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上海市长:到底“牛”在哪里?
说到上海市市长,
就不得不提这位厉害人物。
人们说起他,
竖起大拇指就一个字“牛”,
他的履历令人感到震惊,
市长身份之外,
他的多种头衔更是让人讶然:
享誉全球的“钢铁大王”、
中国工程院院长、
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就是徐匡迪。
人这一生,
能在一个领域冠绝天下,
已然是实属不易,
而徐匡迪不一样,他去到哪个领域,
就能在哪个领域干到首屈一指。
楼观沧海日,门对江浙潮。
他在抗战炮火中出生,
父母给他取名“抗敌”,
后来天下太平前夕,
语文老师说,
抗战马上胜利,
你就不用抗敌了,
匡扶正义,迪吉平安,
不如叫徐匡迪吧。
抗敌也好,匡迪也罢,
他的人生,
注定是要逐一场家国天下的豪情伟梦。
最初,
分数超过清华录取线,
却选择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徐匡迪,
梦想是为国炼钢。
他说,曾经一个小小的日本,
年产钢铁量可以达到1400万吨,
而诺大的中国,
年产钢铁量还不到10万吨,
日本把它们的‘钢铁’变成‘炮弹’,
源源不断地扔到了中国,
我的祖父,
就是被日本人的炸弹击中而亡,
我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
毕业后十年间,
他意气风发,在这一领域开疆扩土,
为中国冶金炼钢事业绘出了宏伟蓝图:
是他,
创造性地提出了全新技术方向,
冶炼出高质量的低硫和低氧钢材,
这一原创性技术,
直接获得了英国和瑞典的发明专利;
也是他,
设计出SGDF喷粉罐,
不光被国内广泛采用,
就连日本和英国公司都纷纷购买!
年纪轻轻,
他就成为国内外知名钢铁精练专家,
还被盛誉为中国喷射冶金领域,
有名的“钢铁四大天王”。
1982年,
他被派去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做合作研究,
为了尽快吸收国外先进冶金知识,
他干脆就在实验室搭了一张床,
没有实验员,也没有助手,
一切全凭自己。
徐匡迪是个“狠人”,更是个“能人”,
他只用了两年时间,
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五年的课题研究。
之后,
徐匡迪被世界顶尖的北欧喷射冶金公司,
聘为负责技术副总工程师。
一次, 他用国内带去的炼钢镜,
看出北欧公司钢铁温度不达标的错漏,
获得外方的一致叹服。
又因他在炼钢上的杰出技术,
让北欧喷射冶金公司,
打败了日本的竞争对手,
获得了对北海石油的管理开发权。
公司所在城市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徐匡迪被称为城市“功臣”。
为留住他,
北欧公司开出了极高的薪酬,
甚至承诺将他的家人都安顿在瑞典。
可徐匡迪全都拒绝了,
他说,我的祖国需要我。
不光自己回来,
他还给在外学习的学子们写信,
呼吁大家学成回国。
而1985年回国后,
徐匡迪担任上海工业大学副校长,
在教育的同时,
极富前瞻性地提出电磁场冶金、
“无火”炼钢等科研发展方向,
获得六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
获得个人六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国外一听说他的名字,
禁不住竖起大拇指:
“这位可是中国钢铁界的一尊大神啊!”
纵横科研三十年,
徐匡迪成为:
中国喷射冶金技术的开拓者,
中国冶金行业中的扛鼎大师。
并在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走到了科研的巅峰,
但这却不是他人生的巅峰!
1989年,从一个副校长,
徐匡迪做到了上海高教局局长,
科研教育两不误。
接着他的职务摇身一变,
成了上海计划委员会主任,
这又是个什么职务?
是搞经济的,徐匡迪,
大胆用建设—运营—转让的方式,
三年就顺利完成上海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从一个科学家到教育家再到经济家,
徐匡迪在每个领域都办事出色,
他的能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于是1995年,
徐匡迪以超高票数当选为上海市市长,
且还是中国唯一一位院士市长!
从政了,
徐匡迪将带给人们怎样的惊喜呢?
就任上海市市长之即,
他对自己家属立了个“六亲不认”的规矩:
“我现在当了市长,
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
家庭成员也要维护。
做得好,大家有光彩,
做得不好,也是家庭的耻辱。
因此,在我任期内是六亲不认的,
你们有什么事别来找我,
我也不会给你们去办的。”
而上海的市长,不是那么好当的,
徐匡迪上任时,
面对的问题太多太多,
污染严重、工人下岗、交通拥挤、
住房困难、基础设施落后、
国企没有竞争力......
再加上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
上海要发展,
徐匡迪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复杂局面。
一上任,他提出了发展海洋城市、
信息城市、环保城市等,
一系列上海发展思想。
他首先解决的是苏州河污染问题,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
70年代全线黑臭,80年代鱼虾绝代,
每个上海人的心中,
都有一段苏州河的“黑”历史。
上海外滩本是国内外旅行必打卡之地,
可是转弯便是“黑臭”苏州河,
河面飘满垃圾,蚊蝇滋生臭不可闻,
曾几何时,人们到上海来要自己带水;
曾几何时,
河对岸的住客们根本不敢推开房屋。
黑如墨臭如粪,
这就是曾经的苏州河,被视为“耻辱”。
曾经的苏州河
徐匡迪认为,治理苏州河,
是上海当时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
他亲自担任治河指挥,还曾说:
“治不好苏州河我不甘心。”
他昼夜安排,亲自坐镇,
在疏通、清理、净化多管齐下方针后,
苏州河终于焕然一新,
成为了上海的“一面镜子”。
徐匡迪关心发展教育,
尤其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
上海市第一所免费高中:
久隆模范中学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
作为久隆教育基金的发起人之一,
从2002年开始,
他就把自己每年的院士津贴,
全额捐赠给该基金。
徐匡迪担任上海市市长时视察上海大学新校区食堂
在上海老百姓口中,
徐匡迪是一个极好的市长。
无论治河还是治学,
他处处为百姓着想,
看到上海老城厢交通拥堵,
他提倡研发上海特色助动车,
环保,便捷,深受百姓喜爱。
首要民生问题得到解决,
徐匡迪腾出手来搞经济建设,
1997年上海浦东因金融风暴侵袭,
迟迟引不来投资,
眼看着好不容易盖好的楼,
全都大片大片的空置,
徐匡迪急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他天天都在跑招商引资,
经过不断的奔波和协商,
一笔笔投资顺利进入上海,
总算使浦东顺利建设起来。
此后,
他被称为上海浦东发展的操盘手。
另外,徐匡迪就任期间,
还为上海干了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一件是2001年,
上海承办了中国一个重大的外交活动,
APEC会议。
这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
影响最大的组织峰会。
另外一件是,他在任期间,
上海成功申办了“2010年世博会”,
为上海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徐匡迪改变了上海,
他为百姓谋福利,百姓记他在心中。
每当提起他时,
上海市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为人民干实事,上海人的好市长!
2001年,徐匡迪快到退休年纪,
宣布卸任市长,他离开了上海,
但他的传奇仍在继续。
第二年,他就担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对所有院士提出一个要求:
“要珍惜院士荣誉,
保持这一称号的纯洁。”
徐匡迪认为,
院士不光要具备专业上最高水平,
还要成为科学道德的楷模。
他干了两件令全体院士,
及全国人民印象深刻的事:
提高院士选拔的门槛,
和狠抓科学道德建设。
在他主持工作期间,
工程院向新当选院士,
发出了一封公开信,提出:
"院士要愿意坐冷板凳,
不要热衷于各种活动。"
“院士不是万事通,
应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
鉴定、咨询等,
特别是为商业性广告造势”。
2007年,
工程院又抬高了院士增选“门槛”,
将到会院士的得票数的二分之一,
改为三分之二方可当选。
2010年徐匡迪卸任院长职务,
从他几十年来获得的荣誉头衔,
看看徐匡迪这个曾经的上海市市长,
到底有多牛吧:
英国皇家工程院荣誉院士
塞尔维亚工程院外籍院士
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国际奖章
瑞典商会国际奖章
中欧友谊奖
德国友谊勋章
瑞典皇家北极星大十字司令官勋章
2018年,
在中国工程院下属9个学部一致提名下,
徐匡迪获颁中国工程科技界最高奖项:
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
他也成为继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
潘家铮、钱正英、钟南山之后,
这一奖项的第七位获奖者。
而获奖后不久,
徐匡迪同夫人一起将奖金一百万元,
全部捐赠给了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
他说,这是自己人生中最重的一笔奖金,
怎么用?我觉得应该支持教育,
因为教育,
是所有人成长成才的基础。
而今,自称退休老头的徐匡迪,
他的家国使命还远远没有结束。
他以战略科学家的身份,
参与到伟大工程雄安新区的建设和规划,
这些年来,80多岁的徐匡迪,
一直以先进的理念,
研究雄安新区规划工作,
他说:
“一定要把更多创新创业者,
吸引到这里,发挥他们的才干。”
徐匡迪曾说:如果有理想,
从事各行各业都能成功。
他这一生,
从顶天立地的科学家,
到一心治学的教育家,
到胆大创新的经济家,
到为国为民的政治家。
在每一个领域,
他都怀着家国天下的满腔热血,
做到了首屈一指。
此生无悔入华夏,愿将此身长报国,
强国梦,
便是支撑他这一生追逐成功的理想!
科研报国,匡扶正义,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科学家,
是心怀家国不负人民的好市长,
今天,
徐匡迪这样的优秀中国人,
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