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前天晚上,我写了《2022上半年结束了,愿所有的离场都是一次体面转身》一文,说到很多人现在不得不迎来离场的时刻,祝福大家转身后还能有一份体面。
今晚就以这两天人们热议的离场事件为例,讲讲这背后的时代隐喻吧。
在6月30日晚上8点多,沪上名医缪晓辉在微博上这样宣布:
各位,永别了,今生不会再来这个地方。大家好自为之,身体健康第一。永远不要骂人!
这两年,类似这种“告别”已经太多了,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人自觉地选择从社交媒体消失。毕竟,大量牛人在网上被“杀退”,震慑效应极大。
之前,我就写过罗翔被从微博“踢退”,也写过张文宏被攻击得“隐退”,还感叹过资深粉红“九边”因为自己不极端,被同类严重嫌弃,只能卸载微博:
前几天,我写莫言被攻击的事,预判莫言尽管有诺奖这个世界文明名片的护身符,但恐怕也很难再表达诸如“讲真话”“要批评”“不唱赞歌”这类的价值担当了。
不同的人,离场的方式不同,有的是瞬间突然消失,有的是悄然隐匿不现,还有的精神死亡只剩躯壳,甚至还有人转身就可耻变节了。
而我对缪晓辉这样的离场,既心怀敬意,也充满祝福。
我从来就不是偏激的人,更不是一根筋杠到底的人。从生活观角度,我选择温和而坚定,理智而妥协。
我从不鼓励别人做先烈,能做到先锋,都足以令我尊敬了。所以,后台天天都有人问我“老将你敢不敢写啥”,那些人,在我看来,多少属于自私冰冷型人格。
缪晓辉这次能够绝决地离开微博,我甚至认为是好事。
其实,5月30日,他已经因为被投诉后接到违规通知后,愤怒地表示:
我以为看到希望了,其实离希望还是很遥远......永别了!
结果,磨磨蹭蹭又是一个月,现在缪晓辉还是走了。凭良心说,我真心希望他不要回来了.在一段时间内,不要再踏入公共舆论场了。
以我个人的媒介素养和价值判断,如果缪晓辉再流连不离,接下来,恐怕就是流年不利了。在上海疫情期间,头像是上面这样与张文宏合照的上海医生缪晓辉,从某种程度讲,是取代了张文宏,成为用民间话语方式和医学专业逻辑来进行公共表达的上海专业存在。当然,从专业影响上讲,缪晓辉对于防疫是有资格说话的。他的专业头衔、职务职称、学术成果、从业实践等,完全够得上最顶级的医学专家身份:缪晓辉当时的公共表达有多猛,我现在复述起来,都提心吊胆的。要知道,他不仅质疑相关清零政策和抗原检测措施,还批评入户消杀的方式,甚至直接挑战吴某友与梁某年两位如日中天的专家,表示要与对方进行“打赌”……尽管缪晓辉然一层一层地用学术和逻辑来进行推演论证,但是,在“抛开事实不谈”已经成为一些人回应公共话题的前提假设的今天,讲专业、讲逻辑,有时候真是可怜又可笑的事。就像前几天,我在写莫言被攻击的文章中,不仅讲文学的价值判断,还植入一定的文艺理论,想把话题引入到文艺本身来谈,毕竟,攻击莫言的人是在侮辱文学。这就是当下最残酷的现实,他们只是被夹头们给带坏了,跟着骂莫言,想要把中国这缕文明之光给灭了。面对他们的举报,我也不禁思考,这样的公共空间,也许是该离场了。同样,那些骂缪晓辉的,又有几个真有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呢?又有几个懂得缪晓辉专业表达下的公共精神呢?其实,缪晓辉说的很多内容,也不需要极深的专业认知,只需要敬畏一下常识和人性,就知道其价值所在了。然而,这个曾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副院长、有着40年临床经验的传染病医生,现在还是被骂退了。缪晓辉,这个去年还获得上海市仁心医师奖的医生,最常说的话是:不要把患者当患者,要把患者当朋友。人家把健康乃至生命都托付给你了,你为何不把他朋友?
把患者当朋友,而不是当韭菜,在我看来,这已经是好医生与坏医生最本质的区别了。本来,那些攻击缪晓辉的人,也是患者呀。他们身体现在或许还没有病,但脑袋真的已经严重中毒了,精神已经病入病入膏肓了。但是,他们却凶猛残忍地推开缪晓辉的医者仁心和施救之手。这是多么吊诡与残酷的事。上海疫情期,缪晓辉尝试着用比张文宏更勇敢、直接、炸裂的方式来介入社会,结果他不但没有走通张文宏想要的专业和常识的公共救赎之路,反而被杀得更加鲜血淋漓、含恨离开。其实,我更想祝福缪晓辉,他的“进攻”不成是在帮更多人试错,他的“永别”是一种理性自保的示范。把一个专业的生命投入在一个粪坑中供蛆虫撕咬,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浪费。比起宏观语境下的群体精神救赎,我认为,当下真正专业的人选择离开公共舆论场,投身于爱具体的人,给予可以触摸亲近的个体“微公益”,才是更为理性的选择。对此,我不方便引述特定年代的历史进行论证,也只说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各位,在某种社会情境下,在公域试图进行启蒙和普救,是容易成为殉葬品的。想想张文宏是怎么被污名的,想想罗翔是怎么被杀退的,想想韩红是怎么被泼脏水的,是时候清醒了,尽管献祭是有精神价值,但有价值的生命个体,更应该为社会去做一些具体的公益的事。当你确实无法叫醒一群真正愚蠢到极坏的人,懂得“思退”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价值选择。相对于缪晓辉的离场,沪上另外一位“精英”林采宜教授,则再次隐秘地亮出那把原本明晃晃的镰刀,把专家脑残愚民割韭菜的丑恶嘴脸暴露得淋漓尽致:看看,这就是当下混得风生水起的专家逻辑。她无耻地认为,现在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非常方便,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乘公共交通出行,油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影响。油价关联着交通运输成本,这种成本在今天,简直可以说成是“无边际辐射”。上海疫情期间菜为什么会贵到发疯?很显然,运不进来呀。菜运不进城市导致价格上涨,疫情下可能是防控政策。而平常生活时,油价太高运输成本上涨,最终埋单的也只能是老百姓。像林采宜这类专家,能做到知名证券公司的董事,对这种日常经济学,又岂有不懂之理?那她到底为何要表现得如此反智脑残呢?盘点一下这些年很多原本不可思议的盘剥和掠夺,很多都是以看似脑残的言论来进行民意试水的。妖魔之所以横行,背后都有虚伪脏恶之人在煽风点火。最近,我就因为油价频繁上涨,一度压力山大,也因偶尔一次油价回落心情充满期待。当看到林采宜“油价上涨对老百姓生活没有影响”言论后,我真的开始担心了——我们离油价突破10元的日子还有多远?林采宜,也就是我之前痛批的柳倩月这类生物的升级版,她之前就曾以“把钱花光就是为国争光”这种奇葩论调,亮出过自己的圆月弯镰刀。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相对柳倩月的纯粹愚蠢和赤裸媚权,林采宜的迷惑套路和隐性掠夺,要深得多,复杂得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都能对经济本身的“蝴蝶效应”很敏感,都会对油价作为产业链经济链中极其重要一环能有敏锐认知。但是,每一分一毛都是民生之重,每一言一行都是公共良知。2022,半年已过,民生之难如铅一样压抑我心。作为一个公共表达者,真话或许难说,但昧着良心欺骗性的谎话却绝不可能说。站在悲悯和理性的层面,我觉得缪晓辉的离场,是一种难以改变的应然之举;而林采宜的窜跳,则是脏恶者吃相难看的无耻之举。缪晓辉悲愤退场,林采宜镰刀隐藏,这是上海精英的两种时代选择。可悲可怜可叹的是,骂缪晓辉的那些人,恰恰正是林采宜镰刀下的韭菜。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被人割了还不忘谢恩。不论你经历哪一种离场,都一定搭载温和、善良、自由、平等、博爱、正义的价值之舟,努力穿过隐秘而幽暗的峡谷地带,来驶向梦想中人生宁静和谐的港湾!大河大湖,大江大海,2022,愿总有一道光,在您的不系之舟之前!PS:全文完,共3300字。离场、退出、隐身、沉默,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我确实没有任何理由进行道德捆绑,但渴望的是,不能如何选择人生,都希望能爱具体的人,做微小的公益,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是微光和暖流。欢迎或扫下面二维码交流。微商勿扰,加过号勿重复。上海九旬老太过生日买面条遭拒的真相来了:两种叙事,谁悲谁喜