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采访了107个家庭后,哈佛教授发现:教育拼爹,可能是个伪命题。

采访了107个家庭后,哈佛教授发现:教育拼爹,可能是个伪命题。

公众号新闻



“钱”是最能挑动中国中产神经的话题,没有之一。

今天,在消费主义推动下,中产家长一边焦虑钱不够,一边深信再穷不能穷孩子,假期烧掉几万不在话下。

英国金融时报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养育一个小孩至成人的成本是可支配收入的16倍,高居全球首位


诚然,跟人生一样,钱能买来各种资源和机会。

但我们都知道钱不能买来一切。各项学术研究都证明,除了金钱投入造就的机会差异,还有更重要的投入决定着孩子未来发展。 

为什么有人烧钱养出个牛娃,有人付出那么多孩子看似烧了个寂寞?如何才能养出逆袭的普通人呢?

作者看了无数遍论文,试图找到答案,发来的部分Reference截图。


钱能买来什么? 

所有人都知道,平均来说,家庭富裕的孩子总体表现要优于贫困背景的孩子

在英国跟踪拍摄14个不同阶层孩子纪录片《人生七年》里,在长达60年的跟拍时光里,大家发现大概率上来说,阶层早就注定了未来的人生。

金钱代表机会:钱可以买到书籍,让孩子进入高质量的夏令营,请补习老师,有更多社会资源……

在国外的各项研究里,家庭财富与孩子的这些方面相关

  • 孩子智商;
  • 就读学校的梯队;
  • 孩子从高中毕业的几率、进入大学的几率;
  • 孩子基本学术成果,比如阅读、数学成绩;
  • 孩子基本认知功能,比如语言发展、情绪管理能力、思维方式等。

纪录片《人生七年》

但要注意的是,研究说的是“相关”,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如果钱能买到成功的各种机会,那么如果突然把一大笔财富,送给一个贫困已久的家庭,那么孩子的认知能力、学术成绩、思维方式,就能在短期内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提升吗? 

我们都知道,当然不能。 

很多新富阶层养不好小孩,很多寒门也能出贵子,到底钱在教育中处于什么作用呢?

在《我们的孩子》这本书里,哈佛大学教授帕特南采访了美国不同阶层的107个家庭,他发现家庭财富与孩子毕业后十年收入直接挂钩,但那些贫困家庭也有孩子能突破阶层

作者在书里写道,有钱除了给孩子们带来机会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经济收入能让父母心情平和,家庭关系稳定,并且花更多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的妈妈梅耶马斯克单身,曾遭遇家暴,一人兼职5份工作,小时候马斯克要买台电脑都买不起,但她从未放松对孩子的教育,鼓励阅读,工作时也会请孩子们一起动手帮忙。当然,马斯克如机器人冷漠的资本家做派和对女性生育的执念引发无数争议。


如果把对教育的金钱投资说成是“硬投入”,那么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思维、认知、知识、技能、价值观等输出和升级,都是“软投入”。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父母拥有的家庭财富被称为“经济资本”,而那些“软投入”,则可以分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健康资本,包括:

  • 人力资本(知识文化、教育能力、社交能力);
  • 社会资本(人脉关系、社会资源、声誉名望);
  • 文化资本(榜样作用、理想抱负、进取行为、格局、价值观);
  • 健康资本(健康习惯、观念、行为)。

👉人力资本

一个人通过教育和生活经验,获得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知识技能,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工作获得经济收入,实现资本化。

父母将人力资本传递给孩子的方式,可以是隐性的,比如榜样示范、沟通交流、亲子共读,将自己的经验、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变为孩子自己的知识;也可以是显性的,比如父母可以在家给孩子直接上课、教授知识。

 
👉社会资本

即父母从自己的教育经历、工作环境和社交网络中,发展出的人脉、经验和资源,能够为孩子日后的发展提供贵人、导师、榜样等帮助。

打个简单的比方,父母对不同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和发展判断,对职场处事和思维的提醒,在领域的前期耕耘等,都会影响孩子的选择。

👉文化资本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去博物馆、图书馆,参加音乐、艺术、体育等兴趣班,参与社交项目、创立优质学习环境,获得的格局、视野、阅历、社交能力,以及理想抱负。 

👉健康资本

父母遗传给孩子的智商水平,以及自身的健康习惯、观念和意识,和为了提升健康而采取的运动、饮食、生活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行动。

■儿童成长图谱

硬投入VS软投入

有家长说,明明软实力也与金钱紧密相连,普通家长又能做什么呢?

足够的经济资本,可以帮助人获得更多的机会,获取更多的人力资本、文化资本。而更高阶的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又给了人更高的几率挣得更多经济资本。 

学者们在研究家庭背景对孩子的学业影响时,不仅仅会纳入家庭财富(经济资本),还要加入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和社会地位(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进行衡量。 

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美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如何影响下一代人的生活机遇的?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组织研究团队,以数年之力采访了107位个家庭,揭示危机中的美国梦。

这个综合指标,就是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也就是天天狂刷朋友圈的“阶层”。 

金钱代表了狭义的阶层,比如仅用钱来衡量的兴趣班鄙视链,xxx万才能养出一个牛娃等等。

但广义的阶层指的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硬资本的软资本的综合,财富水平外,更代表着对于人的认知能力,对信息的掌握、判断和执行能力。

所以,“钱不一定买到什么?”

钱可以买到课程、书籍、学区房。但如果没有父母花时间、耗精力的耐心陪伴,精心的养育,那么父母的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并不会转化为孩子自己所用

再进一步讲,钱可以让父母给孩子铺一条足够宽阔的路,路上排满了学习机会和资源。

然而,这些资源和机会,都算作外因。

要想让资源和机会变成孩子自己的好成绩(人力资本),必要的汗水、努力、时间、耐心的付出,以及更重要的,孩子的内部综合能力(自控力、专注力、坚持力、自我驱动力、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力)更不可少。 
各种刷屏的鄙视链实在是没意思,披着教育的美好外衣,实则是功利世界的映射。

那什么样的孩子,综合内部能力最强? 

父母从小做好示范作用,进行了正确的、持续的引导、鼓励,孩子大概率会长出自己的学习力内驱力。而这项工作,对父母的「智慧」要求极高,是时间密集、精力密集、耐心密集型的。

光有钱,是绝对买不到的。

总而言之,孩子成就是由“三驾马车”——父母硬投入+软投入+孩子的综合内部能力——综合实现的。 

基于此,我们或许能为处于不同阶层的家庭提供一个可行的努力方向。

三驾马车论

为了表述清楚,我做了两个象限图。

先说第一个父母投入象限图,共有四个象限:

①有硬投入+有软投入;
②有软投入+无硬投入;
③无硬投入+无软投入;
④有硬投入+无软投入。 

其中,硬投入包括:

  • 金钱、资源;
  • 环境/房产(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城市环境、文化环境)。 

软投入包括:

  • 时间、精力、陪伴、选择、情感;
  • 审美、艺术、体育、科技;
  • 人力资本、健康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


最优的组合当然是第①象限(有硬投入、有软投入),最理想的状态就是A点,即“硬投入最多,软投入也最多”,也就是各类资本都占优的精英阶层中,重金砸向教育,并为孩子提供心理、情感、教育支持的父母。 

我见到的很多藤校家庭都属于这一类,不仅有金钱资源,还有满满的爱、尊重和鼓励给到孩子。

第②象限中是“有软投入、无硬投入”的家庭。

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父母依然注重教育、理念先进,能给予孩子温暖支持、敏感回应和正确鼓励,且情绪稳定、善于学习、教养良好的家庭。

经济条件并没有挡住他们努力的脚步,尽管优势积累过程也比较慢,但通过几代的连续积累会越来越好,典型的例子就是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哈佛博士何江的父母。 

而如何江一样,无数冲破阶层壁垒的学子都来自这样的家庭

第一位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大陆籍学生何江,他出身湖南乡村,父母清贫且非常看重知识的力量,给了他无尽的鼓励。


最差的组合自然是第③象限(无硬投入、无软投入),最糟糕的状态,就是B点,既“硬投入最少,软投入最少”。 

社会阶层越低,家庭压力可能越高,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损伤就越大。这些孩子要想获得更多可能性,学校教育和孩子的自我天赋尤为重要。 

而第④象限,就是“有硬投入、无软投入”的家庭,又分为几类,各不相同:

  • 父母光顾着挣钱,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心理成长,一味通过物质弥补情感缺失的家庭。
  • 父母不进行软投入,但重金砸出一个长期的优秀陪伴者,比如家庭教师,弥补父母陪伴的不足。
  • 父母既没有亲身陪伴,又没有请长期的陪伴者,但他们足够幸运,因为孩子的自我驱动力非常强,这样的人极少。


前面说了,仅仅有父母的软硬投入等外因,但没有与内因(孩子自己)和外因起了正向作用,结果也可能不尽人意。

也就是很多妈妈苦恼的:我们已经付出这么多了,孩子怎么还是躺平呢?

下张象限图是“父母投入”和“孩子天赋”的影响图。

注意,天赋无优劣之分,但是一定有差异,遇见不同类型的父母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 

这四个象限分别为:

①父母投入多,并找对孩子天赋;
②父母投入少,孩子自己有天赋;
③父母投入少,忽视了孩子天赋;
④父母投入多,找错了孩子天赋。

还是一样,最优象限自然是第①象限,其中A点属于最理想状态。 


投入多,恰巧又碰上了自驱力天赋强的孩子,有明确的目标、高度的自控力、坚持能力,家长和孩子配合极好,结果自然差不了。

有的家长纳闷为什么付出同样的心力和金钱,老大和老二会差那么多?

这就是跟父母投入和孩子的天赋内外因作用不同有关,父母的同一种激励方法对一个孩子有效,对另一个孩子则无效

第②象限中,父母投入少,孩子有清晰的自我意识,自律性强、内在驱动力也不弱,也可能是几种结果:

  • 硬投入多、软投入少,孩子综合内部能力强。 这样就是“父母投入象限图”中第④象限的第三类,孩子大多会走出自己的路。
  • 硬投入少,软投入多,孩子综合内部能力强。 这就是上文“父母投入象限图”中的第②象限,需要些时间, 但结果不会差
  • 硬投入和软投入都少,但孩子天赋能力极强,NBA球星中有许多类似的案例。还有畅销书《你当像鸟飞往我的山》的作者,从一个不允许读书的摩门教家庭走出的博士。

这样突破困境的人极少,堪称传奇。


再看第④象限,也就是父母投入多,却没有与孩子的天赋产生正向作用的。

这也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投入足够多,孩子却躺平了呢?

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这是教育需要探讨的终极问题。

简单而言,如果是尊重孩子天赋,正视孩子成长做的投入,哪怕现在还没有结果,别着急,咱们静待花开

但我也见过非常多本身能力超强,投入也极大的父母,却因为过高的投入换来过高的期待,成为了孩子人生的掌舵手,忽视了孩子的发展状况,让孩子在高压下逐步丧失了自主性

《The Price of Privilege》的作者、心理学家马德琳·莱文注意到那些富裕且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少年,出乎意料的是罹患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比例在同龄人中最高。

矛盾的是,家长付出的过多,孩子越感觉自己不满足。从表面来看他们似乎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同时他们也无意中被剥夺了自我发展的机会。“”

这是「鸡娃」不当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如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说“谁的生日派对更豪华”,中产父母时常担心钱包不够鼓而耽误孩子。

请千万记住哈佛教授帕特南在采访了107个家庭后所说的话:

“与其说金钱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就的因素,不如说是那些愿意每天陪着孩子吃晚餐,全家说笑、讨论的父母,才改变了孩子命运。”

传言是世界首富马斯克小时候的照片,全家一人一本书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中产妈妈不焦虑俱乐部,以真实故事对抗焦虑,用专业判断规划升学,以战略思维探索志趣。

近期直播推荐

#夏令营精选第四弹

4月21日

👆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上下滑动,海报底部扫码加入讲座群


#学霸养成记③—常规文理科学子如何突围2023申请季?

4月26日 19:30

👆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家长社群推荐

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没人告诉你的4个美本录取谎言:名校追求的「个性化」是个伪命题卷上天的藤校放榜背后,哈佛教育顾问:近1/4的大学生患有心理健康障碍因4美元把中餐馆告上法庭,哈佛教授断送前程。如今他直接状告哈佛我采访了100个有了第三者的男人,发现了这个残酷的婚姻真相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你的出生月份,可能会影响你的智力水平松弛感就是伪命题采访了107个家庭的哈佛教授:教育拼爹,可能是个伪命题。长命百二岁成可能?哈佛教授找到抗老基因开关德国学校如此缺老师,“移民为教育”恐成伪命题女性困境是伪命题吗?| 女性主义书单推荐我们到深圳,采访了一群追风的人“消费降级”是伪命题,消费者早该得到更多了【我村排长】老人有种说法生擒貓头鹰衰运到他家一个家庭无法聚财,可能是这几个原因在阻拦“财路”预制菜单独开店是伪命题和28位已婚男性网聊后,女教授发现了婚外性行为“生产链”【撒花】长命百二岁成可能?哈佛教授找到抗老基因开关1间母婴室,2207个家庭共享改革开放几十年迷外驯化入骨髓“做得精英却教不好孩子”?研究中产育儿20年,宾大教授发现多数父母忽略的一点...湾区贫富两极分化!8个家庭的财富,超过底层50万个家庭的总和!孙立平教授发现了有别日本的通缩奥秘俞敏洪称年轻人迷茫时可适当“躺平”,躺平是伪命题见过世面的女生有多厉害?我采访了100个女孩“不做 爱不行吗?” 知名记者采访了100个女孩中产深陷内卷的囚徒困境,哈佛教授说不如抽签上名校为什么说“重蹈日本经济覆辙”是个伪命题?印象哈佛教授捐赠2.1亿美元用于蛋白质创新研究,计划加速蛋白质和抗体发现GPT-4外逃计划曝光!斯坦福教授发现它正引诱人类帮助,网友:灭绝之门被打开为什么说重蹈日本经济覆辙是个伪命题美国西部乡村音乐剧《I love Bandits》(1)70%魔咒是伪命题!中美GDP差距拉大不能归结于美国“注水”研究了1000起产业投资,我们发现产业资本是个伪命题COSTCO的佛跳墙,牙痛的始末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