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中国、交付、合作,传统汽车巨头发动新「攻势」
一年前,上一任大众集团CEO迪斯公开表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从欧洲向中国引进新技术的传统方式已经行不通了。”一方面,中国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已经超前于欧洲。另一方面,在座舱体验以及智能驾驶技术领域,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也已经快速领跑。
不过,彼时,迪斯的策略主要依靠大众集团内部的软件子公司CARIAD来完成追赶的使命。但一年后,大众集团新任CEO奥博穆希望加速这个速度,“扩大对外的软件合作,尤其是中国本土企业。”
本周,大众集团完成了对CARIAD的重组,原宾利品牌生产制造负责人Peter Bosch接替CEO一职。接下来,加快E3电子与软件架构交付,重新梳理SDV软件的开发进程以及强化对外技术合作,将是Peter Bosch的首要任务。
中国、合作、交付,这些关键词的背后,实际上正是大众集团当下遭遇到的困境,同样也是大部分合资品牌的问题。
一方面,作为大众集团旗下的软件子公司,CARIAD自成立以来持续亏损。2021年亏损13.3亿欧元,2022年亏损扩大至20.7亿欧元,2023年一季度亏损额为4.3亿欧元。
另一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下滑14.5%,但集团全球销售额仍同比增长22%。不过,一季度营业利润下滑超过三成,仅为57亿欧元,低于去年同期的83亿欧元。
在市场份额方面,作为大众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2022年交付量为318万辆,同比下降约4%,市场份额15.1%,而2021年这一数字为16%。一季度,这个数字继续下滑至11.56%。
此外,今年3月,比亚迪品牌交付新车达到18.33万辆,而大众品牌(不含奥迪)交付17.44万辆,首次被比亚迪赶超,这也被行业视为里程碑式的拐点。
而在纯电动细分市场,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以21.23万辆继续稳居榜首,而南北大众+南北奥迪+江淮大众的纯电动车型交付量仅为2.05万辆,表现远不及去年。
2022年,大众集团在中国本地(不含进出口)的纯电动车交付量为19.22万辆;有意思的是,在2022年初,大众中国高管曾放话:2023年将能够在中国每年生产多达100万辆电动汽车。
现在来看,这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而对于奥博穆来说,当下最紧急的任务,就是借助合作伙伴的能力,快速补齐大众品牌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短板。
同时,继续强化电动化转型,也是另一个话题。
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相比于2022年,今年第一季度,大众集团在市场交付量最大的前二十车型中,仅剩下朗逸、速腾、宝来三款主打15万元以下的燃油车,帕萨特则是已经跌出前二十。
此外,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宋Plus、秦Plus三款新能源车型成为今年一季度最畅销的前三车型,而在去年,日产轩逸、朗逸还依然榜上有名。
就在今年3月底的一次公开活动上,大众中国高管重申,尽管面临竞争加剧和需求疲软等问题,但公司仍将致力于加快在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转型步伐。
为此,大众中国计划到2025年将部署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增加到1.7万个,并计划到2024年与三家本地合资企业一起在中国投资15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研发及生产。
同时,该公司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公司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的目标;同时,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0%的目标。而在中国市场,去年大众集团纯电动车型交付占比为6.30%,低于市场平均值(19.93%)。
相比于电动化,智能化或许是最大的难题。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电动市场渗透率从2018年的0.32%(占全部新能源车交付量)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41.84%,预计2023年这个数字将突破50%。
同时,在中国市场,智能电动(新能源+L2+智能座舱)赛道也开始进入关键的成长周期。这也被视为电动化之后,汽车行业最大的变革因素,甚至将决定未来市场格局的走向。
2022年9月1日,54岁的奥博穆正式出任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紧接着,10月,CARIAD就携手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开发本地化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大众集团旗下车型,不管是大众、奥迪还是保时捷,在智能驾驶方面,依然沿袭传统的玩法;比如,入门级的L2,采用已经大规模量产的方案。在功能上,也是一贯保守的做法,相比而言,中国本土OEM已经在NOA、行泊一体上展开白热化竞争,不管是芯片,还是数据。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3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NOA交付7.6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90%),同比上年同期增长45.71%;相比而言,L2整体交付同比仅增长19.35%。
本周,大众集团再次发力,旗下品牌保时捷宣布和Mobileye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一系列量产高端ADAS解决方案。在未来的车型中,为用户提供基于Mobileye SuperVision技术平台(基于最新一代EyeQ6H芯片)的驾驶辅助和领航驾驶辅助功能。
有消息称,这套方案后续有可能会延伸到奥迪品牌,并且会在中国市场进行落地。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地平线,还是Mobileye,在最难的智驾感知部分(对于车企而言)都是各自的强项。这也符合大众集团加快车型开发速度的要求。
比如,大众集团已经宣布,将在中国合肥投资约1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开发,并发布了一款针对高端市场的车型。和以往不同的是,从第一款车开始,就会有中国本土供应商参与,并整合大众在中国的三家合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供应链相关资源,目标是将产品和技术开发时间缩短约30%。
在中国市场,从2023年开始,CARIAD中国团队可以自主支配预算,负责在中国自主研发、应用和使用本土的供应商,并且大众集团正在开发的全球通用VW.OS软件操作系统也将由中国团队的深度参与。
同时,按照规划,到今年年底,该公司在中国的工程师团队将扩展到1200人,并将建立一个包括北京、上海、合肥、成都、杭州在内的全国分布式研发网络,并服务于在中国的所有大众系合资伙伴。
大众集团曾在2021年表示,到2030年,通过软件订阅和其他业务,CARIAD将产生高达1.2万亿欧元(1.4万亿美元)的收入。不过,在成立的三年时间里,由于项目超出预算且落后于计划,出任该公司的管理层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如今,奥博穆对CARIAD的重组,只是重振大众集团的第一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