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学校真的“学不了”吗?—— 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说起
这两年接触过很多教育创新学校或案例,一土、爱哲、田字格、范家、达祖、硙子坝、先锋、好奇、悦谷、桂南、百年……经常听到一起访学的朋友感叹或嘀咕,“哦,怪不得”,或者,“好,学不了!”。
这些感叹“怪不得”和判断“学不了”的朋友,绝大部分是慕名前来的校长、局长等教育工作者。每一个“怪不得”和“学不了”背后,不仅是访学效果的折扣,更意味着,又有一所甚至多所学校失去了一次“改变”的动力和机会。因此,有必要认真审视一下“怪不得”和“学不了”的原因。
1. 高质量的创新学校可以复制吗?
确实,很多教育创新案例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些特殊机缘和资源投入。以笔者最近走访的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盛华有多好?可参见童书妈妈三川玲之《热泪盈眶!一所在内卷时代让人人生命盛放光华的学校》)为例,就是台湾企业家和慈善家王雪红女士(HTC、威盛电子等创始人或董事长)夫妇于2011年起先后投资两亿多人民币捐建,并在学校“爬坡”的头几年每年给予1000万左右的运营资金支持。
盛华学院的创始团队也阵容不俗,校长是北航软件学院时任院长孙伟教授,副校长是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北航青年教师盛华,其它骨干如现任副校长农政也来自北航。
盛华的“显赫背景”、公益性质,持续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支持。单从外部人才吸引力来说,国内外很多志愿者老师常年、每年都来盛华任教和工作,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而且使学校可以节省大量的师资费用。
这样的资方和团队背景,当然容易给人以“豪华”、“得天独厚”、“不可复制”、“不可学”的印象。笔者也相信,盛华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成就这样的教育,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今最少时代已经变迁,复制盛华就像复制历史上的晓庄、北碚、石门坎……
2. 高质量的创新学校可以学习吗?
但是,“难以复制”,不等于“不可学习”。学不了全部,或可学局部;学不了样式,或可学精神;学不到100分,能不能学到60分、甚至40分?
1)盛华的成功真的是靠“钱多”吗?
有兴趣的读者只要搜一下“一所高质量的职业技术学院要投资多少钱”,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低于5-6亿元的学校,投资10亿元以上的职业学院也已经屡见不鲜。即使按同等购买力折算,盛华的资金投入也只有当下的6亿元左右,其实远远算不上“豪华”。
一所3000学生的公立职业学院,假设150名老师,30-50名职工,每年政府的人员薪酬支出最少也要在3000万左右。而盛华依靠社会资源利用、企业化精细化管理、产教融合模式、到市场上拿真实订单、实现真实收入,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完全的自给自足。而且,他们所收取的“全国最低水平学费”(每学年学费仅6500元),还要以奖学金、助学金的形式,返还60%以上补助学生。
从生均培养的综合成本角度,盛华学院大概是每年2万元;即使把支持学校的爱心企业的资源“折现”,每年生均成本也不足2.5万元。而公立职业学院的生均成本一般在3-3.5万元每年。——来访者都羡慕盛华“日子过得红火”,究其首要原因,与其说是出身豪门,不如说是“教育挣钱两手都抓得好”,“会过日子”。
2)盛华的“开门办学”可以学习吗?
一般学校当然很难像盛华这样吸引到那么多优秀外部资源,但盛华积极引入外部智力资源的方式是完全可以借鉴的。中国经济良好发展了30多年,各行各业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管理、运作人才,特别是50-60岁之间就已退休的各路专家们。给职业学校来说,这无异于挖掘不尽的宝藏。
即使在义务教育领域,笔者也看到很多创新学校积极引入村庄或社区的手艺人、技术人员、专业人员,担任音体美、劳动实践、心理等业余讲师。例如,浙江缙云县的多所小规模农村学校开展了“双师”劳动实践课,“专业老师”就是村里的种田或种植高手。
志愿者们为什么愿意反复来到盛华?笔者的感受,关键是感受到真情和尊重,能实现个人价值。盛华的志愿者宿舍,就在校内依山而建,窗明几净,家具、家电配备齐全。而部分教师宿舍却已经不得不搬到了校外,条件也简陋得多。可以说把全校最方便、最好的宿舍留给了志愿者。
(盛华给志愿者的拎包入住宿舍)
就像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人材”,盛华也相信每个志愿者都有独特的价值。他们与志愿者一起,根据志愿者的兴趣和特长,定制课程和角色,让志愿者得到最得心应手和最有满足感的发挥。
3)盛华的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学习吗?
因为资质限制和经营能力要求,盛华的产教融合具体方式(学校和科技公司并举)和结果(其孪生企业梦动科技已经位列全国十大数据标注公司之一),确实不容易复制。但盛华的教学和育人模式完全可以借鉴,那就是以终(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为始设计教学内容,贯彻教育理念。
(盛华的岗位/项目倒逼式产教融合架构)
盛华的“真实职业教育”融合了五个方面(称5R):真项目、真教改(以项目倒推解构)、真职场、真交付、真分配(学生每月有数百到数千的真实收入)。他们骄傲地说,”在我们盛华,上课就是上班,老师就是经理,作业就是作品”。
如何学习无法复制的先进经验呢?笔者认为,就是先消化再定制。2021年,笔者随21世纪教育研究院赵宏智等同事前往云南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访学(《农村学校的校办农场大有可为——从云南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的农场实践说起》),为其200多亩的超大农场所震撼。我们提炼出了四条校办农场的意义所在。
其基础意义是:1)作为学生劳动和多学科综合实践基地、2)为师生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肉菜鱼等食材供给。两个理想价值:3)获得适度收益补贴学校办学经费之不足;4)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助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成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宏智很快带领他所带的硙子坝小学(《硙子坝小学——一所全方位服务型村小的实践》)等校长再次前往宣威学习,并根据陇南的自然环境特点,制订出硙子坝校办农场建设方案。从去年这第一年的情况看,初步实现了一个靖外明德模式的精炼版。他们租用的30亩农地,已经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过冬的胡萝卜、土豆、大白菜等无公害蔬菜;依靠中药材及再加工,实现了10万+经营收入;高年级劳动课已经在农场开展……
(硙子坝小学学生在校办农场的劳动课上)
4)盛华的育人理念和配套管理实践可以学习吗?当然!这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一条了。盛华在“育人”和管理上的第一个特点,我称之为“既尊重人性又相信升华”。例如,他们允许抽烟但只能在室外指定区域;支持谈恋爱但必须彼此保护、尊重;允许睡懒觉但必须自主安排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允许晚归但必须避免打扰同学。
其第二个特点,与百年职校(读书日推荐:《做幸福的普通人》——从百年职校看职校和社会如何更好地帮助普通青少年成长)的经验类似,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全面参与学校运营和管理。
我们去盛华那天晚上,正值他们第二天要举行每年一次的春季运动会,负责组织的几个同学正在运动场做最后的协调和安排。第二天,我几次溜到运动场,悄悄观察每个年级、班级的学生面貌,他们明显有一些共同的气质在(盛华的校训是“诚信,爱心,高尚”),但又多姿多样,像一个个邻家男孩女孩。
(校训下的校友墙)
3. 教育创新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人类近现代科技的发展模式,就是先解决科学问题,然后再进行工程优化——降低门槛,提高效率,让更多人受益。
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先通过教育创新,解决“科学问题”,也就是“能不能”的问题:学校可以这么办吗?书可以这么教吗?素养和分数能双赢吗?教师可以这样培养吗?阅读可以这样搞吗?……
然后,通过教育行政、大规模公益基金介入等手段,把已经验证的方案予以多点、大范围推广。如果原创新方案门槛太高(实施成本、需要人力资源、时间周期等),则需要教育创新者的进一步迭代,大幅度降低门槛,也就是商业领域20年前提出的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上文提到硙子坝小学的校办农场假设,可算是对靖外明德案例的颠覆式创新;而宕昌县小规模学校联盟已经有多个学校,已经开始尝试更小规模、更小投入的、更颠覆式的农场实践。
盛华职业学院这样的教育创新案例,难以复制但足可学习。为教育界摸索出新的办学和课程模式、并不断迭代使其具备大规模推广的低门槛、可持续等条件,这正是“以教育创新带动教育整体”的意义所在。
点滴行动,把教育推向更好的明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