大约有1万2千多名干部,有非常多的具有全面综合能力的人才。
华为强调,干部一定是要从基层一线来的,没有基层一线成功实践经验的人员是不能被选拔成为干部的。
这是华为选拔干部的铁标准。
从而引导优秀员工不畏艰险、不谋私利,走上最需要的地方,促使优秀员工长期保持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永远坚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点加速成长,接受公司的选择。
3.将军是打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
在华为,必须多产粮食才能拿高工资,多产粮食才能当将军。华为鼓励自我学习,但更强调员工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做好。
不是因为学习了就可以当将军,但是不学习肯定不能当将军。华为不是在教科书纸上谈兵,不能以技术标准来考核任职。将军应该是打出来的,是选拔出来的。
只有积极努力,踏踏实实提高本职工作能力才能获得机会。华为干部选拔没有年龄、资历标准,只以责任结果贡献为考核标准。
4.干部要能上能下
华为“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能顺利实施,与华为干部管理的岗位轮换制、末位淘汰制是相辅相成的。
华为的岗位轮换制给“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打下了基础。
华为“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保证华为的进攻性,在思想上打破终身雇佣的弊端,让尸位素餐者和碌碌无为之辈难以找到立足之地,让很多优秀的员工时刻反省自己、否定自己,以获得更多的前进压力与动力。
5.团队一起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华为,连续不能实现管理目标的主管要免职,主管被免职的部门的副职不能提为正职,不能与团队一起成功的副职要接受连带责任。
任正非强调,副职与正职要团结一致,共同把部门绩效做好。
正职必须要敢于进攻,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越抓越细的人是不适合做正职的。
6.领导者的责任是,要使自己的部下成为英雄
许多人有强烈的个人成就感,华为也支持。
既要把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人培养成领袖,又要把个人成就感强烈的人培养成英雄,没有英雄,企业就没有活力,没有希望,所以企业既需要领袖,也需要英雄。
7.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能塑造什么样的一代青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奋斗,创造价值是一代青年的责任与义务。
华为的各级主管都要有发展人才的责任,更是要求各级主管必须不断地培养后备人才。
8.利出一孔
华为从最高层到所有的骨干层的全部收入,只能来源于华为的工资、奖励、分红及其他,不允许有其他额外的收入。
从组织上、制度上,堵住了从最高层到执行层的个人谋私利,通过关联交易的孔,掏空集体利益的行为。
9.力出一孔
华为平凡的十八万员工,30年聚焦在一个目标上持续奋斗,从没有动摇过,就如同是从一个孔喷出来的水,从而产生了巨大大的成就。这就是力出一孔的威力。
华为聚焦战略,就是要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世界竞争力,也从而证明不需要什么背景,也可以进入世界强手之列。
10.20%关键员工,要让他们成为事业共同体
组织中20%的关键员工,决定了企业的成败,这就是韦尔奇的“27l”比例。
我们要努力把20%的关键员工,变成事业共同体成员,变成利益共同体成员。
这一部分成员,他们是被组织久经考验的。
11.朝着熵减的方向发展
为了提高组织活力,华为坚持人力资源政策要朝着熵减的方向发展。
华为在组织结构上炸开人才金字塔的塔尖,实现全球能力中心的人才布局。
其次,华为干部流动和赋能机制制度化,培养未来领袖。
最后,华为人力资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吐故纳新,淘汰惰怠员工。
12.末位淘汰永不停止
华为在末位淘汰制度上坚定不移,裁掉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或不胜任工作的员工,每年各部门5%的比例不会动摇。
目的就是为了激活整个组织,消除“沉淀层”,让一个大公司始终保持着小公司的活力。实行末位淘汰走掉一些落后的员工也是有利于保护优秀的员工。
以上是华为另一张经典图片。华为的魂魄就是永远的奋斗精神。
以下是任正非一封内部信节选,同样送给你。希望你在走过了无比艰难的2022年后,在2023年迎来自己的“梅花香”。
“今天你们桃李芬芳,明天就是时代的栋梁,要肩负起生产自救与蓬勃振兴的重担。
不要辜负了时代对你们的期望。
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善败者不亡。青春泣血,生命绽放光芒。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时又遭遇百年闻所未闻的风暴打击。翻滚的黑云,夹着电闪雷鸣、山崩地裂般地席卷我们。
我们一时惊呆了,手足无措。
当我们清醒过来,要像海燕一样,迎着雷电,迎着暴风雨嘶叫着飞翔,朝着一丝亮光,朝着希望,用尽全身力量搏击,奋斗,前进,再奋斗,再前进,嘶喊着胜利。
岁月不负有心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同行者看这里~
笔记侠推出2023年度会员服务
①两次/月新模式案例分析
②两次/月名师教学或嘉宾私密分享
➕城市线下沙龙报名资格
③每年两次线下会员年会(资源有效连接)
现在加入可以享受创始会员价999~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会员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