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杂议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开放程度的深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人们对育儿有了更多的关注思考。在诸多的舆论中,不乏真知灼见,发人深省;也有些或以偏概全,或似是而非,极易形成误导。
穷养与富养
听说:“穷养儿,富养女。”其意在于对男孩子重在教育其吃苦耐劳,培养其责任与担当;对女孩则要舍得投入,以其形成高雅气质,矜持自尊。这种说法不禁使我惭愧之至。
我有两个女儿,却缺乏富养的条件,更无富养的意识。想起来至今我仍感到羞愧,都除夕了,两个上小学的女儿还没有一件大年初一可穿的新衣服。只好扯上块布,请有缝纫机的好朋友帮忙,做两件罩衣应付着过春节。
还真不是穷到买不起两件上衣,而是双职工都在外面瞎忙活,而无暇打理家务。更有甚者,大女儿都上中学了,挺秀气的姑娘却穿着一双我穿了若干年的翻毛皮鞋。
没富养也就罢了,我反倒有意识地“穷养”。两个女儿上初中时的一个暑假,我托人安排两人去菜站轮流盯班卖菜。倒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体验一线劳动者的生活,防止骄娇二气。卸车、择菜、卖菜、送菜......一个暑假下来,姐妹俩身体强壮了,胆子更大了。谢天谢地,这两个被“穷养”的女儿都自爱自尊,积极处事,也算学有所成,小有业绩,家庭美满。
我想,穷则穷养,富则富养。育儿不在穷养富养,而在于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把注意力放到品格教育和素质养成上。家庭条件差的,“穷且益坚”,活得有自尊,有自信,有追求,不怨嗟,不气馁。家庭条件优越的,“富而不骄”,不骄矜,不奢侈,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才是正道。
单亲与双亲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双全,家庭和美。可现实生活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非婚生、丧偶、离异,各种各样,也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产生了心理阴影。然而,事情并不绝对。
这次北京冬奥,18岁的女孩谷爱凌成了耀眼的明星。不光是那惊艳完美的技术和冠军的奖牌,还有那纯真率直的言谈和阳光灿烂的笑靥。时尚人物、读书学霸等等,难以形容她的完美。然而,众多的信息反映出,她来自单亲家庭,是母亲的影响、引导、教育, 成就了她的完美。
这不由得使我想到前辈文豪茅盾(沈雁冰)先生的成长。茅盾先生的父亲英年早逝,其时茅盾不过十岁,弟弟才六岁。茅盾先生的母亲陈爱珠女士亲撰挽联,悼念夫君,表明心态:“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爱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良才未展,死不瞑目;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这位伟大的母亲,为近代中国培养出两位栋梁之才。茅盾先生众所周知,不必赘述。其弟沈泽民是五四运动成长起来的作家、翻译家。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鄂豫皖苏区和红军的创建者之一,病逝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就自己的亲身体验而言,我虽非单亲,实似单亲。从小父亲就在外做工,几十年聚少离多。能在一起的日子,充其量不过三几年。我们兄妹俩的教育全靠母亲一人操持。虽然不敢与诸多先贤、当今才俊相提并论,但都健康长大成人。就我而言,别的不敢说,起码有男人的作为与担当,而绝无“娘娘腔”。
当然单亲家庭孩子的实际监护人负担繁重,所费心血更多。但是我想说的是单亲家庭不必自卑,更不应被歧视。
独子(女)与多子(女)
有些家长溺疼溺爱,惯得孩子娇气或骄气,往往既骄气又娇气。总之,太“独”,“太自我”。家长又常常把其归结为独生子女使然。
诚然,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并从1980年就实行了长达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这无疑对青少年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现在放开了二胎,依然有不少家庭选择只生一个。
我不由得想起三十年前在航班上的一次偶遇。邻座也是一位自称中国人的美籍华人妇女。她直率且健谈。说起大陆的社会现象,她不满意的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颇为愤慨地讲述所遇到晚辈青年男女,总议论父母如何抠门。她训斥这些年轻人:“都多大了,怎么还敢跟父母要钱!”转而又责备家长们不该如此。而家长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唉,没办法,就这一个。”进而,她颇为恼怒地说:“这样教育孩子,等于你们一个也没有。”
随后她又讲了一个小故事。她在美国的一个邻居的5岁小孩按门铃,她问小孩有什么事。小孩答道:“我看上了一个玩具,需要5美元,可是我只有三美元,我能帮你做什么事,挣两美元吗?”于是,她给小孩一个小筐,让他把草坪上的纸屑和树叶捡起来倒入垃圾箱。这个小孩认认真真按部就班地干起来。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发人深省。
独生子女之弊,无非在于“独”。一是因孤独而引发封闭,不善交往。其实,这本无大碍。幼儿很快就会进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用不着过分担忧。二是因“独”而引发的娇惯,过分自我,容不得别人,骄横跋扈之“独”,才是真的可怕。但后者恐怕不能全归因于独生子女了。更多是应该家长负责了。
且不说谷爱凌也是独生子女,并无娇骄二气。我还见过许多落落大方,责任感与亲和力很强的独生子女。究其原因,都来自于家庭教育,尤其是对孩子幼年的教育。对子女教育的成败、得失不在是独生或多生,而在是否有正确的理念和积极的影响。
育儿,是本能,是学问,也是艺术。不要追风,不能盲从,真需要点理性思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