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好痛苦,一直拖延怎么办?
图源:www.pexels.com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但凡你搞过创作,写过稿子,你就知道那个过程有多孤独多痛苦。我一直在电脑上便签上贴着小说家张天翼的话,‘每次面对那个文档,就好像单枪匹马站在一片雪地里。’”
对很多学术界的人来说,写论文是做研究的过程中非常痛苦但又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很多时候,写作太痛苦了,所以我们会找各种事情来积极拖延(positive procrastination)。比如开始写论文了,突然就发现家里或办公室太乱了,开始打扫卫生。也有人不断拉长收集、分析数据的战线,却迟迟不动笔写作。我曾经听到好几个老师说过,每个项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都应该有个终结点。不停地收数据或做分析(虽然额外的数据或分析的边际回报已经很小了),或许有时是我们逃避写作的理由(借口)。写作虽然真的很痛苦,但只有把我们做的东西写出来,才是我们和别人交流研究的第一步。“Write early and often”是我经常听到的写作建议。
我其实深知我自己拖延写作的典型做法:我会骗自己说,文献还没看完,我还没准备好开始写。于是我就一直“假装”看文献,一个字也没写,项目就一直没进展……
来源:www.pexels.com
该写论文的时候不想写怎么办?不知道从何写起怎么办?我这几年摸索出一个方法对我还挺有用,今天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们有什么克服写作拖延症的小妙招,也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之前有一篇我一作的论文,因为要赶一个会议的deadline, 所以我在2021年3月份很快速地写了接近6000字,然后就一直被我拖拖拖,以文献没看完为理由,一直没有继续把文章写完。后来转眼就到了12月底,一年就过完了,文章还是一点进展也没有。一直拖着没写,我也很惭愧。所以,我得想个办法呀!
于是,我就鼓励自己把每篇论文做笔记;等最相关的论文看得差不多了,我把做的笔记按话题分类。比如,我当时写的论文是关于父母工作时间上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如何影响他们的育儿时间。我就把我所看的文献大致分成几个子话题,比如:理论、与我的研究直接有关的实证研究、其他提供大的研究背景的文献等。之后再看到相关论文,我就可以加到对应的子话题下。在每个子话题里面,我会把文献按照重要或相关程度排序。跟我自己论文最相关的,排在前面。有些论文虽然看了,但是最后发现对我论文没啥用,我还是有个记录,不过放在笔记靠后的地方。而且我整理笔记的工作,就是在Microsoft Word里面做的(图1、图2);子话题的名字可以用Format➡️Paragraph➡️Outline Level来排版,这样我们用导航窗格(Navigation Pane)就很容易跳转到不同的子话题页面。也有人用专门做笔记的软件,比如Notion、Obsidian来做文献笔记。但是,只要能让我们停止拖延开始写作就行,具体用什么工具,没那么关键。
图1:本文作者读文献做的笔记(示例1)
图2: 本文作者读文献做的笔记(示例2)
我一边整理读书笔记,一边就可以开始根据子话题写文献回顾的各个部分了。比如理论看完了,先写理论。一般来说,跟自己的论文最直接相关的核心理论文献,数量可能也不会很多。实证的,可能看10篇文献(当然,对于不同的话题,这个数字的大小可能会有差异),归纳总结之后,也可以慢慢开始写了。我感觉,先把自己知道的写出来,是最重要的,不然就会一直拖拖拖,论文就一直没有着落。同时,在整理文献笔记,慢慢开始写的时候,我常常发现,只有开始写了,才知道自己最需要补充看哪方面的文献。文献是看不完的……所以我总是尝试跟自己做心理建设说:“即使是硬着头皮,你也先写一点,不需要全面,后面可以再补充。”
我那篇论文的文献笔记最终17页,6050个(英文)字。而最终发表的论文中,文献回顾部分的架构几乎就是按我文献笔记整理出的几个子话题来组织的(图3)。
图3:最终发表的论文信息
后来,我觉得这个方法真的不错!可以让我读文献,同时又帮我克服写作拖延症。后来,我另外几篇烧脑论文都是这么写出来的。比如,我跟兰卡斯特大学的胡扬老师最近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了一篇论文(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3-01545-5)。
这篇论文其实在写作和修改的阶段都很有挑战性,因为文章很复杂,但要写得简洁清晰跨学科。当时拿到审稿人的修改建议之后,很痛苦地发现,文章几乎要重写,心里既觉得很崩溃又有一种“或许我命该如此”的感觉。为了克服自己的恐惧(和overwhelmed)心理,我花了一些时间,把一些重点文献重新阅读了一遍,同时分类做笔记(图4)。然后,我们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和自己整理的文献笔记,理出新的文章脉络。我们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常常一段话要纠结几个小时,写了删了再推翻重来。但是,因为做了文献笔记,心里有底,可以理直气壮地提醒自己:“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完全可以开始写了。”这个过程,虽然烧脑,但是也很愉悦、很有成就感。
图4:本文作者读文献做的笔记
做读书笔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献、减少写作拖延,但是不可否认,写作或创作,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很痛苦的事情。我也常常觉得写作不是很顺利,坐在电脑前感觉一个字也写不出或花很长时间做一些无关紧要的改动。在电脑前,写写删删将近5个小时,只写了100个字,对我来说也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在三天因为感觉写不出又多读了一些文献后,我感觉必须得逼自己写了。既然对着电脑,脑袋一片空白,我干脆换个方法:我拿着手机靠在床上把脑子里想的段落写下来。虽然真的写得很差,但1.5小时在手机上打了近550个字。第二天,把手机的内容转到电脑上,再重新修改。所以,写作不管多难,感觉克服这个难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吭哧吭哧硬着头皮也要写。
在今天文章的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著名学者Paula England在推特上分享的写作心得。每当我觉得写作痛苦写不出来的时候,我就想起她的这两段话,然后鼓励自己继续写下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缪斯夫人”(ID:Ms-Muses),《赛先生》获授权转载。
欢迎关注我们,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