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看见了浪漫。
这几天忙工作不直播,下周二早上直播见,点击下方一键预约:
是明丽的历史之城
这座城灿烂、炽烈
有着加勒比海的浓郁味道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波多黎各岛,从此改变了圣胡安这片土地的命运。从此之后,这里被哥伦布正式定为波多黎各的行政中心,不久之后被命名为圣胡安,以纪念天主教圣人。
从那年开始,圣胡安开启了往后几百年独一无二的故事。
码字到这里,我的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悲凉。我为原住民泰诺人感到惋惜。他们的故乡,从此易了主、改了头换了面,直至远离记忆中的模样。就连泰诺人本身,也被西班牙殖民者混血乃至文化同化。在那个征服新世界的年代,男人多不携眷。他们只身闯过大西洋,在未知的土地登陆、和当地女人结合。
结合?实际上,哪有“结合”这词那么中立和轻描淡写呢?如果翻开欧洲殖民者和新世界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被迫、无奈,甚至,“强奸”。
后人都知道的事实是,泰诺人如今已不见影踪。他们和西班牙白人、非洲黑人经过数代通婚融合,逐渐形成如今的颇有辨识度的波多黎各人,而波多黎各人,又是众多“Hispanic/Latino”(拉丁人)的其中一支。
有数据说,自称“Puerto Rican”的人,超过60%带有泰诺人的血统。然而我相信,真实的数据绝不止60%。
在人类的迁徙过程中,种族的融合与同化常夹带着原罪和被迫。然而,这何尝不是生物界优胜劣汰的一种无奈、悲哀的体现?
说点轻松的吧。圣胡安,这座沐浴着加勒比热带阳光的小城,很难不让我这个深度建筑迷喜欢。圣胡安的古城尤其迷人、魅力万千。徜徉在卵石铺就的大街小巷,很容易忘却时间,甚至有那么几秒,恍惚于自己身在何方。直到不远处西班牙语的嬉笑声和港口的渡轮汽笛把我来回现实里的自己,一个为圣胡安迷醉的traveling soul。
古城里的建筑被归类于西班牙殖民地风格。然而,单用“殖民地风格”一词又怎能生动、透彻、传神地反映出小城建筑的韵味呢?抱歉,我就是如此习惯critical thinking的人,不轻易向任何被人觉得理所当然的定义妥协。
圣胡安的建筑是多种元素的融合,正如波多黎各人体内流淌着的多重血脉。在大街小巷里,你能看到西班牙/地中海的遗风,加勒比原住民喜好的绚烂色彩,当然,也一定有非洲人带来的奔放和几何图形。
在波多黎各的几天,不管去多远的海滩、丛林探索,我一定会留出至少一小时在古城逛荡。同伴们回酒店吹空调的时候,我就独自继续在圣胡安行走,流连忘返,意犹未尽。静静地一个人散步,用手机拍下喜欢的片段光影,把2023年3月底的圣胡安永久留存在“LEO的旅行记忆宫”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