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人生一串》,如何在两年前“预言”淄博烧烤的出圈?

《人生一串》,如何在两年前“预言”淄博烧烤的出圈?

纪录片

陈英杰是B站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的总导演,他身上有种特有的松弛感,在和他聊天时,你总觉得他随时会抖出一下个“包袱”。对于看过《人生一串》的人来说,会对他的这种语言风格很熟悉。对,片中的旁白就是他本人。


5月10日,B站专门为纪录片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在发布会上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提到,《人生一串》在两年前就聚焦到如今火爆出圈的淄博烧烤,关于淄博的烧烤的那一集,正是《人生一串》至今播出的三季中最受欢迎的一集。李旎说:“像《人生一串》这样的美食纪录片为一个城市赋予的不是流量和热度,而是浓厚的人文价值。”真实是这个时代提供确定性的稀缺内容,纪录片这样依托于真实世界的内容,让一座城市有了人文属性,这里的人们会意识到,原来类似吃烧烤这样的生活场景,可以成为自己的城市名片。


从一集纪录片到成功带火淄博这座城市,这究竟是偶合还是必然?美食纪录片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或许可以听听陈英杰自己怎么说。我们找到了导演陈英杰,和他聊了聊对淄博烧烤出圈的看法。


以下是陈英杰导演自述。




淄博烧烤,有肉味更有人味


两年多以前,淄博还不是现在网红旅游城市的样子。淄博原来是一个很工业的城市,处在胜利油田的辐射带,GDP最高的时候能达到山东的第二位,很厉害。我们当时之所以瞄准稷下广场,是因为淄博是齐国故都,有稷下讲学的典故在,这里显得文化气息浓。


淄博烧烤为什么会出圈?首先味道肯定要过硬。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的口味”,很多各地独有的美食都太具有本地特色,外人不见得习惯。相对来说,淄博烧烤本身属于大家都比较能接受的风味。当然,淄博人也始终在不断锤炼自己的手艺。


我们拍的那一家叫高丽烧烤店,老板叫老单。我们当时在稷下广场观察,就他家人最多,甚至基本上他家满客之后,其他家店才开始慢慢有生意。做烧烤门槛很低,好多人直接上手就干。但老单不是,他反而要出去学习,去很远的延吉。


纪录片《人生一串》里的老单


老单听过一个顺口溜“不到海南不知道天涯海角,不到延吉不知道高丽烧烤”,然后他就去延吉学艺了。这说明他对烧烤这件事动过心思。烤带皮五花肉是山东烧烤的特色,而朝鲜族则是中国烤猪肉最大的一个流派——用朝鲜族的技法融合山东的口味,所以他家的味道好。


文化是越融合、越碰撞就越繁荣,很多时候美食也是一样,越流动、越交融才会出现更好的味道。


除了肉本身,葱也是淄博烧烤的灵魂。别人家我不知道,老单选的葱很特别,叫香葱,介于大葱和小葱之间。大葱味冲,但不爽脆,小葱爽脆,但香味不足。给老单供香葱的农户在淄博附近的石佛村,村里还有一座北魏时期的大佛。对家乡的葱,老单有一种朴素的骄傲,那年的葱价很便宜,剥好皮的才五毛钱一斤,老单有些不好意思说。


地道的淄博烧烤吃法,葱是“灵魂”


在味道之外,淄博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人,淄博人真诚、活泼、热情,让这个地方有了一种温暖感。


比如老单,他说话是山东人固有的极快语速,很能说,但又不是那种油嘴滑舌的能说,而是让人感到很真诚。我们有些拍摄对象,在镜头前会下意识地“端起来”,但老单从不避讳自己的缺点。即便面对镜头,他也丝毫不会掩饰自己的懒惰,“早上真的起不来,闹钟响也起不来”。不过她老婆给他做了个好榜样,老婆已经起床干活了,他不早点去抢到质量好的葱对不起老婆。


老单的老婆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干活的时候,她一丝不苟,但和老公在一起时,又会揶揄他两句,开开玩笑。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是一种让人很舒服的状态。还有老单的那些徒弟们,他们知道“男的都叫哥,女的都叫姐”,这就是山东人的热情。


老单的徒弟正在给客人上菜


淄博的烧烤是喧闹的、热辣的,通过强大的感染力,让人感到一种归属感。所以,淄博烧烤能火,是因为味道,也是因为味道背后的人。后来我听过一个故事,淄博有家酒店是搞婚宴的,为了能把这个酒店让给游客,当地政府说婚宴去我们市委大院搞。这一下就让人找到了一种被重视的、温暖的感觉,于是大家会用脚投票,会做你的“自来水”。


美食和人情味向来加密不可分。就像葱如果种在地里,它只是一根葱,但当你把他配上烤肉,蘸上花生碎,卷在饼里的时候,它就是美食的灵魂。


人情味是我们当下生活中最稀缺的,它就像沙漠中的一株小草。淄博烧烤之所以会火,正是因为我们渴望绿洲。而我们拍美食纪录片的目的,正是去发现那株小草,让人们看到它背后的人文价值,让小草长成绿洲。


在这个过程中,纪录片也起到了挖掘城市人文价值的作用。这一集上线后,我看到B站上许多像@老费Alex、@盗月社食遇记 这样的知名up主都在跟进。淄博这个地方的魅力,一下子就被凸显出来了。




镜头中,不曾见过的真实与温暖


淄博会被大家喜欢,是因为我们喜欢这座城市的温暖。纪录片的目的是记录真实,而我拍美食纪录片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看到世界上那些真实的温暖和善意。


有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美食?因为人在食物面前,会显得格外真实。


陈英杰(侯新颖 / 摄)


比如我们在西昌拍小猪肉的时候,去寻找食材,大凉山上的彝族妇女们,戴着耳环,手起刀落,杀猪的时候带着微笑,你一下就能感受到她们的民风。


我还曾经在张家口南菜园小学拍过一个踢足球的小姑娘,她辍学过一年,跟着父亲卖菜,供她弟弟上学。我在拍他父亲的时候,他几乎一句话不说,就卖菜,非常麻木。他离婚,净身出户,带着两个孩子,以卖菜为生,穷到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学。在小姑娘的生活里父亲如同不存在一样,就像一个工具人或者“生态位”。


那我们怎么打开这样一位父亲的内心呢?当时我们拍他做饭,做土豆熬茄子,张家口最家常的家常菜。他切菜、炒菜很熟练,我就开始和他聊天。他说起自己对孩子的歉疚,说弟弟考了年级第二名,想买一双球鞋,他没有给孩子买。说着说着,他就哭了。


我当时很奇怪,一个平时完全不说话的人,怎么突然变成了一个一边说话一边哭的人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发生了这种转变?我想,应该是跟他正在做的这件事有关。烹饪是人来最原始的行为,是刻在DNA里的“肌肉记忆”,这件事让他回归到一个动物本能的状态,他卸下了防备,最终导致了情感的爆发。


他把他心底的愧疚,或者说特别想跟别人说的话给说出来了,我觉得这是个好事,老压在心里边也挺沉重的、挺难受的。


当人们开始袒露内心、进入最真实的状态时,作为纪录片导演,应该记录些什么呢?答案当然是:记录那些乐观与善意。生活本身是很热闹的,只是好多人只看到了这一层热闹,我更希望通过我的片子,让人们看这些人,以及他们身上某些人性的闪光点。


在广西,我拍过一个卖烤猪眼睛的萍姐。烤猪眼睛,一咬一爆浆,很烫、很独特、很猎奇。其实,在萍姐做烧烤的同时,楼上正躺着她瘫痪的丈夫。在镜头里,萍姐是乐观的、质朴的,但她也有忍辱负重、从一而终的一面。每个人的生活或许都是艰难的,但他们依旧奋勇向前。


《人生一串》里的萍姐


我还拍过一个专门生产卡车床垫的小商贩。卡车司机们跑长途,经常会在车里睡觉,所以每辆卡车都有一个内置床垫,但这些原装床垫普遍不太舒服。这名小商贩的生意,就是测量每一辆卡车的尺寸,重新设计和生产床垫。在拍摄的最后,这位商贩有些生气地说:“我做这个,就是想告诉那些卡车设计师,做个舒服的床垫并不难,但他们做的真的不舒服。我宁可自己没生意,也希望他们能在最开始把床垫设计好一点。”


纪录片《这货哪来的》里毛哥正在研究设计床垫


还有一位经常去早市买花的小姑娘,每次买花砍价砍得都特别狠,毫厘不让。有一天,早市来了一个新来的花贩,花卖得很快,有些反常。小姑娘好奇,一问才发现,是因为花的定价过低了。于是这个小姑娘就提醒花贩说,你卖得太便宜太亏了,可以卖贵一点。


拍摄这些内容,我们没有去刻意猎奇,他们都是最普通的普通人,一个小商贩会替卡车司机生气,一个热衷砍价的人会担心卖花的人亏钱,这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的善意。看到这些,就像我们真实生活之外开了一扇天窗,让大家知道,生活其实还算美好。




藏在美食纪录片里的治愈力


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人生一串》并没有一个豪华的拍摄团队,反而始终是“小米加步枪”的状态。我需要自己参与策划、拍摄、文案撰写,甚至旁白配音。你看每集片尾的主创名单,来回来去就是那么几个人。


拎着啤酒盯拍摄的陈英杰,一位纪录片导演最自然的工作状态


节目上线之前,我很忐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喜欢。但《人生一串》在B站上线之后,反响很强烈,淄博那一集刚上线播放量就突破了2600万,这让我松了一口气,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下子上升了N个数量级。


观众们最直接的反馈,来自B站的弹幕。片中可能提到了一个人名,弹幕里马上会有人翻译这个人是怎么回事。或者片中用到了一首小众点的曲子,马上也会有人说这是首什么曲子。他们会把你在片子里预埋的小心思全部翻腾出来,这会让作品膨胀,越晚看的人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片子和弹幕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作品。B站的观众或许是中文互联网上,最会看纪录片的一群人。在这里,纪录片既有被观看的机会,也有被讨论和被解读的空间。


在B站上,人们发表的弹幕角度多样、内容丰富


有许多观众的留言和反馈让我印象深刻,其中有一条是“在那段灰暗的时间里,是这部纪录片治愈了我。”我不知道这位观众经过了怎样一段灰暗的时间,也不知道这段时间到底持续了多久,但能帮助一位素昧谋面的人走出灰暗,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成就。


我去这么多地方,其实是想结识更多的人,看看别人在怎样生活,我们自己又该如何去生活。尽管我没有特别有意识地去想,但潜意识里做的种种选择,都关乎“我要如何生活”这一命题。当你看到一个一个的样本,或是热情或是隐忍,我希望观众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我希望把一种治愈力藏在我的纪录片里。《人生一串》让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到了。


湖北武汉一家夫妻档烧烤,吉他配烟火,感受生活中的小美好



这是陈英杰的故事,也是一个属于美食纪录片的故事。


纪录片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影像形态,已经穿越了胶片、影院、电视、电脑和短视频时代。我们之所以会在生活最忙碌、情感最脆弱的时候点开一集美食纪录片,正是因为像陈英杰一样的美食纪录片创作者们,费劲心力挖掘出的那些温暖与善意。它让我们够迅速进入一种放空的状态,从而短暂地忘掉生活的烦恼与压力,在远方的烟火和快乐的人群里,找到生活的温暖。


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在2023bilibili纪录片发言


纪录片就像我们茫茫人生中的灯火,也像我们在一天忙碌之后,在街边偶遇的烧烤摊。它或许不能解决生活中的苦难,但一部好的片子,一口地道的肉,总能让每个疲惫不堪的人,感受到一丝口腹的慰藉和精神的抚慰。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李雨旋

口述丨陈英杰

整理撰文丨morlee

设计排版丨高旭芹

图片来源丨B站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被淄博烧烤馋哭?一家烧烤店+一家川菜馆姐妹店联手送福利!开业酬宾【吃多少,送多少】更限量送免费羊肉串!​“预言”将被捕后,特朗普现身淄博烧烤的隐喻淄博烧烤的法律人类学之旅淄博烧烤出圈,能给当地城投债加分吗?淄博烧烤的结局 和我们想的都不一样…山东淄博烧烤火出圈!火车站挤满来“撸串”的大学生……淄博烧烤爆火,十座因设计出圈的小城,五一别错过!洛桑加參醫師的生活處方,預防永遠勝治療淄博烧烤的风吹到了大洋彼岸美国盗窃中国秘密淄博烧烤火了,但淄博最好吃的不是烧烤吴晓波:淄博烧烤的隐喻河南一地开会分析淄博烧烤为何出圈淄博烧烤火出圈,当食物有了营销性格柯洁口出狂言:淄博吃烧烤的人脑子有问题,智商堪忧淄博烧烤店大量转让,“不火了”?淄博又出 “新牌”,书画大师街头为游客题字作画 ​【美食】霸王餐 | 淄博烧烤的热度没赶上?这次请你免费吃山东菜!淄博烧烤的结局,和我们想的都不一样【最新】改编自路遥《人生》,“上海出品”新剧《人生之路》3月20日开播多地调研淄博烧烤,局长直接“揽客”,“出圈”启示有这些→淄博烧烤火出圈,这份“三件套”功不可没……自己在家做的“淄博烧烤”!只要$0.6/串实现烤肉自由,还有淄博烧烤小饼!市委书记、县委书记做出批示,这篇淄博烧烤出圈的调研报告讲明白了(全文)全面解析淄博烧烤的走红,及品牌热点营销的步骤与体系《帕米尔的微笑》&《不染》淄博烧烤出圈的经济学思考霸王餐 | 淄博烧烤的热度没赶上?这次请你免费吃山东菜!悲剧连连,风光无限的人生划上句号“顶流”淄博也在经受考验《血壮山河》书评 1开分9.8,《人生一串》原班人马,它拍出了普通人最想说的话"淄博烧烤"热出圈,潍坊也来喊话!五一消费潮来袭,各地消费券红包不断…当淄博烧烤的风吹向全国,这门生意好赚吗?淄博“退烧”调查:烧烤的面子和产业的里子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