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莱镇《互联》
Part.01
拾音社话剧《互联》首演是在UMass Boston,很多莱克星顿华协的朋友们来看戏。
其中有华协共同会长林小梅和我UMass Boston同事丁薇。演出引起轰动是剧组始料不及的,所以当听到她们俩说 “你们应该继续演”的提议时,编剧兼导演宁可有些犹豫。
作为制片人,我太清楚剧组四个多月的排练是怎么走过来的。确定人员,排练时间、场地和准备餐饮、演员们大量背诵台词、每周线下排练加Zoom分组细拍等等,都太累太艰辛了!
2021年11月广播剧《互联》制作完成后,我就曾请征求过丁薇的意见。她15集全听完了,激动得不行,那时就说应该大力推广!
话剧2022年11月9日 首演后,她收集了演员感想和观众反馈,发了公众号。
在还没有酝酿MIT演出之前,莱镇华协王华和林小梅二位会长跟宁可和我见面开了会,就已经开始商议在莱镇上演的细节。
春节繁忙时段过后,前华协会长王卫东帮助申请到了4月8日莱克星顿Cary Hall 剧场。
与此同时,拾音社跟MIT学生会和无名剧社合作,于2/26为同学们在MIT贝壳剧场成功上演,给大家带来又一次惊喜。
不过也有些担心,一个多月之内再次莱镇上演会不会影响观众的人数呢?
Part.02
剧本里支援武汉的桥段,是编剧宁可综合新英格兰地区多个华人团体的报道创作的,其中莱镇华协是最耀眼的组织之一。
他提出加强这部分的内容。于是大家纷纷提供各种素材和视频照片,给剧本加入了新内容“爱心口罩亭”、“青少年计算机小组朗诵”、“美少女组合歌舞”和“义工《给力》集体舞”等。
怎么跟主演们说呢?情谊和对表演的热爱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
没二话,主演单东旭把自家诊所的地下室布置好作为排练场地。王晓梅和郭俐媛每次都开车近一小时赶过来。鳕键和周榕升大周末不能睡懒觉,还要地铁往返。奇奇活动多,就Zoom连线加入现场。王雨虹带着女儿小兮兮能来一定会准时到。越越一家在演出时都上场了,爸爸妈妈负责舞美灯光,哥哥除了朗诵还帮忙搬道具,真是给力!
(参演者详见话剧《互联》莱克星顿版主演、剧组幕后名单和藏名诗及郭俐媛语言艺术学校《美国的摇篮》朗诵者名单和藏名诗。)
新剧本中“爱心口罩亭”一幕是根据疫情期间一段莱镇视频创作的。
演员王晓梅和单东旭的戏是主要部分,二人凭着扎实的功力,很快拿下。
接着莱镇一位美国人在买不到口罩最无助时,发现华协设立的“爱心口罩亭”为市民提供免费口罩,犹豫徘徊不敢贸然取走口罩,跟义工恳请说“I don’t want to die.”当听到义工回答说“不需要注册,可以拿走口罩”时,感激不尽。鳕键和宁可在舞台上表演了这一段真实感人的场景。
口罩是编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灵感。结尾的义工“给力舞”,导演让我担任编舞,并设计在舞动的过程中把口罩摘下,会是鼓舞人心的时刻。
给力舞的灵感来于丁薇提供了一段华协义工们跳踢踏舞的录像,宁导就设计了话剧结尾的集体舞。音乐是《You raise me up 给力》的disco节奏版。导演给的两段音乐都很好,难以取舍,我就制作合并成了一个。
音乐有了,丁薇开始组群招人,除了华协义工,还邀请了牛顿中文学校支教团队,牛顿中文学校教师团队等等。NECCA的俞国梁、葛倩两位会长也加入了。
俞国梁在UMass 首演之前就跟我们见面讨论过运作方案和模式,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Part.03
丁薇根据我编排的示范录像很快制作了视频发给大家。
三次Zoom课认识了晓丹等很多新朋友,也见到了好久不见的姚洁莹老师和梁榕姐。王华老师每次都来坐镇支持,林小梅带病也坚持来。丁薇提供自己家作为线下排练场地,漂亮的大客厅被我们挤得满满的。
第一次只有一小时,动作队形快速基本搞定。第二次排练人更多,四排很挤,变换队形时有碰撞,大家都特别理解体谅。
第二排动作整齐有朝气,在晓丹,张颖,浩元,赵萍等带领下,演出时一出场就获得掌声。三、四排大部分只学过一两次,男生多,都很紧张,要求我带领。
演出大家跳得都很出彩,认真快乐,很可爱。
期间还在牛顿中文学校加排了一次,支教的几位家长老师来了,还有陈卉、浩元、丽晶、希纯、培敏,鑫明,俐嘉、晓毅、孙湄,小原金梅等老师也都来了。
我一直希望男生多一点,第一次线下看到王华,宁可,希纯,龚一方来排练,欣慰了很多。后来高兴团长,还有一位红衣男生也加入了表演。
演出时突然发现俞国梁竟然出现在队伍中,哈哈惊喜给力。
演出当天,Elisabeth还邀请来了莱镇历史协会的Darlene和两位舞伴,三位年长的白人舞者有很好的舞蹈功底,很快跟大家融为一体。演出时大家发挥得特别好!
(参演者详见排练演出义工“给力舞”名单和藏名诗。)
莱克星顿青少年科学艺术团的诗朗诵《我从东方来》也是丁薇老师组织的,我只在排练集体舞的间歇给孩子们辅导了很短的时间。
宁可的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包含了很多信息。对于中文程度不同的孩子们来说,第一次舞台表演语言类节目,难度不小,尤其还需要动作手势配合。
家长们辅导孩子付出了很多精力,看到孩子们从容不迫地舞台呈现,相信父母们也一定很骄傲吧。他们是高若涵、周嘉怡、梁思颖、粱志轩、邵翌宸、赵恩伟、张弛。
(详见《我从东方来》参演者藏名诗。)
美少女的唱跳《在一起更精彩》“Better Us Better Future”无疑是一个精彩亮点。
这个节目来自冯丽丽唱歌工作室。冯丽丽老师出身艺术世家,这首歌是哥哥一家冯晓泉曾格格夫妇和儿子冯天一创作的。
美少女组合里的冯安娜是冯丽丽的女儿,她和另外几位少女陈晓瑜、丁星迪、 叶子淳、 谭加乐唱跳俱佳,可爱靓丽。
宁可导演把她们的名字写进了诗歌:
《互联在一起》
重逢按捺心波起,晨晓竽笙顶星笛。
摇曳姿纯美少女。歌坛嘉乐丽彩奇!
Part.04
说到歌舞,贝舞团三场演出都倾情加入,是《互联》不可或缺的一幕。
我在MIT版也加入了她/他们。他们排练认真,舞艺精湛,让我学到很多。每场演出,他们的舞蹈都赢得观众的喝彩。这段舞蹈是剧中“爷爷”圆梦返老还童的桥段,为剧情铺垫埋下重要伏笔,感人温馨。
谢谢美女帅哥们:陈虹、彭雅岚、王仲丽、杨碧茹、刘茹,陈义星、黄海森、樊延河、刘暾。
(参演者详见贝舞藏名诗。)
Part.05
所有参演者的名字都出现在了拾音社宣传网页和话剧宣传中,是宁可一遍遍一个个更新加入的。
公众号宣传有大量的工作,林小梅会长在宁可提供的素材中,选取提炼,还多次翻译成英文版,和华协宣传组制作了不同阶段的宣传推文。演出倒计时阶段,她常常是既要忙自己的工作,又要及时更新话剧信息。演出结束后,还及时发了英文总结。
演出当天的时间紧张极了。下午1点才允许试音响,彩排,走台。六幕话剧部分只彩排了四幕,助演团体就到了。
主演们只好停下来,放弃后两幕的走台。虽然担心,但还是体谅全局,凭借经验顺利演出。忍不住大赞一下主演们的功力!
最让导演牵挂的是合唱,12点提前来剧场,跟我商量怎样设计挪动合唱站台和拉幕最合理。最终我们把合唱站台藏到了侧幕后,便于快速安全拼好整个合唱台。
除了合唱站台,拉幕摆道具的幕后也是当天下午才第一次走台,临时志愿报名的是几位高中生,多亏他们及时救场,几次大幕开闭都顺利完成了。
时间紧,没有记下他们的名字。我记得他们的面孔,三位美丽的女生和一位小帅哥,还有一位家长父亲,谢谢你们!
幕后是演出进行时最重要的支撑:音效周榕升,音响控制王雨虹,灯光王兴玮和 Chengyu Cao专业沉稳,每个细节都准确出色完成。丁薇,沈心焯两位舞台监督,事无巨细,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合唱前,话筒线缠在了一起,紧张时刻,丁薇一个个解开,送到台前。
Part.06
合唱团在三场演出中,从召集人员到上场形式和动作队形,都根据不同的剧场和内容做了精心的设计。
敬佩郭凌指挥和高兴团长薛文琼团长的抗压韧劲,智慧的应变和指挥千军万马的魄力,让合唱团顺利成功参演,成为话剧精彩的一部分。合唱团借这次机会,还为中国贫困地区伤残儿童集资康复治疗募捐。爱心满满,辛苦了。
高兴团长的美篇《从东方到互联》记录详实感人。
参演者详见《You Raise Me Up 给力》排练演出“互联合唱”名单和藏名诗。
Part.07
演出开始前,波士顿吴弭市长发来视频,祝贺莱克星顿华协成立40周年。
话剧《互联》-新英格兰华人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演出结束,好评不断。莱克星顿华协共同会长、NECAA 共同主席王华说:“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近距离观摩你们玩儿文艺,奉献社会,开心难忘的经历。”
莱克星顿华协共同会长林小梅说:“我看第二遍,看到几处仍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来看剧的朋友都很喜欢!华二代包括我女儿也反响很好!今天的剧场坐得很满,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丁薇教授说:“我是看着你们从广播剧一步步成长、成熟起来的。和《互联》剧组合作,经常让我回忆起很多大学时的美好时光。”
新英格兰华人联盟会长俞国梁说:《互联》“3.0太棒了!期待4.0!
感谢主演明星们!感谢助演群星们!
感谢幕后英雄们!感谢观众们!
感谢支持话剧《互联》的每一位朋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