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距离「逍遥子」还有多远?
阿里八年,张勇成为阿里二号位;阿里十六年,张勇放权。
组织架构的拆分,对张勇来说并不陌生。
回头看,2007年的阿里的第一次拆分,送走了故人,迎来了张勇在阿里的一路晋升。如今,阿里再次拥抱变化,「1+6+N」的组织变革,实践落地之后的效果,还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成效。
阿里变了,张勇变了吗?
好像是没变。他的固定形象依然还是西装加身,迥异于互联网人流行的穿搭风格,他的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很少互联网人的特立独行。大多数时候,他依然是马云的互补面,一个天马行空,一个在意执行和落地。
好像是变了。放权之后,他最主要的精力就是六大业务之一的阿里云智能集团,云业务承载着阿里未来巨大的机会。曾几何时,他就期盼自己能像自己的花名「逍遥子」一样,可以超脱,可以在前台和后台都游刃有余。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描述了带着企业实现跨越的「五段」领导者,他称他们「谦虚、安静、含蓄,甚至害羞」,不独享风头,也不独断专行,「与其说他们像巴顿和凯撒,不如说他们更像林肯和苏格拉底。」
先人后事,张勇才是解开阿里未来的关键密码。
不追二流理想
张勇加入阿里时,阿里刚刚经历了史上第一次组织架构的拆分。
那是2007年,马云把阿里巴巴集团拆分为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雅虎中国、阿里软件五个子公司。
在奥运的期待下,当时的互联网一片勃勃生机,百度市值超过130亿美元,腾讯凭借着7.4亿QQ用户,股价攀升到了135亿美元。资本加持之下,BAT的光环逐渐成型。
为了加强自身的团队,阿里巴巴从百事、沃尔玛及毕马威引进了一批高管,担任淘宝网CFO的张勇就是其中一员,外界猜测此举有望积极推进上市进程。
半年后,完成拆分的阿里率先把发展稳定的B2B业务送进了港交所,发行价一度大涨300%,市盈率也超过300倍。
那时候,摩羯座的张勇愿意对媒体袒露心迹,但也只是点到为止。
从如日中天时期的盛大跳槽到阿里加盟淘宝,张勇只考虑了两个星期,表面上的理由是公司有潜力、老板nice,实际上张勇把这种选择归因为性格:「摩羯座的人总是理性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太允许自己盲目追随二流理想,总是在追求高难度的理想中充满斗志。」
明确财务职责、组建财务团队、构建财务构架及核算报表体系,完成了作为淘宝CFO的任务之后,张勇迎来了第一次晋升。他被提升为淘宝网COO(首席运营官),CFO转型COO在当时并不常见,张勇认为最大的原因是自己善于沟通,适合强势运营的淘宝文化。
相比于被动成为淘宝COO,张勇后来的主动请缨,成为了他在阿里一路晋升到权力中心的起点,因为这意味着他不再是空降的职业经理人,而是阿里巴巴的内部创业者。
当时,C2C业务淘宝独大,B2C的淘宝商城却处于困境,团队只剩20多人,负责人离职,但B2C又代表一个未来的趋势。于是2009年3月,作为淘宝COO的张勇,开始主动接管淘宝商城(后来的天猫商城)出任总经理,从中小商户中挑选更为优质的商户进入商城系统。
在那个选择大于努力的时代,机会很容易被成功验证。
张勇主导的淘宝商城开启的「双十一」大促,朴素的目的为的就是让人记住淘宝商城。
第一年仅27个商户参加,但用大甩卖的方式帮助商家去库存,让品牌商们看到了电商平台的销售能力,此后的十年间,「双十一」演变成为所有电商平台的促销节,成为中国社会刺激消费的标志性符号。
荣誉加身的同时,往往也有毁誉参半。张勇在2010年成为阿里巴巴合伙人之一,奠定了核心决策层的地位,但随之而来的是阿里巴巴历史上第一次严重的商户危机,史称「十月围城」和「淘宝伤城」。
当时淘宝被拆分为淘宝(C2C)、淘宝商城(B2C)和一淘网(购物搜索引擎)三个子公司,从目的上看,业务上的拆分往往是为了精拓深耕。
张勇作为淘宝商城总裁,在10月调整了商户签约规则,提高技术服务费和保证金,此举让小卖家感到不安,他们集中行动,开始了恶意购买大卖家的商品,并围堵阿里总部,引得马云从美国回国「灭火」。
事后回头看,「十月围城」是阿里B2C业务发展的阵痛,也是业务成长走向规范的必由之路。
阿里此举是要规范市场对商家分类管理,服务企业而不是只有一张营业执照的人,保证金也是为了消费者的安全感。当然,阿里也反思过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但「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就会被市场抛弃」,张勇后来说。
事实证明,平息风波的,只能用一次更大的胜利。
张勇敢说这番话,原因就是后来的业绩再次为他做了背书,当年双十一淘宝商城成交37亿,全年交易额超过了1000亿,第二年淘宝商城就更名为了天猫,按张勇的规划,2012年的营业额要翻一番到2000亿。
成为二号位
多年之后,张勇记不清当上阿里集团首席执行官(CEO)的具体日子,但他肯定不会忘记天猫商城成立的日子。
淘宝商城改名为天猫的那一天,正是张勇的生日。所以这个日子一方面可以解释成阿里集团B2C业务的新阶段,也可以被张勇解释成个人的生命和它连接起来。让这种连接更有象征意味的,是一封「情书」。
在天猫更名的那年年底,张勇在给同事们的信中说,「三年前天猫还是一个出生不久,未卜生死的婴儿,我们一起三年心血的浇灌,天猫如今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人见人爱的大姑娘了。我们一起走过这三年,共同赢来很多辉煌,也有很多的苦和痛一起来背。不知不觉的,我感到的不只天猫很重要,你也对我很重要了。」
这种感性的细节并不多见,外界更愿意用传统的眼光,把张勇看作一个严肃而又保守的职业经理人,毕竟他是财务出身。但事实上,张勇承认在阿里的最初几年,自己性格上改变了很多。
十多年安达信和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从业经历,已经让他深谙「精英」文化哲学,他被训练成的价值观是,「你可以吃别人吃不起的苦,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是最好的」。
但在阿里,他开始收敛傲气,不再过于追求完美,也学会了快速做决策,因为「有时候总想更完美的解决办法,最后会发觉最大的问题是不做决定。」
更重要的是,一些适合塑造的叙事形象开始浮现。
马云说自己是一个喜欢把局面搞浑的人,而张勇自己是一个喜欢把局面搞清楚的人,一个天马行空,一个在意执行和落地,二者性格互补。
相比马云毫无争议的一号位,张勇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阿里的二号位,张勇的二号位叙事是从2015年开始的。
阿里最早的二号位是孙彤宇,作为「十八罗汉」之一,孙彤宇在马云湖畔花园的房子,带着团队杀出血路让淘宝网成为中国最大的C2C网站,但就在张勇加入阿里不到半年,淘宝网总裁孙彤宇、阿里CTO吴炯、阿里副总裁李旭辉辞职出国学习。
淘宝当时处于上升期,二号位孙彤宇离开的理由并不容易被理解,因而一直被外界解读为马云的「杯酒释兵权」。后来孙彤宇一直销声匿迹,直到2015年拼多多崛起,孙彤宇正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杯酒释兵权」的往事才多了一番解读的角度。
2015年,也正是张勇从当时的阿里二号位陆兆禧手中接过权力的时刻,也是阿里向移动转型的关键期。
陆兆禧只比张勇大三岁,性格同样也是马云的反面,从B2B业务开始到最早的支付宝总裁,再到后来接替马云成为的阿里集团CEO,陆兆禧主导了对高德和UC的收购,对补充阿里的移动生态至关重要。
但相比微信红包对支付宝的偷袭,阿里自身的业务在当时并无太多创新,陆兆禧在任两年后就向张勇交出了CEO的位置。阿里官方的解读是,这意味着阿里的权力中心从60后向70后、80后开始转移,CTO王坚、首席战略官曾鸣等一批60后退出一线管理。
张勇被选中成为二号位的原因也是赢在了移动端,他把手机淘宝打造成了阿里在移动端的最大入口,同时也积极推动「天猫超市」等线上与线下零售的融合,「新零售」的概念呼之欲出,一年之后成为阿里在市场上不断宣讲的新故事。
也是从那时候起,国际化、云计算等一系列更强势的阿里业务叙事徐徐展开,张勇把2015年看作是阿里国际化的元年,开始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口号和国际化的团队,同时也开始强调押注云计算。张勇认为,数据带来生产力,从IT走向DT的大趋势下,云计算是引擎,而大数据就是石油……
直到后来,当连续13个季度实现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让马云说出,张勇证明了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CEO。
赌未来
成为阿里二号位之后,张勇开始组建中台,探索「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官方解读为拥抱DT时代变化、解决大公司病;如今阿里成立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同样还是拥抱变化适应时代的需求。
互联网的「中台热」始于2015年,目的是为了打通业务层,提升竞争效率,「希望不是重复造低级别的轮子,而是更高效地、造出更多不同的轮子来」。
而当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和外部环境不断剧烈变化,「中台热」开始消散,中台概念一定程度上被证伪。
字节跳动拆中台,成立抖音、飞书等六大业务板块;阿里也在2021年整合设立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外加生活服务和云与科技,戴珊、蒋凡、俞永福和张建峰各自负责。
解决问题,是变化的本质,张勇说,「中台太厚的话,前台很难独立发展、快速跑起来」。
放权是解决方法,如今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条件成熟一个,上市一个」,张勇看似卸下了担子,在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的同时,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团CEO,那是他接下来投入最多精力的业务。
伴随局面的复杂度上升,张勇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时刻却在减少。
读懂张勇,已经成为一件复杂的事情。如果说天猫商城时期的张勇容易被人看懂,是因为当时他把事情作对了、同时拿到了结果,那么后来他管理的阿里集团,已经成为一个横跨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和文娱的数字经济体,服务着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千万中小企业,他的任何一面都只代表生态的一部分。
一以贯之的,依然还是争夺未来。
「事情可以复杂,人要简单」,张勇的这种简单化哲学仍旧是解读阿里面对未来复杂局面的一个密码。
一切好像回到了最初的起点。那时候,张勇刚加入阿里不久,刚从淘宝CFO转型COO。面对未知,他希望自己像自己的花名「逍遥子」一样,「我希望可以超脱,在前台和后台都游刃有余。」
作为阿里巴巴早期创业顾问之一,邓肯・克拉克在他的《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一书中,用一个亲历者的第三方视角讲述了2016年之前的阿里往事,他对张勇着墨不多,因为那时候的阿里光环主角是马云。
「偶像还是伊卡洛斯?」这是克拉克在结尾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问题,伊卡洛斯是一个古希腊悲剧人物之一,有着反抗权威和傲慢自大双重隐喻,伊卡洛斯因为没有理会父亲的建议,飞得太高太接近太阳,最终蜡翼融化溺死大海。
克拉克只提出了问题,没有给出答案。
审校|陈秋霖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