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闺蜜机”吗?
比如,我的朋友,你知道什么是“闺蜜机”吗?
看图。不是那个沙发。也不是沙发上的那个女孩。那个女孩对面立着的那个,就是闺蜜机。
啊?就是那个带支架的屏幕?这,哪点看上去像是……闺蜜?因为和她聊八卦,不会泄密?说心事,能被安慰?女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会把一台机器,当成闺蜜呢?
不理解。
第一次在小红书上刷到闺蜜机(不要问我为什么会刷到),我想,就是个噱头吧。
很快,我这个判断就被打脸了。后来看到报道,这款闺蜜机仅抖音的单日销售额,居然超过300万人民币。7天内,所有现货就卖完了。大平板,加上个架子,怎么就能卖这么好?
更不理解。
我赶紧虚心地去查这个品牌。添添闺蜜机。发现居然是百度旗下的小度做的。就是那个“小度小度,明天天气怎么样?”的那个小度。百度不是做人工智能的吗?小度不是做智能音箱的吗?怎么开始做“闺蜜机”了呢?
尤其不理解。
于是,我满怀好奇地找到了我的老同事,景鲲。
我在微软14年。景鲲在微软8年。我们有7年是同事。著名的人工智能产品“小冰”,就是景鲲带队创造出来的。2014年离开微软后,景鲲就加入了百度,任百度搜索的总产品架构师。后来,升任集团副总裁,向李彦宏汇报,并担任小度科技CEO。
我问景鲲,你给我讲讲,这个闺蜜机,真的卖得很好吗?
景鲲说,真的卖得很好。第一批货,全卖完了。现在4月份,我们甚至不得不已经开始卖5月份的货了。
可是,你一人工智能专家,为什么要做“闺蜜机”呢?
这我可以给你讲几天几夜。但简单来说,做硬件,做人工智能,不能只关注技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
说来话长。我们先把闺蜜机放在一边。给你讲三个故事吧。
这要从2018年,开始说起。
打破行业惯性思维
2018年3月,百度推出了一款硬件产品:小度带屏音箱(后来叫:小度智能屏)。这是一次真正的创新。
什么叫“真正的创新”?
真正的创新,首先关注的一定是人。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只有从“人”出发,才能打破行业惯性,做出真正的创新。
我非常喜欢一本书,叫《任天堂哲学》。这本书给我做产品,很大的启发。
任天堂,创立于1889年(光绪15年)。有130多年历史。你一定听说过它的爆款产品:超级玛丽兄弟,魂斗罗,松鼠大作战。但是,最近这20年,任天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994年,索尼推出了PlayStation。2001年,微软推出了XBox。两家科技公司进入游戏领域,就很自然,开启了一条“不服跑个分”的内卷赛道。CPU越来越强大,场面越来越宏伟,3D效果越来越细腻。任天堂怎么办?一起卷参数配置吗?
2006年,任天堂的传奇人物,宫本茂,超级玛丽兄弟的创造者,打破行业惯性思维,推出了不追求画质,但是专注于“人”的产品:Wii。
画质是很低,但握着遥控器就能打棒球、打网球、打保龄球、打高尔夫球。无数从来没有买过游戏机的家庭用户,疯狂爱上了这种休闲运动游戏。截止到现在,Wii的销量已经超过1亿台,远超同期的PS3,和Xbox。这是真正的创新。
回到小度带屏音箱。
“小度带屏音箱”这六个字里,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字?是“带屏”。当时,很多业内人士都劝我,音箱是一个语音交互产品,要屏幕没用,还增加了成本。行业里没人做带屏音箱。不但中国没人做,美国也没人做。亚马逊的alexa,也不带屏。
可是,大家都没有,就代表不对吗?技术和人的关系,需要尽量丰富的交互体验。语音,是人类输出信息最快的方式,而视觉则是人类获取信息最便捷的渠道。从本质思考,有了屏幕,交互就丰富了。你报天气,能看见天气了。很多场景就多出来了。
这个中国第一款“带屏”音箱推出后,1年内销量就破1000万。有了屏幕,大家用它问天气,查股票,做教育,看漫画,点外卖,连接智能家居。
现在,小度已进入了4000万个家庭,以及3万家酒店(60万间客房),销量连续多年蝉联第一。
这就是:打破行业惯性思维。
如果有人告诉你,“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我们也应该这么做”,那他就是用复杂句式告诉你:请不要创新。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打破”,都叫“创新”。很多的打破,最后都是一地鸡毛。为什么?
因为没有深挖用户原始需求。
深挖用户原始需求
提问。用户听音乐的原始需求是什么?
给你两个选择:A)好听;B)方便。
听音乐,原始需求,那当然是好听吧?
很可惜,不是。用户听音乐,比“好听”更原始的需求,是“方便”。
啊?为什么?
因为,好听,是一个“激励因子”。而方便,是一个“保健因子”。
办公室里如果多放了一盆花,你会心情愉悦,激励你更好工作。但是没有,你也不会大吵大闹说,没有花我就不来上班了。“多盆花”,就是激励因子。但是如果办公室大冬天从来不开暖气,你会难以忍受,甚至离职。可有了暖气,员工也不会心存感激,因为觉得这是你应该做的,是保障大家工作的基本条件。“开暖气”,就是保健因子。
保健因子,是比激励因子“更原始”的需求。好听,播放器的销量“可能”会提高。但不方便,播放器的销量“一定”会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你买了很多科技产品,开头几天的新鲜感过去后,很多都放在一边吃灰的原因。因为用起来:不方便。
现在想想,乔布斯“把1000首歌放进口袋里”。下载歌曲、复制歌曲的复杂,会让大部分人对音乐的热情,消耗殆尽。把你这辈子所有爱听的歌都放进iPod,随时随地,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多么伟大的创新。
2021年底,小度做了一款产品,叫“智能健身镜”。
提问。用户健身的原始需求是什么?
给你两个选择:A)改变自己;B)对抗懒惰。
是的。你猜对了。是:对抗懒惰。
用户健身,当然是为了改变自己。但是,改变自己,是一件非常耗心力的事情。改变的结果令人向往,但改变的过程令人痛苦。健身不快乐,那怎么坚持?在绝大部分普通人心目中,远期的改变,和当下的快乐相比,我选当下的快乐。
所以,团队调研健身镜这个市场的时候,发现大量的产品都专注于姿势、卡路里、难度,就意识到这可能是不对的。我们不要给已经难以坚持的健身,增加难度。我们要用好玩,降低难度。因为只有好玩,才能对抗懒惰。
于是,我们在自己的“智能健身镜”产品中,加入了广场舞、太极拳,和小孩子喜欢的运动游戏。
果然,这些看上去不那么纠结动作是否标准的游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有用户反馈,说他们家80岁的奶奶,再也不下楼去和小孩子们抢篮球场了,而是每天跟着智能健身镜跳广场舞。
去年一年,添添智能健身镜电商全平台销量,已经做到第一。
更重要的是,智能健身镜的用户,因为好玩,而爱上了运动。
2021年开始,我们还做了系列产品,叫“智能学习平板”。
提问。用户给孩子买智能学习平板的原始需求是什么?
给你两个选择:A)提高成绩;B)代替陪伴。
是代替陪伴。
很多家长,其实已经被每天的工作忙得很焦头烂额了。回到家里,他还要花两三个小时去陪孩子、教孩子,虽然觉得应该,但确实痛苦。所以,我不是买一个“错题机”,而是买一个设备,能代替我做这2-3小时内的所有事情。
所有事情包括哪些?包括关心孩子的坐姿对不对,眼睛累不累,有没有专心学习,当然,辅导一些自己早已不懂的难题。所以,在小度智能学习平板里,加入了20项护眼机制。现在采用了圆偏振光技术的“类纸屏”。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加入了基于AI摄像头的“家长管控”的能力,比如距离提醒,坐姿提醒,AI注意力监测,等等。
你看到的产品,可能都长得差不多。都是一个带摄像头的屏幕。但是,因为满足的“原始需求”不一样,击穿用户的能力,可能就会截然不同。2022年,根据IDC的数据,小度获得中国学习平板市场份额第一。
打破。深挖。
打破行业惯性思维。深挖用户原始需求。
然后呢?然后:延续。延续可进化产品力。
我们终于要回到最一开始提到的“闺蜜机”了。闺蜜机,是“延续可进化产品力”的典型。
延续可进化产品力
润总,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喜欢“闺蜜机”了吗?
首先,因为它打破了行业惯性思维。我们看到一台“27英寸大平板”,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第一个词,大概率是:显示器。对它的第一个反应,大概率是:固定在桌上。
可是,谁说27英寸大屏幕,就一定要固定在桌上当显示器?我并不是坐在桌前,才有看东西的需求。我在化妆的时候,需要大屏幕。我在洗脸的时候,需要大屏幕。我在洗手间的时候,需要大屏幕。我躺在床上,还是需要大屏幕。为什么要我去将就屏幕的位置?为什么不能让屏幕将就我的位置?
所以,这个“闺蜜机”,下面有5个隐藏的轻音万向轮。一个女生拖到任何地方,都毫不费力。另外,我们还内置了大容量电池,不插电也能长时间使用。
这就是打破行业惯性思维。
其次,因为它深挖了原始需求。我们需要一块平板的原始需求,到底是什么?是看剧吗?是上网吗?是当做大型显示器吗?都是。但还有一个更“原始”的需求:化解孤独。
每个女孩子,不管是已婚、恋爱还是单身,总有一些孤独的时候。总有一些话想和别人去聊,总有一些事想对别人去说,总需要陪伴。一个女生没有好闺蜜,一个男生没有好哥们儿,很多话就很难说出来。如果有一个你在厨房、化妆间、泡澡、餐桌旁、床边都能陪着你,给你解闷,和你分忧的“闺蜜机”,就能化解掉这份孤独。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这款硬件,叫“闺蜜机”。
理解需求,很重要。理解原始需求,更重要。原始需求,往往深埋在情绪里。
但是,导致这款产品大卖的原因,除了“打破、深挖”之外,还有一点:延续。
闺蜜机之所以能自如地聊天,是因为从小度带屏音箱“延续”了积累多年的自然语言能力。截至2022年底,搭载小度助手的设备,每月语音交互次数达71亿次。这71亿次交互训练,才让闺蜜机说起话来真像一个闺蜜。
闺蜜机之所以还能陪你做很多事情,甚至能陪你做瑜伽,是因为从智能健身镜“延续”了AI健身的能力,可以精准识别你的动作。
乔布斯有一个著名的演讲,里面说到:connecting the dots。你这一路走来,积蓄了很多技术。这些技术就像一个又一个孤立的点。有些时候,这些点看似没用。但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会连成一条线。而之前不知为何画下的这些点,都是为了今天的这条线。
这条线,就是:技术与人的关系。这条线,最终通向用户的需求,用户的内心。
现在,你理解“闺蜜机”了吗?
最后的话
有本书叫《规模》。里面说,企业也是生命。作为生命,人有一天会死,企业也有一天会死。企业的创新,就像基因的裂变。有的裂变,会带来超能力;有的裂变,却会带来癌症。企业也是一样。企业的每次创新,不是都会带来好结果。创新,大概率是九死一生的。创新的失败率高达90%,甚至95%。
那怎么办?
向死而生。既然“死”是大概率事件,那有什么好怕的,有什么好焦虑的。不怕死,然后研究怎么活。我们设想有哪些情况会“死”,尽量避开这些情况,尽量迭代,反而会活得久一点。反而你可能获得巨大的收获。
如何避开这些情况?如何迭代?
打破行业惯性思维。深挖用户原始需求。延续可进化产品力。
小度基于这些“产品方法论”,创造了很多“新物种”(例如闺蜜机、添添自由屏、健身镜等等),并且实现破圈,进入多个新赛道,不断挑战,不断开拓。创新的道路,没有终点。
听完景鲲的分享,我深受震撼。
向死而生。然后研究怎么活。一旦要活,就活得伟大。
嗯。共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