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西弗评论(ID:xixifupl)
最近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已经重回正轨。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前景造成了一些损害,但这些不足以动摇中国作为强大的全球经济力量的地位。这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23年一季度的GDP数据,增长4.5%。这个数据超过了《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给出的4%的预测。很多人觉得,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5%,4.5%不还没达到5%的目标吗?这个判断是错的,如果未来三个季度,中国经济能维持一季度的势头,中国经济大概率将可以增长6%以上。下表是统计局的2019-2023年分季度的不变价GDP。考虑到2022年受二季度和四季度两波疫情的影响,GDP季度数据不稳定。2021年全年没有特别大的疫情,比较稳定。以2021年为参考年。2023年Q1-2021年Q1 GDP的两年平均增速是4.6%。如果把这个两年增速,应用到剩余三个季度,得出的2023年全年的GDP增速可以达到6.3%。在一季度GDP数字公布后,JP Morgan上调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率到6.4%,和上面的估算比较一致。实际上,如果不出意外,后三个季度的增速有可能比上面更高。因为毕竟今年1月份,还是受到了疫情的一些影响。一季度最给力的是消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6%,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的恢复不如消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1-3月份增长3.0%,增速低于GDP增速。发电量一季度同比增长2.4%,也低于GDP增速。但3月份发电量增速明显加快,增速达到5.1%。当然,上面这些正面的数据,网络上有些人是完全不信的。这些数据,与他们心中,中国迟早要完的坚定信念不符,自然无法接受中国经济重回正轨的这个现实。这些中国药丸党失望了二三十年了,恐怕要继续失望下去。当然,一季度的数据,也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最大的问题,还是就业,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然而,青年就业问题非常严峻。2023年3月,全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19.6%。这个数字应该是调查失业率2018年统计以来3月份的最高值,比2022年7月19.9%的历史最高值,也只差了0.3%。如果我们看上图的城镇人口调查失业率数字,可以看到25-59岁的人口失业率相对比较稳定,一直在4-6%之间,2020年疫情期间,最高达到5.6%,而2023年三月,回落到4.3%。相反,16-24岁的人口失业率,因为毕业季,有明显的季节特征(7月是全年最高)。但从图中可以看出,16-24岁人口失业率,呈现一个非常稳定的上升趋势。16-24岁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趋势的原因,显然并不仅仅是经济。经济有周期和波动,但这种波动应该同时作用在25-59岁和16-24岁两个群体。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脱节,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更高要求,中国传统下父母的持续经济支持,可能也都是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的原因之一。另一个不尽如人意的数字是: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只有0.6%,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还需要时间恢复。2023年一季度的经济,看到了希望。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喜忧参半,喜大于忧。华尔街日报的一段评论我觉得还是比较中立的:“中国经济仍有很严重的困境需要克服,但最近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已经重回正轨。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前景造成了一些损害,但这些不足以动摇中国作为强大的全球经济力量的地位,这一点可能会让华盛顿的很多人感到失望。”一季度最超预期的是出口。按人民币计价,3月份出口达到2.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3.4%。按美元计价,3月份出口达到3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这个数据明显好于Wind一致预期的 负5%。同期韩国越南的出口都是负增长。这个数据也让很多人难以置信,认为一定是造假,有问题。之前我讲过,GDP是个估算数,造假比较容易。海关数据是汇总数,是一笔笔出口报关累计出来的,不同国家数据还可以交叉验证,造假其实是比较难的。这次3月份的数据,预测普遍失准,是因为经济学家过往预测,主要参考的是欧美数据。欧美消费不景气,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确实是负增长。但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口国别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出口,欧美发达国家的占比,已经低于50%。2023年3月,中国3156亿美元的出口中,美加澳日韩欧的总和,已经低于1500亿美元,不到50%。我们以前觉得,中国的出口大户是美欧日这些发达国家。今天的实际情况,已经不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以上。2023年3月比2022年3月增加的407亿美元出口增量中,东盟占了差不多150亿美元,非洲俄罗斯拉美占了差不多150亿美元。出口增长绝大多数都来自亚非拉这些发展中国家了。未来中国工业品出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潜力大,还是发达国家的潜力大?结果不言而喻。人口规模,经济增速,消费潜力,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潜力都远大于发达国家。很多人眼中的世界,只有美日欧这些发达国家,只关注这十亿出头的人口。说什么中国得罪了大客户。殊不知,中国出口的大客户已经不是这些发达国家。中国进口的资源,也绝大多数来自这些发展中国家。用老黄历方法估算出口,只看欧美情况,自然而然就会低估中国的出口。从品类上看外贸,也有一些有趣的发现。有些品类,比如消费电子在下降,但其他品类快速增长。比较2023年3月的出口和2022年3月的出口:笔记本跌了38亿美元,手机跌了40亿美元,确实非常不景气。但同时汽车和汽车零配件涨了57亿美元,锂电池涨了24亿美元,钢材涨了35亿美元,服装鞋靴纺织品涨了54亿美元,箱包涨了18亿美元,塑料涨了22亿美元,电子元器件涨了27亿美元。涨的品类明显多于下降的品类。对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有很大惯性和韧性。东边不亮西边亮。中国出口,虽然欧美市场衰退,亚非拉市场的增长弥补了欧美市场的衰退。手机消费电子衰退,被其他品类弥补。今年一季度的经济,纵向比较,和过去的中国比,无疑不怎么样。两年平均增长率不到5%,仍然低于中国的潜在GDP增速。因为2022年GDP增速偏低,2023年实现5%增速应该毫无问题,6%也很可能。但经济如果维持目前局面,2024年实现5%的增速挑战不小。然而,GDP增长率不需要这么高。以中国的体量,只要中国经济增速能比美国高大约2.5%,就能在十年之内,2032年左右GDP总量超过美国。当然,以中国的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是理所当然的。中国的发展目标,应该是GDP总量超过美国日本欧盟的总和。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大约在2050-2060年可以超越美日欧总和。届时,其实中国的人均GDP应该也不到美国的一半。然而,GDP数字只是结果。要达到这个目标,第一是产业升级,抢占高端产业,争夺商品定价权。第二必须开拓新的市场,仅仅产业升级是不够的。中国要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需要的工业产能也许超过了现在世界市场的现有需求。必须创造新的市场,新的需求。如果这个世界仍然只有发达国家的十亿出头人口有购买力,中国也许永远摆脱不了产能过剩命运。首先发达国家人口就这么多,增长也很慢。他们的消费增长空间也非常有限。我们看美国电视剧,今天美国的人生活水平,和50-60年前,并没有明显区别。50年前,汽车、空调、彩电,那时的美国家庭也都有了。新的增量市场,不在发达国家,而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增长的同时,要培育出新的消费市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对中国好处巨大。发达国家十亿出头人口,中国十四亿人口,世界还有五十多亿人口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庞大产能,要靠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起来,提供新的增量市场。这些国家经济需要发展,而且需要普惠式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国生产价廉物美中端低端产品,如果没有普惠全民的经济增长,一小撮富人拿走经济红利,也无法创造出适合中国货的新增市场。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增的消费市场,需要广大亚非拉国家,能实现普惠全民的经济增长,这样这些国家的普通老百姓,才有钱买经济实惠,中低端的中国货,才能带动中国经济。如果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果实被少数人攫取,那时,受益的是劳斯莱斯法拉利,爱玛士LV,和中国企业没啥关系。产能过剩的中国,最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实现公平基础上的稳定增长。这样,才能让这些国家的老百姓,买更多的中国货,中国的经济才能快速发展。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