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原创:中港融合的障碍,如何破解?(深度好文)

原创:中港融合的障碍,如何破解?(深度好文)

时事

香港回归25周年,新特首李家超正式上任。

未来5年,随着国际形势难测的变化,香港在国家与全球的定位都会有所转变。

在中美关系恶化下,最极端的情况是中美脱钩,世界被强行划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会大受冲击;即或中美关系不至脱钩,随着东升西降的国际经济大趋势,香港作为中西方桥梁的角色也会被削弱。

因此,无论如何,中港两地加深融合必然是大势所趋。然而,现阶段,必须先破除中港融合的种种障碍。

一、先争取两地通关

现时中港融合最大的客观障碍是两地未能通关,而两地通关最大的障碍是两地的防疫政策不同步。

香港现时的防疫政策实际上是采取新加坡模式的「与病毒共存」,即推高疫苗接种率,减低死亡与重症,把感染人数维持在可控的范围;而内地的防疫政策是「社会面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快速把感染者隔离,令病毒不会在小区传播。

香港现时每天感染的人数达二千余人,若要达至「社会面清零」的效果,全民强制检测及要求市民安装具追踪功能的健康码等措施是难以避免的,然而此等措施又难免会引起民间的抗拒。


另外,在外防输入方面,因香港对外仍未实施免检疫通关,不少外资撤离香港,但在世界疫情仍持续之下,香港若对外免检疫通关,又会导致与内地难以通关。因此,在通关问题上,香港的确面临多重的困难。

但在权衡各方的利弊之后,笔者认为李家超政府还是需要优先争取与内地通关,一来两地的家庭能够尽快团聚,应该是优先考虑的事情;二来国际形势难测,尽快融入大湾区是香港未来经济发展安身立命的基础,而且没有内地旅客在港消费,香港的零售业、酒店业及旅游业也很难恢复元气。

因此,李家超政府上任后应该立即争取与内地通关的时间表,不要让港人觉得两地通关是遥遥无期。

若没有具体的通关指望,怎能期待已「抗疫疲劳」的港人接受更为严厉的防疫措施?

政治领袖往往要懂得一手硬,一手软,在防疫政策上不能再像林郑政府「不汤不水」,应当果断实行「社会面清零」,让港人觉得长痛不如短痛,短痛过后就能享受与内地通关的种种好处。

至于与海外通关的问题,香港一些时事评论员建议仿效北京冬奥的闭环管理模式。

来港的外商可以免检疫,但来港后必须住在指定的商业村接受闭环式管理,不能在小区内活动,这样既无阻外商来港做生意,也可以防止外来输入的个案进入小区,是平衡与内地通关及海外通关的选项。


二、加强两地的人才交流

在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其中一个重点是要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习近平主席昨天访港时,也探访了香港科学园(上图),可见国家对香港发展创新科技的高度重视。香港的经济产业过去太过依重金融、地产及服务性行业,青年的发展受到限制,是时候扩阔产业的发展空间。

然而,香港在2015年才正式成立创新发科技局,在创科的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内地,若香港要在创科的发展上急起直追加强两地的科研人才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甚或要吸纳内地的专才来港工作。

除了科研人才,也要加强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交流。近两年,香港不少专业界别的人士、如医生、护士、教师等选择移民,香港需要吸纳更多外来的人才(包括来自内地的专才)去谋求发展。


三、解决土地房屋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香港的楼价及租金高昂,居住环境狭小,土地房屋问题是香港最严重的深层次矛盾。

去年林郑政府的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计划,这不但促进香港、深圳两城的融合,更能开发新界北的大片荒废了的土地,提供数以十万计的居住单位。

然而,北部都会区由具体落实到成事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香港政府应该开辟更多的土地,以解燃眉之急。

例如,部份郊野公园的用地可考虑收回兴建公营房屋,也要有足够的政治决心向地产商收回部份荒废了的农地。若更多香港市民能加快入住公营房屋,数以万计不宜人居住的木板隔间房就可以尽快绝迹于香港社会。

解决土地房屋问题,除了缓和香港社会内部的矛盾,也令香港成为更可安居的城市,这样就更能吸纳人才来港工作及发展。若香港的居住成本持续高昂,内地人才考虑是否来港发展便会有所却步,这也不利于两地的融合。


四、加强两地的文化交流

在港区国安法及新选举制度实施后,反对派的政治势力虽然已经式微,但民间普遍仍存在反中抗中的情绪。

教育改革是必须的,但笔者认为却不是最根本,首先香港的教师普遍存有反中抗中的倾向,即使改变了课程内容,教师也只是形式化向学生传讲国安教育,难以真心实意感染学生产生爱国情怀。

而且,成年人、中老年人并不在教育体制下,教育体制也改变不了所有年龄层的思想。因此,只有文化的交流能潜移默化地让整体社会的思潮产生内在的转化。

近年,香港在中港文化交流上作出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如新建成的「西九M+博物馆」,内里除了西方的艺术展品外,也有大量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展品,而即将开幕的「故官文化博物馆」,相信更能传递中国传统的文化。

但笔者认为香港的博物馆仍然不足够,特别是民间的小型博物馆十分稀少,香港政府应大力推动博物馆的普及化,并且在不同的博物馆内举办更多中华文化讲座,让香港的每个小区都浸透着中华文化的气息。

在认识内地国情方面,无线电视去年拍摄的《无穷之路》相当成功,节目以温暖自然的方式,介绍内地不同贫困地区脱贫的感人故事;而《无穷之路》的第2辑已经拍摄完毕,期待开播。

笔者认为,除了在电视节目认识内地的脱贫故事,若两地通关后,香港的旅行社可举办更多旅行团,专门到访内地成功脱贫的地区,既能帮助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也能让港人实地体会内地的转变。

在生活及流行文化方面,现时热播的《声生不息》是另一不错的尝试,这是一个由内地湖南卫视、芒果TV及香港的无线电视合办的庆祝香港25周年回归的音乐节目,由中港两地的歌手共同演唱香港的粤语流行歌曲,促进了两地流行音乐文化的交流,带来两地民间的热话。

当然,香港的电视台一直都有播放内地的剧集,但几乎全是古装剧,笔者认为香港的电视台应更多播放内地的都市剧,因都市剧更能反映内地现时的生活实况。

另外,无论是去年的夏季奥运,还是今年初的冬季奥运,国家队和香港队均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体育可以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香港的运动员当然可以更多在内地进行训练和比赛,但香港政府也应更多兴建体育场地及设施,让部分的亚洲赛事可以争取在香港举行,让香港市民可以现场观赏国家队和香港队同场的精彩表演。

笔者回想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时中港关系处于较良好的水平,不少港人对国家队取得佳绩感到十分光荣。笔者期待2024年的奥运,国家队和香港队能再创佳绩,中港两地可以共同分享这份运动场上的荣誉。


五、回归25年的历程, 两地由疏离至融合

因着历史及政治的原因,香港人对中央政府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在回归初期,为了安抚人心,中央政府对香港采取不干预的政策,加上香港的主流媒体及反对派政客的渲染及阻挠下,大大阻碍了两地融合的进程,令两地人民活在两个对立的平行时空。

直至两年前,中央政府主动出手整顿香港的媒体及反对派政治势力,才扫除了两地融合的外在阻碍。

但香港现时仍未达至人心回归的地步,这需要香港人真正明白到中港两地是命运共同体,并且是同族同源,只有扎根在这样的基础上,两地融合便指日可待。

以《狮子山下》的歌词作结

《狮子山下》是香港的经典流行曲,歌词是劝勉港人团结,而笔者认为狮子山不只是属于香港一座城市的狮子山,也是属于全中国的狮子山,香港市民需要团结,两地人民同样需要团结,让我们两地人民一同唱出狮子山精神:

放开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随 

无畏更无惧

同处海角天边

携手踏平崎岖

我地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作者 为华山穹剑时政讲坛观察家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游览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 Brooklyn Museum【直播预告】丨 红碗社深度对话小支红酒:当传统红酒遇上新酒饮消费,如何破圈南方婆婆,北方媳妇和躲不过去的猪队友阿里云易立:云原生如何破解企业降本提效难题?原创:给大家推荐几本好书关好身后的门(深度好文)原来,这就是“一分钱效应”(深度好文)【解局】谁是祖国统一“必须清除的障碍”?惊人的五大强者定律(深度好文)成长素描 - - 哈佛假期实习(1)创业者如何破解融资过程中的“应试思维” | 奇绩分享原创:中国一枝独秀,吊打美日德工业囯前瞻美联储会议:通胀飞奔经济降温!鲍威尔如何破解滞胀困局?莫言:换一只手的智慧(深度好文)原来这就是:1%法则(深度好文)安顿好自己(深度好文)一个人最大的福气,是这2个字(深度好文)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深度好文)成长素描 - - 新生野营拉练这件事是“爱自己”最大的障碍——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鼓励他一直勤奋(深度好文)木樨地打铁记(3)屁股不要坐在两把椅子上(深度好文)【直播预告】丨 红碗社深度对话蓝星:如何破解市场有类无品困局,打造高端松茸品牌?中国游戏的“外卷”大时代,中小厂商如何破解出海难题?最航运 | 更新对于美西码头劳资谈判,代表船公司的协会也认为没有大的障碍原创: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的商品#2云原生数仓如何破解大规模集群的关联查询性能问题?为别人留个位置(深度好文)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读书(深度好文)把帽子扔过墙去(深度好文)美国给中国设局,中国该如何破解?年产100吨松茸,贡极如何破解市场有类无品困局,打造高端松茸品牌?​婚姻里不能犯的10个大忌!(深度好文)原创:列宁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